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qcxoo.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谁也说不清澍州古城有多少年的历史了,仿佛开天辟地之后就矗立在这。
传说神农曾在此地开土种菜,因此得名。
城西南角还有一颗古银杏树,传说是神农氏亲自栽种的,树干已经有几人环抱之粗。
今天的法会就在树下举办,四方百姓云集于此,一大早就显得很是热闹。
刘云赶到这里的时候已经人满为患了,四周的房屋顶上都站满了人。
巨大的银杏树像一个华盖遮住了天空的骄阳,留下的阴凉处端坐着一位胖胖的大和尚,身穿袈裟,跏趺而坐,一柄金色禅杖插在一旁。大和尚状似弥勒,眉毛弯弯,双眼闭合,神态慈祥,两耳垂长至下巴,双手交叠,掌心朝天,中间挂着一串紫檀佛珠。大和尚两侧俱是黄袍持棍武僧,庄严肃立,威风凛凛。
在众僧之间还有一个大箱子,上面写着功德二字。
一个认识的和尚举着牌子来接刘云进入内场,坐在靠前的位置,视野极佳。
很快,随着“当~”一声悠扬的钟声之后,大和尚慢悠悠地睁眼,环视四周,全场安静下来,法会要开始了。
大和尚的声音圆润柔和,恢弘广大:“我乃法硕和尚,从东方凤凰山般若寺而来,欲往西方灵山莲华寺,途径宝地,见本地信众苦求佛法而不可得,我心慈悲,今日在澍州古银杏树下开坛讲法,德施众生,亦是一件美事啊。”
许多信众不远百里赶来,听到这里心里感动,一片片跪倒在地,口颂佛经,山呼海啸。
大和尚微微一笑,抬手止声,众人才逐渐安静下来。
大和尚道:“今日所讲乃我寺《般若经》中最精妙之处,所谓‘空’。”
“空非空,缘起性空。”
“空”就是般若经的核心思想,“空”不是一无所有,而是由“缘起”产生万事万物。“缘起”不断变化,万物就不断变化,“缘起”是一切存在的凭借,“缘起”是万物变化的根源。一旦“缘起”不存在了,万物就无所凭借。万物的这种变化属性就称之为“空”。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外部的一切事物都变化不定,人们所求所欲的东西就像梦幻泡影,终究是“空”。虽然本质相同,但是形式不同,这就是所谓的“相”。
若是一概用“空”来表示万物,就显得混乱无序,所以需要用“相”来命名它们,但是“相”只是外在的名,而非其实质。
既然一切是“空”,再多的“相”又有什么区别呢?
佛家修行讲究“对外扫相”,破除一切“相”的差别,还原“空”的本原,就可以顿悟成佛。
成佛者就可以褪去人身宝筏,远离苦海,领悟世间真谛,飞升极乐世界。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若要“对外扫相”,就必须做到“对内破执”。
“对内破执”就要求放下执念,放下对人间的一切贪欲,放下对金钱美色的贪欲,放下对权势的贪欲,全身心地投入到对佛道的追求中去。去弘扬佛法,去传播佛祖的真意,去让更多沉沦的世人获得解脱的途径,善莫大焉。
“佛曰:如是我闻。”
佛以信为第一,信佛法则入佛教,理解佛法,则佛法之功德利益都可以汇聚己身。信则言“如是”,不信则言“不如是”,所以先使众生相信佛法,因此佛法将“如是”之言置于经首。
大和尚用缓慢而沉稳的语气将般若经的要旨娓娓道来,众信徒听得如痴如醉,而不信者在听了大和尚的解经之后也大感所获颇丰,不虚此行,不愧是得道高僧。
刘云虽然听不懂大和尚的大道理,但也觉得这位不是常人,肯定是修行有成的高人。
三个时辰之后,法会将要结束的时候。
大和尚虽然舌绽莲花,口若悬河,但也有些乏了,便宣布开始接受信众的功德,众人排队向功德箱中奉献银钱,还能得到与高僧问答的机会,人人面带微笑。
刘云勉强挤到前面,刚要开口询问,一个黄袍武僧指了指箱子。刘云无奈,放了一两银子,随后问道:“大师,小子有心求道,望大师收留。”
法硕大和尚正在闭目养神,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小子刘云,云朵的云。”
法硕大和尚抬眼瞥了刘云,道:“与佛无缘。”
刘云心里一沉,还欲再问,“请大师为我解惑。”
大和尚不答,刘云看了看大和尚,又看了看黄袍武僧,再次投入一两银子。
大和尚道:“年岁已过。”
刘云彻底绝望了,十四岁就被人嫌老了,还要多少年才能退休啊。
这时,空中传来银铃般的笑声,打破了庄严肃穆的氛围,众人循声望去,声音来自一位清丽脱俗的小女子,身着短打绿绸侠士服,腰配三尺七宝青锋剑,明眸皓齿,英姿飒爽。
只见她手掐法诀,腾空而起,稳稳立在一根旗杆上,俯视着大和尚,神色清丽,声音干脆:“和尚你路过就是路过,非要传你家的法,念你家的经,我也管不着。但是我最看不起的就是你们佛道虚伪的做派,口口声声说外物都是空,却忙着收钱收供奉。”
法硕抬头看向这位娇俏的女子,说:“施主何必与贫僧为难,贫僧不过是一过客。”
这位女子露出一手仙道法术,显然是修行中人。
她笑了笑,没有回答大和尚,看向底下的凡人自顾自说着:“佛道只是旁门左道,我仙家道法中正平和,清静无为,从来不需要尔等凡人的供奉,真正的一心向道之人岂会要你们的凡物。我看啊,这佛道就是一群骗子罢了。”
法硕和尚不愠不怒,神态自若,一点没有被揭穿的慌张。
只听他道:“这些信众的奉献都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功德,不给他们奉献的机会,岂不是剥夺了他们积累功德的机会,苦海无边,如何求得解脱,我佛慈悲。”
众信徒也高声呼喊:“我佛慈悲!我佛慈悲!”
