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请大家再耐心的稍等一下下,感谢!(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qcxoo.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丁谓此时深受刘太后信任,并且二人有共同打击的目标:寇准和李迪。于是寇准再次被贬谪,从道州贬去雷州,而李迪,则被以朋党的罪名贬谪。

此时,王曾因寇准被连坐的处置过重,提出质疑;丁谓利用王曾过往与寇准之间的来往,作为反击和要胁,让王曾害怕受到波及,只能罢手。这也埋下了王曾在“雷允恭事件”发生后,执意要严厉处分丁谓的原因之一。

雷允恭将自己讨来的差事搞砸,给了刘娥处理他的借口。雷允恭在丁谓获取山陵使职位后,也希望能参与其中。他是首先踩到刘娥底线的人。

山陵使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差事,尤其是在建造陵寝时,挖掘面积广阔,谁也无法仅从地表判定好与坏,若遇上水脉,则更加麻烦。

雷允恭抵达陵寝后没多久,便遇上了难题。判司天监告诉他山陵上百步左右的位置有个穴位有益于子孙,类似汝州赵廷美的坟穴,而赵廷美子孙丰旺。

对于仅有一子存活继位的宋真宗来说,没有多子多孙,不可不说是个遗憾,所以雷允恭当下便询问为何不用,司天监认为此穴位可能有水脉,而雷允恭决断地说“当即用之”。他为何如此坚决?想来应是山陵事乃重中之重,需要多重检验复查,时间容易拖延,这样就来不及赶上七月的期限。

因此,雷允恭身为刘太后信任有加的属下,当下打包票让司天监的人照着他的意思行动,完全没有询问山陵使丁谓和刘太后的意见。

之后,雷允恭虽有进宫和刘太后报告此事,但已经先决地挖了。刘太后对他“没有和其他人商量、讨论,就下决定”的行为并不以为然,要求他询问山陵使丁谓的意见。结果,雷允恭告诉丁谓之后,“谓亦知不可,而重逆允恭意,无所可否,唯唯而已。”

雷允恭在丁谓这边得不到决定,却欺骗刘娥说丁谓没有意见,这导致最后山陵兴筑发生问题的时候,他无可避免地要承担全责。

“既而上穴果有石,石尽水出,工役基艰,众议籍籍。”事发后,大水湮灭陵寝造成施工困难。丁谓一开始还想包庇雷允恭,没有实诚上报,但是在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其他官员自陵寝归返,将此事上告刘太后。

刘娥向丁谓询问此事,自此丁谓也不可能再掩人耳目,因为雷允恭捅的篓子实在是太大了。同时,王曾、吕夷简等在垂帘听政初期被丁谓排挤出核心的官员,也跳了出来。在一系列的处理勘验下,修筑皇陵的事还需再议定,而因为擅自移动皇堂位置导致淹水的雷允恭,被判杖死。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返回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