- 没有了
- 下一章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qcxoo.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秦国,雍城,文渊阁内。
大厅被古式屏风分隔成了几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一个蒲团和书案,这是秦国吏员办公的场所。
彭安正在看一本名为《方圆算学》的书,作者是楚国人,姓名不详。
彭安对这本书中介绍的化圆为方之术很感兴趣。
他隐隐觉得这个理论在未来会有很大的用处,但它现在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彭安的书案上堆满了各种文书和竹简,种类颇丰。
秦国各部的官文都要经过文渊阁整理审核,才能呈交内阁,供秦王与众大臣参阅。
作为文渊阁三品学士,彭安早已将自己的工作完成,这才攒下些忙里偷闲的时间。
宫墙内,一个老吏正疾步朝文渊阁走来。
他穿过道道红墙,通过把守的侍卫,最终来到文渊阁大厅前的方台上。
“叮,叮,叮。”老吏急切地拖拽系着铃铛的红绳,大厅里响起尖锐的铃声。
人们渐渐聚集起来,相互张望。
彭安缓缓起身,眼睛仍然盯着书里,对书中的内容意犹未尽。
大厅的警铃平时不会响动,铃响必然是有万分紧急的事。记得上次铃响的时候,西域叛军已经直逼雍城境内了。
彭安放下书,走了出去,来到众人身后。
老吏见人到的差不多了,忙说道:“大王口谕,众臣速去阜宁宫外集合,不得请假。”老吏说完就要走,显然还有其他的官府需要通知。
不多时,见没得反应,老吏又退了回来赶紧补充道:“诸位啊,此事紧急,赶紧去吧,要点卯的。”
听到点卯,这才有人行动起来。按秦律,点卯迟到,轻则罚半月俸禄,重则失踪。
“黄公公,别急着走呀,到底是什么事?搞这么大阵仗。”户部辅事员外郎苍中笑着问道。
“嘿,你一会可别再呲牙笑了。杞先生薨逝了!”老吏低声说道,但消息一下便传开了。
听到当今内阁首辅去世的消息,大厅内瞬间哗然一片。
“啊?!”“杞先生身体不是好好的吗?怎么突然薨逝了?”
黄公公脸色惆怅,顾不及回答,想着自己还有要命在身,挥了挥袖子便匆匆离开了。
这件事对于彭安来说是一个晴天霹雳,黄公公口中的杞先生名为杞崇里,不仅是当今秦国的二号人物,还是自己的老师。
在彭安还是孤儿的时候,杞崇里将他救起抚养,不仅给了彭安照顾和教育,还在彭安迷茫的时候为他授业解惑。
尽管彭安知道自己在杞先生那里,只是万千弟子中普通的一个,但他对于杞先生的敬仰已远超寻常的师生之情。
一阵茫然和心悸从心中传来,彭安不敢相信,他昨天刚去拜访过先生,今天老师就不在了。
彭安心中有万千疑惑,想找黄公公问清楚,奈何自己被挡在人群后面,黄公公也早已离开。
大厅里的人陆续走了出去,只有一些人仍然坐在原地,颇为戏谑地看着离开的人。这些人归属于都察院和巡部,拥有不遵常命的特权,没有专门提到他们的事务便不必执行。
阜宁宫外是内阁人员经常来点卯的地方,此时宅府各处都站着披坚执锐的甲士。
众人在府前的空地上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远处还有些官员正陆续不断地赶到这里。
彭安见到了师兄商信和管丰,他们同样对先生的死感到震惊。商信提议这周放周假的时候在天筵阁与众弟子们聚会,讨论此事。
杞崇里本就是东洲的贤者,在诸侯之中颇具名望。在秦国担任四年内阁首辅的期间,其弟子与学生遍布朝野。
由于都师从于杞崇里,他们的关系自然比普通同僚更近一步。
人们把他们称为杞子学派,然而学派在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也渐渐被人忌惮。
阜宁宫前,一队巍峨的仪仗队穿过众人。人群霎时安静下来,自觉地排列整齐。
一个身穿华丽朝服的大员走到府檐下的高台上,面色凝重,看着众人。
文吏开始点名,每念到一个官员的名字,便有一个答到,其中有个别的名字没有回应,都被另一个文吏记下了。
当名字念到二百个左右时,大员挥了挥手,让文吏退下。
这位大员是三位文渊阁辅事之一,名为董应吾,主要负责处理内阁机密要务。
杞崇里担任首辅时,秦王曾考虑到其年近八旬,可能有诸多风险。于是下令,若杞崇里有意外,内阁就由董应吾临时主事,直到选出新的首辅。且新首辅不能在三位辅事中产生。
董应吾叹了口气,面露憔悴,对众人说道:“要告诉诸位一个悲痛的消息,今日申时,内阁首辅杞先生突发心疾,众医竭尽施救,最终还是没能救回,杞先生已经薨逝了。。。奉大王命,内阁临时由我主理。。。。杞先生薨逝,讣告天下,全国哀悼三月,各行事宜延后。祭奠仪式于八月二十一日举行。。。”
董应吾转述了杞崇里去世的经过,接着把杞崇里的功绩称颂一番,随后安排善后事宜,整套程序十分熟练。说到情至深处时,他的表情管理也相当到位,既不失风范,又让人感到一种尽力在悲痛的感觉。
台下,有的人潸然落泪,有的人则为白捡来的假期沾沾自喜。
彭安一直在愣神,对上面的人物作态没有任何波澜。对彭安来说,讲话的声音虽近在眼前,却远似天边。
董应吾称颂杞崇里的功绩,并没有夸大其词。
杞崇里在秦王的支持下,对官府机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废丞相,立都察,设内阁,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内阁的最高领导是内阁首辅,下设三位辅事,每位辅事下设十二名议事,议事下设若干参事,协助统领六部。
原来的兵部改为军部,不打仗的时候由七名将军组成的将军府共同管辖,战时则由秦王任命的大将军集中统一指挥。
秦王设立都察院,监督文武百官,做思想工作。由此秦国形成了都察院、内阁、军部三足鼎立的局面。
在杞崇里的改革下,秦国与西域诸国渐渐消除隔阂,互通贸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弥补了十几年来由于秦赵大战败北而元气大伤的亏空。
秦王对此非常满意,这些措施也受到了百姓们的拥趸。
杞崇里有着极高的地位和赞誉,同时也引起了另一些势力的不满。
秦国立国肇始于兵家起义,朝堂之上自古便有兵家摄政的传统。
而杞子学派“仁德载世”的思想与兵家“军争”的思想相互矛盾,产生出了许多问题。
随着秦国的经济和实力日益增强,军事也发展迅速。
兵家主战派多次向秦王请兵伐赵,却被杞崇里阻拦,两家恩怨在一来一往中产生了,明争暗斗成为常态。
阜宁宫前,众人散去,彭安独自走在路上,心事重重。
夕阳的余晖映照着宫殿与道路,红日缓缓落下,一切有如梦幻。
彭安想到会有这么一天,但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突然。
彭安走在昨日与今日所割裂的缝隙中,仿佛是在拖着背影缓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