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电研所日常(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qcxoo.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即便是这些新来的科研人员,也全都听说过他牛批的光辉事迹。

    三言两语自报家门之后,李大国直奔主题的提出要开搞高标号水泥和新型耐火面料的研发。

    高标号水泥,对于材料组来说不是难事。

    只需列出一堆水泥配方,挨个的搞实验,测试其凝固性、抗压性等等,找到最合适的配方即可。

    无非就是时间快慢的问题。

    但是耐火面料,那可就不简单了。

    由于要用作作战服,这种面料需要轻便、耐磨、保温、隔热,还需要穿着舒服,对材料的各种要求非常高。

    尤其是听到要从岩石进行加工,这就更难了。

    岩石的熔点非常高,将其溶解,再加工成蚕丝状难度非常大,而且成丝之后还必须得有柔韧性,这就更加困难了。

    不过听完李大国的想法,材料组的科研人员还是深受启发。

    再加上后面还跟着大笔的科研经费,所以,组内的成员也全都跃跃欲试。

    对于李大国来说,他要做的就是命题、投入、等结果。

    实验过程,肯定不是他该考虑的。

    交流完这两个课题的事情,他没多停留,径自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做起了自己的设计工作。

    一晃又过去三天的时间。

    这一日,李大国刚来到电研所。

邱伯军和杨援朝便急匆匆找了过来。

    邱伯军手里拿着一份哥谭日报,不无焦虑的说到:“大国,快看这份报纸,英特公司计划九月发布自己的下一代处理器80286,其制造工艺也是3微米,预计晶体管数量会超过10万个。”

    由于在米方和日方全都有业务开展,电研所有订阅两个地方的报纸。

    尤其是哥谭日报,电研所订了十份,几乎大部分的骨干每天都能读到。

    按照原来的轨迹,286应该是在明年初才会上市。

    没想到现在却提前了近半年的时间。

    这就说明,电研所的夏芯2代,对其造成了不小的销售压力。

    “那咱们的计划呢?”

    邱伯军掌管的软件组是仅次于微处理器的第二大研发组,目前科研人员超过三百人,全都以驱动程序和各类软件为主要工作。

    不过他们和微处理器研发组的往来最为密切,所以了解微处理器的研发计划也是理所应当。

    “咱们的1微米芯片计划明年2月份问世。

    目前1微米的工艺主要用作固态存储和大型机微处理器的制造。

    至于更新的制造工艺,目前还没有定论,得等汤工和光学组联合研制的下一代蚀刻机。”

    邱伯军一边自顾说着,一边才反应过来。

    原来即便是286推出了,也不过是和夏芯2代性能持平。

    而且电研所的小型计算机如今可不单单是微处理器的优势,而且还包含主存储器、磁盘、独立键盘、固态存储等方面的优势。

    尤其是固态存储,目前电研所特供给航天院的小型机全都包含32M的固态存储器,其数据的读取速度,相比较软磁盘来说要快了一万倍不止。

这也就决定了其整体性能远不是采用磁盘技术的8086可以相比的。

    “所以,完全不用担心,等下一代蚀刻机研发出来,咱们的微处理器依旧会是遥遥领先。”

    李大国稳坐钓鱼台。

    以电研所如今的底蕴,他完全不担心会被别人超越。

    “你们的软件开发现在是什么进度?”

    李大国瞟了一眼蓬头垢面、满眼血丝的二人,就知道他们软件组最近没少熬夜加班。

    估计其工作强度,不亚于后世那些牛马。

    不过这些全都是自发性的,南山村的工期虽然紧张,但李大国也好,李沛沛也罢,从来不曾强压过任何一个团队的工期。

    搞研发全靠主动和自觉,尤其是对于计算机和软件,只要是一开始工作,就会情不自禁的上瘾,往往不知不觉就干到了后半夜。

    “可视化操作系统预计十月份面世,不过必须装在带有固态存储的计算机上才能运行,单单是软件部分就需要5M的存储空间。

    南山文档处理软件已经开始内测,下个月发布问题不大。

    再有就是绘图软件,也已经开始内测了,目前可以支持电路图、建筑施工图、机械设计图的绘制,不过打印的设备需要从倭方进口。”

    绘图软件由于微处理器组和航天院那边要使用,所以邱伯军将工期定的非常紧。

    还好,马上就会有产出了。

    但是南山村没有自主的打印机技术,尤其是超大型纸张的打印。

    只能依赖于进口。

    这让李大国很是头疼,还好现在还没进入互联网时代,要不然,这些核心的图纸,分分钟就泄露出去了。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打印机的研制也势在必行。

“辛苦了,你们人手现在够用吗?”

    李大国最担心的还是编程人才,如今这个年代,会操作计算机的人都是少数中的少数,何况是编程。

    就电研所这批编程人才,估计差不多都占到全国的七八成了。

    “现在已经是满负荷运转了,当下正在进行的软件还好,但要是再研发新的软件肯定是没精力了。”

    软件的开发不同于流水线。

    研制出来之后,还会有持续的维护和升级工作。

    眼下的三百多开发人员,除了要开发微处理器、主版卡、各个芯片的驱动程序之外,还要进行操作系统、可视化操作系统、文档处理、绘图软件的开发,已经超出自身的能力太多太多了。

    即便是当今的软件规模不大,但也挡不住软件数量众多的现实。

    “要不,八月份的时候,咱多招两个软件班?”

    李大国突然想到了前几天半夏刚说的电研所的招生计划。

    既然编程人才如此的稀缺,那何不多开两个班,自主培养呢。

    以目前邱伯军和杨援朝的能力,带一门编程课绰绰有余。

    如果再挖几名基础课的讲师或教授,那不就可以开班授课了吗。

    想到这里,李大国目光灼灼的看向对面的二人,邱伯军则是满脸的不自信:“大国老师,我开学才读大二啊。”

    自从来到电研所,邱伯军算是彻底和大学拜拜了,每天有干不完的工作。

    虽然他这一年多进步非常的大,但要是开班授课,那着实有些夸张了。

    即便是他敢讲,估计也没人肯听啊。

    “怕什么,达者为师。再说了,有一堆大教授在后面给咱撑腰呢,问题不大。”

    说干就干,当下,李大国便拉着邱伯军找到了李沛沛,要将现有的招生计划再扩两个软件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