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掌心的一道疤/竹林深处的洞口(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qcxoo.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这时候学校也开学了,亭亭办好了入学手续,背着外婆手缝的条纹书包,包里装着龙川送的铁皮铅笔盒,盒面上有一朵玉兰花。

书包的内衬袋里装了一张卡片,上面写着姓名:杜亭亭;家庭住址:桃花坞大街一百零七号;底下备注着:如捡拾到请归还桃花坞大街一百零八号,龙川收。

这天风和日丽,柳树发了新芽,随风在空中飘拂。龙川向桥头走了两步,回头发现亭亭仍站在原地,望着他的眼神里露出少见的胆怯。

今天的风很大,吹得河水两岸的柳条摇来荡去,沙沙作响,沙沙作响。龙川收起望向河岸的视线,将手伸给她,她的鬓发被风吹乱了,两池凝聚的湖水有些涣散,迟疑了一会儿,还是握住了。

握住他伸来的手,紧紧握住,顶着风,微低着头,一起走上桥头,一起走下桥,沿着河沿的垂柳走向一处未知之地。

一切,按照人们期望的进入了轨道,按照各自应有的轨迹航行。一切都应当是顺理成章的。然而越是别人看来顺理成章理应如此的,当事人往往并不这样觉得。

随着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又有龙川每天陪着上学又陪着回家,亭亭心里的恐惧快要消失得一点不剩了。

——————————————————————————————————————————

[涟漪女&柳木夕]——竹林深处的洞口

涟漪女的生活从此变得单调而规律。清晨起来练功吊嗓子,早饭后,在檐廊下沏上一壶清茶,有时看书,有时摆弄园中的花草。晌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吃过午饭后,她会睡一会儿午觉,醒来后,便再院子里散步,直到傍晚黄昏时。那座隐蔽的大花园,便是在有一次散步时不经意发现的。

涟漪女住的是一座规整的两进小套院。据说是前朝一位朝廷官员的宅子。按照旧式江南宅院的格局该是宅中有园的,可是这座宅子只有前院的一小块花圃,栽种了些牡丹、山茶、月季等名贵花木,挨着墙边搭着一座小巧的紫藤架,以及后小院粉墙边生长的一片竹林,倚着后窗生长的几棵芭蕉,除此之外,再无别的景致,花园更是无踪影。

每次在院中散步时,她都忍不住觉得似乎缺失了些什么?

于是,那天在后院发现那扇虚掩在影影绰绰的竹林后面的月洞门时,她并没有感到惊讶,而是在心底念叨了句:这便是了。仿佛它在那里的事她早已知道了。

月洞门藏在竹林深处,隐在阴暗处的粉墙已被连年的雨水,散不去的潮气腐蚀得落了大半的墙皮,大块大块鸦青色的砖墙□□在外,日光不好时,从林外望进去便是一片灰暗,阳光明媚时,光线穿过密林缝隙,将镀了金边的竹影打在墙壁上,影影绰绰的,林中的一切都看不真切了。

月洞门安然的在竹林深处沉睡了不知多少个春秋。终于在一场连绵的深秋的夜雨后,从被风雨压弯的竹林后面探出头来。

涟漪女一手压住胸前的披肩,低下头,从一条不大的缝隙钻进了竹林。

林中幽暗,在层层叠叠的青竹间竟有一小块空地,只够一人转身的地方,地上铺满枯黄的竹叶,踩上去很松软,沙沙作响。

雨后的晴空,只簇在头顶的一小块露天里,看着像是另外的世界。

空地向深处延出一条狭长的小径,她任由周身的冰凉竹叶擦在新做的紫绸旗袍上,顺着小径朝竹林深处缓步走去。

随着越接近深处的月洞门,离开空地,进入小径,头顶的枝条又聚拢起来,日光收了起来。随着越发接近深处,月洞门仿佛吸收了光线一般,隐在门内的景致,如同镜像般透了出来,逐渐在她面前显现了出来。

月洞的镜像中有一树一石一地落英。

树是叫不出名的树,石是爬满青苔的乌黑山石,状似一张石凳。细长的无名红花落在石面上,经过一夜的风雨,树上的细长红花又落了一地,鲜草间,看起来仿佛红绿相间的地毯。

涟漪女轻轻踩着枯叶铺就的小径走过去,石上的积水中也落了两朵细花,水光里映出疏密适中的树冠,她走到月洞门跟前,眼前的小景仍旧缺乏真实之物的现实感,仿佛洞内的只是一场镜花水月。

她在门口迟疑了半天,才举步跨入门内,奇妙的是,当她穿过月洞门那一瞬间,竟有一种恍惚穿过一层薄膜状的物质般的感觉。

或者这样说,她感到自己穿过了什么无形的阻隔,由身处的空间进入了另一个空间。

这种感觉像一丝微妙的气味在她鼻下一掠而过,还来不及捕捉,一脚迈入景中的涟漪女忽然感到自己的左侧一片阴冷。

她随即转过头去,原本以为木石景置身于一座封闭的天井中,却赫然发现在自己身体左侧开了一个偌大的洞口。

涟漪女立在木石旁,感觉到湿冷的风向她袭来,接近小腿的裙摆湿凉凉的,她望着黑漆漆的洞口不自觉的将手指轻轻贴近了嘴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