捐献的热情更高了。
绿衣女子看到这里,气不打一处来,俯视众人,怒骂道:“凡夫俗子,愚蠢如斯!”
说完就直接腾云而去。
法硕和尚看着女子远去,侧头与身边的和尚说了几句,小和尚领命而去。
法硕和尚有点摸不着头脑,这是哪家的小姑娘跑来捣乱,道行不高,脾气不小。
虽然有绿衣女子的捣乱,但是法会还是圆满地结束了,大和尚们已经走了,众人还意犹未尽,许多信徒在原地打坐诵经,一派祥和。
刘云很烦恼,被大和尚的四个字给戳中痛处了,心灵受到沉重打击。
他居然说刘云年纪太大了,这岂不是意味着再也无缘修炼了吗?
不过转念一想,和尚说的是“与佛无缘”,可没说不能修仙道啊,那位绿衣姑娘明显是仙道弟子,只要找到她,说不定就可以修炼仙道了。
可是刘云四处打听,毫无头绪,这等高来高去的仙人,普通人想找还真挺难的,除非让她来找自己。
突然,刘云想到一个好办法,只要让她来找自己不就可以了吗。
当晚,夜静无人,刘云溜出茶馆,找了一大叠白纸,用胶水粘在每条街的墙上、门上,纸上写着“和尚无耻,还我血汗钱!”“佛道骗子,仙子保佑!”等字样。
如此一来,这位白天辩论输给大和尚的女修必定会来找自己,计划通!
就在刘云的计划看似要成功的时候,天降大雨,所有的白纸都被大雨打湿了,上面的字也都糊了,正在街上努力的刘云也成了落汤鸡。
这好好的天怎么就下雨了,老天爷啊,不要玩我啊。
刘云很沮丧,随便找了一个屋檐躲雨,坐在台阶上,看着漫天大雨,欲哭无泪。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听说,你找我啊。”
刘云转头一看,不敢置信,自己的计划居然成功了。
于是起身行礼,对绿衣女子说:“小子仰慕仙子,不是,仙道已久,但苦苦追寻而没有门路,希望仙子姐姐怜悯我一片诚心。”
绿衣女子很高兴,白天的气全都消了。
“嗯,不错,我就说不可能人人都是蠢货。”
她越看刘云越顺眼,刘云长得唇红齿白,眉清目秀,又仰慕仙道已久,求道之心甚炽,于是她决定帮他一把。
“你叫什么名字,为什么想入仙道?”
刘云心下一喜,有希望,以前他遇到的不是骗子就是三两句打发他的,还真没人问过他的名字。
“小子名叫刘云,云彩的云。我本是一农家放牛娃,因为偶然见到一位仙子,才知道世间还有真人,于是背井离家,寻访仙道。一路坎坷,多有波折,路上尽是装神弄鬼之辈,狼心狗肺之徒,今日遇见仙子,才知道遇到真仙了。”
绿衣女子点点头,道:“好,念你一片痴心,我就帮你一次。不过别高兴地太早,你可知修仙的条件。”
刘云心中忐忑,等待她的下一句话。
绿衣女子道:“仙道修士,一重灵根,二重品性,三重机缘。修士的根本在于灵根,无灵根者不可修炼。灵根也有好坏之分,仙道漫漫,若是灵根资质低劣,是注定无法长生的,我们也不会收的。灵根我现在无法得知,还得找我师父取了宝鉴才知道。第二,仙道最重品性,若是作奸犯科,六亲不认之辈,也是不收的。我看你也不像是坏人,这点勉强过了。第三,机缘这点你肯定是过了,不然你是见不到我的。”
刘云拜谢。
“呃,敢问仙子芳名。”
“许芸萍,单名颖。”
“多谢许仙子教诲。”
“今日已晚,你先回去,明日再来寻你,带你去见我师父。”
于是两人各自分别,刘云回到家中安顿一番,心情激动,听着外面的雨声,一夜没睡。
第二天,雨还在下。
刘云告别了家中老母,又给两位小伙伴留书,将茶馆和母亲托付给他们,跟着许颖离开澍州城,往东北方飞去。
这是刘云第一次被人带着飞,颇感新鲜,不过雨势颇大,阻碍视野,两人只好降下云头,在一个破庙里暂时躲雨。
刘云道:“这雨可真大,路都看不清了。”
许颖生了火,递给刘云一杯热茶:“你身子弱,不能在雨中久呆,先烤烤火。等雨势小了,我带你飞一个时辰就能到七星门了。”
第二天,雨一直下。
许颖飞上空中俯瞰大地,入目所及满是滔天洪水,原来的官道都看不见了,房屋的残渣和牲畜的尸体四处漂流,浑浊的污水冲刷着土石不断滚落。
许颖叫道:“这不正常,这洪水来得太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