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舟(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qcxoo.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非也。”诸葛亮摇头大笑,“此赋乃是数百年后的一位苏姓文人所作,所描绘的正是周公瑾与曹操决战于赤壁的情景,我在梦中爱其文辞雄浑宏阔,故而默记于心。”

    纵然诸葛孔明多智近妖,鲁肃也只当他这样说是在开玩笑。

    “不仅如此,无论是往昔,还是更遥远的未来。”诸葛亮完全没有在乎鲁肃的表情,径自言道,“曾经发生过的,亦或是即将所发生的,我都可以通过梦境窥探到天命的答案,后世博学之士将此命理称之为「拉普拉斯的智者」。”

    对于这番不明所以的胡言乱语,若是换成旁人,必定会被当成丧失心智的疯子,然而鲁肃却深深相信,面前的这个男人或许真的注定和天命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的纽带。总之对他而言,倘若上苍真的庇佑孙刘联手破曹,平生最大心愿便已达成,诸葛孔明也能逢凶化吉,尽管有些对不起周公瑾,但这样的结果也算是可喜可贺。至于接下来天命走向何方,就不是肉体凡胎能够参透的了。

想到这里,鲁肃的脸上情不自禁地浮现出了释然的笑容。

    东南风渐起,江面上雾气翻涌,诸葛亮负手而立,凝望着漆黑的江面,远处隐隐约约的号角声和战鼓声,更增添了几分紧张和肃杀之气。随着东风到来,周瑜已经向全军下达了总攻的命令,此战曹军必定兵败于赤壁,接下来三足鼎立的格局形成,历史即将翻开新的一页……

    这本该是天命预设好的剧本,然而——

    原本繁星点点的夜空中,突然出现了一片巨大的阴影。这阴影起初只是一小块,但很快便以惊人的速度扩大,遮蔽了越来越多的星辰,仿佛一块巨大的黑幕正从天空中缓缓降落。

    那片阴影越来越大,越来越近,终于,看清了它的真面目。那并非是什么黑幕,而是一艘巨大无比的铁船!

    这艘船,准确的说只是一艘大船的某一部分,通体漆黑,没有帆,没有桨,船身四周剧烈地燃烧着,映照着天空中翻滚的火云,将周围的云层都染上了一层恐怖的色彩,让人不禁联想到了关于天灾与神罚的古老传说。

    “那是什么?”鲁肃大骇,忍不住大声惊叫道。

    诸葛亮没有回答,紧紧地盯着那片不断扩大的阴影,仿佛在思索着什么他的眼里闪烁着莫名的光芒,其中有诧异,也有疑惑,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惊悚之色。

    因为在他的梦中从未见过这艘天舟,也从未在梦中窥探到过这样的未来。

    天舟越来越近,裹挟着毁天灭地的威势从天而降,向着江面坠落。夜空被映照得一片血红,灼热的气浪席卷而来,整个长江仿佛煮沸的开水一般,雾气蒸腾,仿佛末世降临。

    “快、快点躲避!”不知是谁率先惊恐地大喊,随后一连串的呼喊便被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淹没。

    轰——

    一声巨响,天地震动,江河倒流!

    随着天舟巨大的船身重重地坠落在江心,剧烈的冲击波横扫整个江面,仿佛一锅煮沸的热汤,将江上的一切都吞噬其中。战船上的士兵甚至连惨叫都来不及发出,便在灼烫的热流中灰飞烟灭。紧接着高达百丈的水幕呼啸着向四周奔涌而去,瞬间吞没了沿江的无数营帐,哀嚎声、惨叫声、战马的嘶鸣声混杂在一起……

    天舟降临的地方,正是曹操与周瑜决战的中心区域。原本严密的战船阵型被突如其来的灾难冲得七零八落,无数士兵在惊慌失措中被巨浪吞噬,或是被溅射的碎片砸死,整个江面一片混乱,宛如人间炼狱。事到如今。双方想要继续交战已绝无可能,唯一能做的便只有尽可能地在江面上寻找零零散散的幸存者,无论是曹军,还是东吴军。

    ……

    等到一切平息下来,天空毫无征兆地开始下起了瓢泼大雨,但这雨水却并非寻常的雨水,那是散发着诡异红光的血雨。

    “天降神罚啊!”

侥幸苟活的兵士们纷纷跪倒在地,对着天空叩拜不已。

    诸葛亮伸手接住几滴血雨,仔细观察了片刻,脸色也变得更加凝重。他将雨水凑到鼻端,轻轻嗅了嗅,一股熟悉而又陌生的气息钻入鼻腔,这雨水中带着一股令人作呕的腐臭气息,仿佛是从地狱深处渗透出来的不祥之物。

    “孔明先生,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鲁肃望着如同鲜血般猩红的雨水,脸上的神情几乎于崩溃。

    诸葛亮没有回应,他望着江中熊熊燃烧的残骸,在这毁天灭地的景象中,隐隐察觉到了一种不可名状的无形威压:难道说,一直以来所窥探到的天命并非是完整的,又或是,天命原本的轨迹已经被人为篡改了?这一切只不过是个开端,随着天舟的出现,这个天外之物势必会吸引各方势力的注意,真正混乱即将拉开帷幕……

    “原来如此!”

    意识在刹那间像是被闪电击中一样,诸葛亮这才赫然意识到,自己早就卷进了命运之潮引发的漩涡之中——他转头望向鲁肃,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的光芒:“子敬兄,亮有一事相求,公能否帮我?”

    “盖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预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馀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馀,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关于赤壁之战的记录,本该是北宋司马光笔下浓墨重彩的一页,然而,历史的轨迹却在此刻,拐进了一条天命无法预知的岔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