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遇剑(1/1)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qcxoo.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至于官府,去他娘的官府。

天不惩奸,官不罚恶。

世间残酷如此,王庆之现在只相信自己。

上官玉看懂了王庆之是想自己私下解决此事,本想劝解几句,但话到嘴边,又忍住了。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更何况,这事即便是他同意通过官府,就连上官玉自己都不敢确定官府会秉公办理。

雷千堂见王庆之心意已决,放弃了劝说的打算,开口跟他告别。

上官玉也特意跟他告了个别,并特意叮嘱,若是他到了京城,一定要去找她。

王庆之看着她离去的翘臀,不禁浮想联翩。

只可惜,自己这个天生剑体要找的是养剑之身。

自己又不是什么好色之人,断不可能人见人爱、见人就爱。

还真瞎了自己这副好皮囊好工具。

十七岁的少年,对着花样的青春少女,总难免产生心理与生理上的双重涟漪。

只可惜,这天生剑体若想成长为绝世神器,就得把元阳交待给养剑之身,才能完美无瑕。

天生剑体与养剑之身实属罕见,一般人根本认不出来。

但那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邋遢老头说过,双方只要遇见,就能知道,就如王八看绿豆,一眼就对上了。

看来,回家报仇之后,就得满世界去撞大运了。

想到这里,王庆之回屋收拾好了行李,走出了小院。

在小院前,王庆之转头看了看这座住了三年的小院,然后大步流星的走了,再未回头。

飞雪已经还给了雷千堂,他们都属于沙场,而不是隐于乡野。

天下三分。

大周自视正统,据有关洛、中原、西凉、巴蜀、荊楚,疆域最广。

南齐偏安东南,富甲天下。

北戎崛起于塞外,进据幽燕,虎视中原。

小镇位于荊楚之地,有蜀道之难,要回长安,就不能经巴蜀,只能渡江北上。

从岳州洞庭湖坐船至荆州,然后至襄阳继续北上到达汝州,再由汝州到达京城洛阳。

从京城出发,沿洛水西进,到达陕州,过虢州、函谷关,沿黄河西行,入潼关,经华州,过灞桥驿、长乐驿,便可到达长安通化门。

王庆之本可随雷千堂、上官玉一行前往京城洛阳,那样的话,一路之上,不仅可以畅行无阻,而且吃住都有官驿,说不定地方官员还会请去青楼交流一下人生,体味一番各地的民女风情。

不过现在后悔也没有,只能老老实实的,先赶到岳州再说。

王庆之包袱里还有点银两,到了岳州,先置几身士子衫,再去兵器铺买一把剑鞘华丽的佩剑,便是一副标准的大周文人书生的装扮。

周人没有取名表字的习惯,这种习惯南齐才有。

王庆之倒是喜欢,多了个可用的名字,也好方便行事,隐藏行踪。

如今的他,只是书生王庆之,而非关洛世家弃子王惊雪。

避居荆湖三年,他早已能操一口流利的荆楚口音。

而他母亲是江南商人之女,他也遗传了他母亲的容貌,而非典型的西北粗犷汉子。

他身形颀长、风姿特秀,站立之时,有如芝兰玉树,浅笑之际,恰似朗月入怀。

若他生于中原或江南,定是世人称颂的公子人如玉、温润气翩翩。

大周女帝当权,男色风行。

大周不仅有官方设立的,专为女帝豢养男宠的龙吟台与专供女帝寻欢作乐的凤鸣馆,也有洛阳权贵阶层的女子们私下品评、公开定榜的大周国色榜。

大周国色榜评出的,是世人公认的俊俏少年郎,上榜之人必须是年龄从十五岁至二十岁的未婚男子,每年都会更新。

自女帝即位,大周国色榜早已盖过了昔日的大周美人榜。

不过,前年冬季的时候,大周国色榜与大周美人榜已改由靖安司发布。

靖安司,皇权特许,不隶台察,代天子监察天下。

靖安司的察事上万人,行迹遍布大周各个州县与南齐、北戎。

离开偏僻小镇的王庆之稍稍改变了一下容貌,这一手当然是跟雷千堂学的。

雷千堂起于行伍,从一名探事卒一步步成长为大周战神,早年经常深入敌后,易容换貌是保命吃饭的基础本事。

现在的王庆之,皮肤粗糙,肤色有些暗沉,但他的五官与脸型实在长得太好,他也只能尽力改动些细节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惊才绝艳。

大周女帝虽然好色,但治国理政的本事也不小,选贤用能,君臣一心,大周国泰民安,国势蒸蒸日上。

若不是有北戎这个强悍的外敌在,大周君臣早已扫平南齐,躺平亨乐了。

岳州虽处荆楚,但有洞庭之利,通江达海,商旅往来,十分繁华。

大周早已废除宵禁之规,打破坊市之限,城池内店铺林立、夜市盛行,热闹非常。

王庆之用了三年的生锈铁剑,自然不是什么蒙尘的神兵利器,不过就是用顺手了而已。

离开之时,王庆之将那把破剑也随手丢在了土灶前的柴火堆里。

岳州城依着洞庭西岸而建,所以东面没有城墙城门,临湖是一条街道,街东边多为观湖景风光的酒楼茶社,街西边是各式商铺。

王庆之沿着街道往北而行,总算看见一间挂着屠氏刀剑铺旗招的店铺,便信步走了进去。

因为有北戎这个强大的外敌,大周崇文尚武,文武并用,所以从朝廷到地方,官府对兵器的控制并不严厉,更何况,这世间还有修真修仙之说。

刀剑铺的刀剑数量不少,但都是实用为主,卖相不太好看,并没有那种光看剑鞘就华丽名贵,逼格直接拉满的名士用剑。

王庆之看了一圈也没发现合适的,不免有些失望,正准备离开时,便见一名渔民打扮的汉子捧着一把青铜古剑走了进来。

王庆之通览古籍,一眼便看出这把青铜古剑为战国时期楚式用剑。

千百年前,这片大地正处于诸国林立、群雄争霸的春秋战国乱世。

那时的东南越国之地,以铸剑术显于天下,名师辈出,天下名剑,十出其七。

之后,楚国灭越,铸剑名师尽归于楚,成就了楚剑巅峰。

渔夫手中的这把楚剑,长约三尺,远超一般的楚剑长度,应该出自楚国晚期。

这把青铜剑历近千年而不锈,隔着丈许的距离依旧能感到寒锋灼灼,冷气袭人,实已是青铜楚剑的巅峰之作。

王庆之眼尖,看清了这把青铜剑的模样

这把青铜剑格镶有精美绿松石形成的饕餮纹与云雷纹,剑身没有楚剑常见的卷云纹错金纹饰,靠近剑格处有似有鸟虫篆错金铭文,只是文字细如发丝,看不清楚。

楚人喜欢佩剑,剑身常饰纹饰,但此剑没有,剑身也较一般的楚剑细长,不知是何原因。

王庆之压制住自己心里的激动,上前一步,直接横在了渔民与刀剑铺老板之间,一把热情的搂着渔民的肩膀,用力让他转了个身,然后箍着他向湖边走去,口中故意热情的高声叫道:“老哥,不就是船资少给了五文钱,怎么还追到这里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