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时光雕刻师(1/1)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qcxoo.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按照预定计划组装相机,然后调整焦距,测试快门,更换滤光镜。

“全部准备完毕,一次通告,五秒钟倒计时!”

“副炮手收到,一切情况良好,允许射击!”

俩人兴致起来,又像回到了之前冬训的日子。林飞来的第一个冬天,基本就是在铲雪和冬训中度过的,以至于他有点恐雪症。

天气很好,空气洁净度很高,晨光的散射程度也很完美。

只是没有朝霞,略显空洞了一些。后期把图像进行修剪,也只是一张很普通的照片,没有那种他想要的恢弘壮阔。

第一天试拍,就这样结束了。

回去的路上,陈英光问起了市里,想知道最近增加什么新的热闹没有,今天到他们轮休去市里了。

“书店上了一批新书,应该是知青们写的。好像对下乡很有情绪,把农民种地这种几千年的事儿,说成了可怕的折磨。”

“嘁...,什么玩意儿啊都是。真不知道自己为嘛下乡啊,真够没良心的。不下乡都得饿死,就知道天天瞎折腾。”

说起来这事儿,陈英光很有发言权,他的哥哥就是当年的某一派骨干。

“你不是咱们的文书么,写字功底肯定不差,也应该把真实状况整理一下,写成书以正视听。”

林飞摆了摆手,赶紧推脱。“我可不行,拍照我有两把刷子,写字儿编文件,我给老吴提鞋都不配。说啥以正视听,他们就是欺负农民没有话语权,不会写书写文章呗。要说苦,我前阵子下村里去拍照,可真见到啥是苦了。”

在陈英光眼里,农场就已经够苦的了。一年将近六个月冬天,不是在耕作,就是在训练。好不容易从兵团体系脱离出来了,这老高还是坚持老一套,训练和思想学习一天也没有放下。

“我拍照时听说,只是听说啊,黄土坑村那边,壮劳力一个月才三十斤口粮。你想想咱们城里,重体力工可是四十五斤口粮,还有各种精细粮和油票、肉票。知青下来,那可是有各种补贴的,实在不行,家里还能支援点。说到种地,一个人顶不上村里的好老娘们,分粮的时候算的公分倒是一点不少。”

“我曹,真的啊?那农村人怎么活下来的啊,别说三十斤,就是五十斤都不够我吃的。你看我来了六年,到现在还是不到一百二。”

咋活的,像野草一样活的呗。

拍照的时候,村里就没见有人能撑起来衣服的。

这还是近两年政策放松,允许耕作自留地和小片荒了,追溯以前,说不定什么样子呢。

来的时候兴冲冲的,回去的聊天却越来越沉重。

忽然,老陈停下来,神色郑重,表情严肃,好像下了什么重要的决定。

“林飞,你说我写本纪实性的书行不行,趁着大家的记忆还清晰,把支边和下乡的事儿都写一写,让后人知道历史的真相。”

“那我不得不佩服你的胆识,可要知道一点,很多人回城之后都进了重要部门,要是直到你写这个,他们会针对你一辈子。”

“我怕那个,你可能不知道,俺家也是有背景的。”

“拉倒吧,有背景的都毕业了,你还能一直熬到现在?”

“哈哈,我家里那位恢复工作了,只不过还需要再稳定一段时间。”

在特殊时期,有一部分人会被下放到艰苦的地方或者直接去某种特殊的农场进行学习。

他们的子女,要么进部队,要么就像老陈这样申请了“支边”。

“你不怕就行,那你要不要学学拍照,影像的说服力,有时候比文字更直接。现在相机不贵,便宜的不到二百块钱,你要是能接受用二手货,我还可以找关系帮你弄个更便宜的。”

“那不是应该的么,你是主炮手,我是副炮,咱们是搭档啊。”

-----------------

连续三天,林飞都没有拍到想象力绝美的朝霞或者晚霞。

跟着跑前跑后的老陈,反倒是收获最多,把相机的基本功能算是掌握清楚了。

“要不你直接跟我去趟市里,那边有好些个喜欢摄影的年轻朋友,以后得空了可以一起交流,全当认识新朋友了。”

到了他回去城里时候,三天前约好的,让哥们帮忙寻找拍摄素材的点位。

老陈刚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正是热血上头的时候,当即就坐上了林飞的摩托车后座。

“走着,我得见见便宜相机长啥样,就连那个海鸥我都觉得贵,你手里这台大家伙,更是用不起。”

俩人来到彭飞的小俱乐部时,里面正在看片。

这几天踩点,大家又各自拍了不少片子,加上跟着林飞交流,各自也琢磨了不少后期上的点子。

比如遮罩功能的运用,如何把人“照”到水里,或者让姑娘出现在花蕊的中间。

这小俱乐部用的是铁路的旧库房,墙砖还是那种青色的老泥砖,据说是日据时代修建的。

彭飞听见外面有人敲门,拉开门上的一个观察口看了一眼。

“我就猜到你上午来,特意把活动安排到现在的,快进来。”

“这几天大伙都有进步,你以后可得多传授传授,兵团的摄影技术就是先进。”

林飞向彭大哥介绍陈英光,“这是我们场的大能,从手扶拖拉机一直修到战斗机,只要是烧油的,他都能修。”

彭飞这才重视起旁边这位新朋友,“幸会,幸会。我叫彭飞,现在搁铁路工会混日子,组了一帮朋友拍着玩。”

老陈已经提前听过了彭飞的底细,自然不敢轻视。“飞哥,叫我小陈就行。274的机修师,手艺还行,用得着就说话。”

里屋一会赏片结束,大家拉开窗帘,重新落座讨论技术。

彭飞作为组织者,带着俩人进屋又是一顿介绍,然后邀请林飞给大家借机讲讲构图。

帮助毕竟是相互的,何况又没什么利益冲突,林飞也非常喜欢这种纯粹的技术分享。

于是,好不扭捏,直接拿着别人的照片点评起来。

“咱们摄影,讲究的是一个瞬间信息量。先别说美学、技法、器材,先把重要的东西拍进去,再想怎么拍的更美。比如我手里这张,一位姑娘站在花丛中作嗅花状。这里如果是拍人像,那就要把重点放在人物身上,从衣着到神态到瞬间的动态,以及跟其他元素的互动。现在看来,重点抓的很好,可是信息很单薄。如果要我来拍,可以试着将花-太阳-人物,三者做一个元素构成....”

大家的练习作,他挨个分析了一遍,重要的是针对每个片子,都给出了改进建议。

“其实,单一元素也能做出来很棒的信息量。我见过一张照片,拍到了炮弹出膛瞬间图像。一颗正在高速旋转的锥形钢铁,前端压缩空气形成了激波,后段炮膛的火星闪亮炮口。背景只是一片不够洁净的蓝天,以及一点远方的树梢。”

机械相机快门极限值也就1/2000,想要拍到这1/1500秒的瞬间,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事情。

这片子元素简单么,可以说是简单至极。

信息量丰富么,丰富的可以直接写一大片文章。

好的图像,就是能隐含和引申很多东西,并不一定是元素的堆砌。

“信息量取决于元素的重要性,不重要的东西,比如你拍水里的三千只蝌蚪,那出不来好片子。换个方向,如果你拍摄一只蝌蚪被水虿捕食的瞬间,那就有可能成为一张难得的纪录型大片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