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健康体检(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qcxoo.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再有就是一些传染病的筛查。

    如今的年代,不像后世那么多的疫苗,一些常见的传染病,例如乙肝、甲肝、流脑等疾病还是不乏存在的。

李大国的母亲,想当年就是由于乙肝的问题影响了健康,到现在她的餐具和其他家人还是分开的。

    戴克嵘那边,通过实地的考察还发现,村民的牙齿健康问题比较严重。

    为此,他最近专门成立了口腔科,想在体检过后,全面帮着村民们治疗牙齿问题。

    李大国则是建议等3D打印技术出来后再开始。

    相对3D打印人工关节,打印牙齿的技术会更为实用。

    “大国,你们琢磨的这个健康体检可是太实用了。”

    几位老教授手拿各自的体检表,脸上全都洋溢着欣慰。

    她们已经做过了几项检查,对这次的体检工作赞扬尤佳。

    “几位教授,你们过奖了,身体没什么大碍吧。”

    李大国客气的关怀了几句。

    “终究是老了,不过我们几个老太婆的身子骨都还行,再给咱电研所卖十几年命没问题。”

    黄玲怡持着一口老表口音诙谐的说了一句。

    从她们的神情之中也不难看出,各自的身体都没什么大碍。

    就连上次因劳成疾的夏培晓也各项指标基本正常。

    这让李大国也多少松了口气。

    简单寒暄了几句,李大国和秦文静也分别开始各自的体检流程。

    都是年轻人,自然身体没什么大碍。

    只是遇到戴克嵘的时候,老戴提醒他身材有些偏瘦,接下来得适当的加强营养,保持合理作息。

走完流程,时间来到早上的八点半。

    交回体检表的时候,李大国好奇的想看看秦文静的体检数据,却被她直接拒绝了。

    很显然,女士的体检报告中有不少是专门针对妇科的,任秦文静的性子再大大咧咧,她也不好意思给李大国看女孩子家家的东西。

    “那就去吃早饭吧。”

    李大国也没勉强她,邀请她和几个小闺蜜一起去食堂吃早饭。

    今日的食堂也是特意根据体检活动调整了营业时间。

    不过有不少人胃口却显得很是一般。

    因为在体检的时候,被一名涂优下边的老中医给用了一指禅,检查了下直肠健康情况。

    所以难免的有些倒胃口,甚至不少人看到旁人,多少还有些不太自然。

    李大国可没这些忌讳,热热闹闹的陪着几个丫头一起吃早饭。

    “文静,能定什么时候去帝都了吗?”

    燕大那边已经放暑假了,好多师生全都没有离校,焦急的在等着李大国继续开课。

    他也不好意思再继续拖下去了。

    电研所的基础课教师也需要尽快落实,要不八月份无法正常开课。

    再有就是离开帝都有段时间了,航天院那边也需要同步项目的进展。

    “至少也得大后天才能动身。”

    秦文静手头上的第一期的体育场馆设计还没完工,她这两天还需要将上寨村的山头画几幅总体设计图,这样才会不耽误范建明的工作推进。

“行,那就暂定大后天吧。”

    商议完行程,几人没再耽搁,各自回去工作。

    李大国继续埋头设计答应商业区老乡们的小型机械的设计。

    这两天中,他还抽空和航天院、光学所、材料组等碰了一下各自的工作进展。

    大型机的研制正在快马加鞭的进行,不出意外的话,一个半月之后,就会研制两台样机出来。

    航天院调配过来的科研人员,正在紧锣密鼓的学习计算机的操作和编程。

    尤其是编程,有了这波生力军,科学运算函数库的开发非常顺利。

    有了这个程序库,只要大型机研发出来,好多的科研题目,只需要输入相关的数据参数就能得到相应的运算结果。

    比之前的工作和运算效率要高出成千上万倍。

    除了编程之外,航天院的科研人员也在按照电研所的标准协助进行各个零部件集成电路的设计。

    这项工作目前是整个卫星项目的重中之重。

    有了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支撑,当下要上天的这颗卫星其功能和性能比之前要好了太多倍。

    这也让各个单位都在密切的关注着项目的进展。

    相信只要这个项目成功了,接下来还会有源源不断的核心项目向电研所抛出橄榄枝。

    光学所那边的工作同样进展非常顺利,有了高纯度硅材料的支撑,他们已经设计出了一款太阳能电池板的原型。

    只不过这款原型的光电转化效率,以及配套的电池、电控模块还在密集的进行着攻关研发。

    与此同时,电研所将光电、风电、水电进行了有机结合,横向成立了一个多部门协作的清洁能源研发小组。

    他们有计划,下一步在南山村一代,除了现有的水电之外,还要扩展风电和光电的应用场景。

早在项目的开始之初,李大国就提出过光电、风电的能源质量的问题,科研小组有计划,先将光电和风电产出的电能转化为势能,再通过水电的方式,最终输出到各个用电单位。

    根据这一课题,目前电研所的科研人员在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已经连续刊发了几十篇有关的核心论文,在业内引发了巨大的轰动效应。

    电研所的名头也因此更上层楼。

    也就是说,如今的电研所早已不是之前名不见经传的样子了,开始有不少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慕名想加入进来。

    当然,电研所最核心的集成电路相关技术全都还处于保密状态。

    为了普及和推广集成电路和计算机的应用,李沛沛、夏培晓、黄玲怡、汤定远等人也连续发表过多篇的方便公开的学术论文。

    不过全都是以清北、夏科大、夏科院的名义发表的。

    电研所的核心技术并不适合对外宣扬,能多藏一刻是一刻。

    材料组的研发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推进当中。

    有了材料研究院、有研院、光学所、航天院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它也不停的有成果在产出。

    高标号水泥、不锈钢材料、马氏体钢、轴承钢、高纯度硅等成果一个又一个的不断产出。

    当然,其中最重要的还得是锂电池技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