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qcxoo.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这才过去的半天时间,顾晓盛又发了一则声明的帖子。
他说他从未说过“X”是抄袭他的“名侦探的奉献”,充其量也只认为“X”的作者江阔是一位优秀的模仿者。而他反而一直在大度地帮江阔澄清所谓的“抄袭”。
同时网上开始出现“江阔如果不是抄袭为什么不敢正面回应”的声音。
稍微能够自主思考的人都看得出顾晓盛的说法完全不成立的,但当众人聚集在一个地方,人的思维就总会趋于整体,哪怕群体思考出来的东西并不合理,他们也会如狂热的信徒竭力拥护。
苏曜向来不太乐意和没有脑子的人争辩,但是这些事情在不断挑战他的神经,他可以不管,但并不代表他就可以随意被人冒犯。
于是他将自己注册的账号改成了自己的笔名,并引用了顾晓盛的帖子进行回应。
“一觉醒来,本以为是风和日丽的晴朗天,拉开窗户一看,却不曾外面已经狂风暴雨。我向来不喜欢和无脑者对话,但比起无端的指责和恶意的揣测,我还是比较在意我的清白的。
“一位朋友提醒我知名人物顾晓盛提到了和我有关的话题,我原以会是平和的评价,却不曾想这里竟然就是暴雨的源头。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他人的,但这回却令我意外。更意外的是‘抄袭’的定义却不知从什么时候由这样一位偷奸耍滑的恶徒来定义了。
“听闻这位大作家即将发布新作,我有幸了解,听说是一篇关于科幻和爱情的故事。有时候我不认为一篇小说能够准确代表作者的内心,但有时候却能成为作者有利的语言工具,所以我也打算用一篇作品来和这位‘名侦探’对话。
“最后,谢谢未曾谋面但能明辨是非的朋友们。”
文无第一,但分高低。
一石激起千层浪。
苏曜发出这篇帖子不过十分钟的时间,下方的评论区就挤满了人。
多数是原本就在网上发声支持他的网友,此时他们就像找到了主心骨,于暗夜之中围在了篝火周围载歌载舞。
“妈耶!是江阔本人吗?这话说得舒服!”
“报告!与恶徒对线中,不负众望被封7个小号,特在此地留作纪念!”
“俺可没什么文化,但就是看顾晓盛不顺眼。”
“这篇帖子近三百个字,但每一个字都是在对顾晓盛宣战!”
“@顾晓盛A,你快逃!我帮你发射照明弹!”
没过一会儿,栖霞书库的编辑徐升平就给他打来了电话,电话里徐升平的声音似有些许激动,询问他在“微部落”上的发帖是不是他本人。
苏曜回答是。
“小说已经想好了吗?我看到你那篇帖子了,顾晓盛的书在后头就发售了。你大概要写多久?”徐升平激动的问,只要愿意在他们栖霞书库发书就是好事!
“待会儿就发给你吧。”
苏曜脑海中已经有了合适的选择。在他看来这篇小说不一定是最好,但是当他听说顾晓盛的新书涉及科幻和爱情之后,就觉得用这篇小说来回应是个挺不错的选择。
“这么快?是大纲么?”
“是短篇。”
电话里沉默了半晌,徐升平幽幽的说:“大哥,但是人家那书,听说差不多有三十多万字呢!”
“我知道,但是我现在也只有短篇。”
“那行吧,短篇也能趁热度搞个噱头。”
这时候苏曜问:“顾晓盛在哪发书?”
“南风图书,”徐升平心里头咯噔一下,“你该不会……”
苏曜说:“我知道你想说啥,我还没那么傻,只是问一下。对了,徐哥,我这次的书还是和上次一样的协议么?”
徐升平沉默片刻,“不是,短篇通常算字数。一般价格也不会多高,不过我可以望你多申请一点稿酬价格。”
“那就麻烦你了,有空请你吃饭啊?”
“不不不,吃饭就不必了,客气了。”
徐升平挂断了电话,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早先他还想人家主动来找他呢,这还没出一个月呢,就自己打了自己的脸。
苏曜在系统的商城内找到他想要的短篇小说,花了50积分,随后又花了40的积分将“他不懂”这首歌兑换出来。
这首歌他其实可以写谱,但是不一定精准,保险起见他还是直接在系统这里兑换。
赵明悦获得歌谱的时候如获至宝。
她打算将这首歌用在之后的复活赛上。
这时候曹璇显然也关注了网上的事情,见到苏曜后,指了指书房,“我带了电脑来的,书房里,可以借你用。”
苏曜摇摇头,“谢谢,不过用不上,小说我已经用手机写好了,这会儿已经投出去了。”
这时赵明悦好奇地问:“你还写过书?”
“写过,前不久的事,一本推理小说。”苏曜点点头。
“推理小说啊,可惜我不爱看,脑袋转不过来。”赵明悦说。
曹璇接着问:“你这次写的也是推理小说么?”
“是科幻短篇。”
——
“顾老师,你的书已经校对完了,但是有个建议你要不要听听?”
电话里是南风图书平台的编辑。
顾晓盛喜欢别人称呼他为“老师”,所以他圈子里的人一般就这么叫他,“你说。”
“就是把书精简一点可能会更精彩?”
编辑这时候说的是违心话,顾晓盛这本新作《命途》平乏无味,虽说是科幻的题材,却总是花费大量的笔墨描写主角与女主的爱情心路,颇有挂羊头卖狗肉的味道。
说是科幻,其实定义为言情恐怕要更合适一些。
“不用精简了,”顾晓盛在电话里言辞凿凿,“关于小说我已经处理得很好了,随便修改的话反而会破坏了整体的结构。”
“那行吧,顾老师你先忙,就不打扰你了。”
顾晓盛放下手机,看着电脑屏幕上的一段文字。
最后一句是“所以我也打算用一篇作品来和这位‘名侦探’对话”。
这篇帖子显然就是江阔回应他的。
但是他却有种蜉蝣撼树的感觉,他是那棵树。
你就算发书又能怎么样?无非就是靠着上一本书吸引的一些读者罢了!可我呢?毕竟名气和热度都摆在这儿,又是你能比得上的?再说了,等你发书,热度早就过去了。
顾晓盛嘴角上扬,眼中透着一丝不屑,轻敲键盘,在江阔的帖子下面回了一句“已阅”。
他觉得这就像古代的皇帝回应大臣的奏折一样。如果说新生代作家之中,论谁的名气最大?他觉得非他顾晓盛莫属了。
过去两三年里,最畅销的书是他写的,全网热议的电影也是他投资的。
年纪轻轻的他,几年时间里就能踩下那些老作家的脑袋,登上作家富豪榜榜首的位置,岂不就是堪称登上了那张代表实力和地位的宝座么?
而现在网上的这份热度,基本都聚集在了他的新作上,等到江阔新书出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去了,到时候花点钱买个明星的热搜,岂不就能把江阔的新书的热度死死压在五指山下?
顾晓盛承认江阔是有点实力的,可对他而言,江阔终究只是一只胡乱蹦跶的孙猴子罢了。
想到这里,顾晓盛心情也好了不少。
接下来,万事俱备,只等发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