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女主不是瞎子(1/1)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qcxoo.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听到于辛说这个角色非自己莫属,刘呆呆并没有感到开心,而是直接锤了于辛几拳。

被刘施施打蒙的于辛问道:“不是,你疯了啊,我找你演女主角,你打我干嘛!”

“哼,别当我不知道你什么意思!”刘施施皱着眉头说道:“都和你说了,我是因为近视眼才导致眼神戏不好的。”

听到她的话,于辛有些哭笑不得。

于辛之前没有和刘施施说过,自己准备拍电影的计划。

反而经常在调侃她眼神戏的时候,说如果自己以后当导演了,一定给她定制一部盲女的戏让她出演。

到时候什么欧洲三大,什么华夏三金,那都是囊中之物。

所以当刘施施听到于辛说:“恩,除了你之外,我觉得没人能演好这个角色!”时,刘施施选择打他,还真怪不了别人。

一切都是于辛自作自受罢了!

打完于辛的刘施施甚至还在心里吐槽:“挺好的一个人,就是长了张嘴!”

于辛揉着胳膊说道:“没调侃你,我真准备拍部电影,女主角也不是瞎子!”

刘呆呆用怀疑的眼光看向于辛,说道:“真的?不是在和我玩吃了吐吧!”

也不怪刘施施怀疑,关键于辛调侃她的次数多了,让她有应激反应了。

以为于辛像说相声那样,三翻四抖的,先肯定她和女主角的契合度,把她骗的沾沾自喜的时候,再开始否定。

见她不相信,于辛站起来,从行李舱中拿出背包,掏出了笔记本电脑。

然后递给她,说道:“剧本我都弄好了,你看看!”

“台省那边的一本小说改编的,版权我都托中介公司买好了。”于辛一边把电脑打开,一边和刘施施说道:“讲的一个女高中生,被一群同学追的故事,你算是本色出演了!”

没错,于辛准备要拍的电影就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其实关于自己开公司第一部拍电影还是拍电视剧,于辛考虑了很久。

现在的电影市场还没有像未来那么火爆,主要是屏幕太少了,主要都是集中在一二线城市。

而现在正好是电视剧的黄金时代,电视台还没有衰落,网络平台正在开始崛起。

大部分电视剧赚的要比电影多得多,所以他未来肯定要主攻电视剧领域的。

但是考虑到他一没人脉,二没资金,即使拍出了电视剧,也有可能像唐人一样卖不出去,砸到自己手里。

所以他准备先搞一部能赚钱的商业片。

一个电影导演,在商业领域证明了自己,再杀回电视剧领域,就是降维打击。

那时候就不是买方市场,而是卖方市场了!

关于第一部电影,他考虑了很多,最合适的就是那些年。

不,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考虑到于辛的实际情况,那些年是他唯一能拍的电影了。

于辛前世虽然做过很多幕后工作,但是他从来没有坐到导演椅上面,去执导过一部影片。

他能凭借的就是前世看过成片的优势。

但是他又没有系统,不可能完全的记住影片所有的细节,所以有原著参考就很重要。

加上那些年场景单一,制作简单,演员除了男女主以外,戏份都很少,比较好调度。

更重要的是,那些年捧人的效果堪称恐怖,别说电影了,甚至大部分国民度极高的电视机都比不上。

一部那些年,把之前还是素人的柯振东捧成顶流,直接参演破了票房纪录的《捉妖记》。

后来他自己作死,在成片已经拍完的情况下,因为封杀导致电影无法上映,制片方又拉来了井博然重拍。

女主也因为这一部电影,从一个十八线小糊咖,变成了国民初恋,空降《天龙八部》小龙女,只不过因为包子脸被群嘲。

只是不知道里面有多少是刘一菲粉丝的功劳。

所以说,从制作成本到捧人效果,那些年是最优选。

如果算上制作难度的话,那这部电影就是于辛的唯一选择了,毕竟他只是个新人导演,还没有成熟的幕后制作团队。

更不用说,那些年是一部小成本高回报的电影了。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很多演员跨行当导演,首选的就是青春校园片。

这部片成功与否,其实主要看的就是女演员。

毕竟大部分的戏份都在女主角身上,能不能演好那种清纯的学霸校花是关键。

对此于辛一点也不担心,你可以说瞎姐演技差,可以说瞎姐小土豆,但是要说清纯校花,你给刘一菲拉来,也不够打的!

更不用原片中的陈妍茜了。

这部戏属于瞎姐的舒适区,甚至可以说是本色出演了。

刘施施看了半天剧本,确定了于辛不是玩梗调侃自己,又开始替他开始担心了。

“你这部电影预算大概多少啊?”刘施施问道。

原版那些年是11年拍的,制作费用一共花了1200万。

但那是2011年台省拍的,06年在大陆制作,费用会省很多。于辛做完预算清单,需要四到五百万。

刘施施虽然不知道于辛手里具体有多少钱,但也清楚,即使够的话,也是全部身家了。

所以担忧的说道:“你是要自己投资吗?导演找的谁啊?要不要拉点投资,不然票房不理想的话,你这么辛苦赚的钱都要赔光了!”

听到刘施施的话,于辛心里也有些感触。

如果有可能的话,他肯定不想自己冒险当导演。

其实凭借他看过原片的优势,最适合他的职位是监制。

但是他现在没能力找到合适的导演来执导,就算拿钱砸,他手里的钱都不够。

所以只能赶鸭子上架,自导自演了。

至于投资更不可能拉倒了,已经小有名气的宁昊拍《疯狂的石头》时,要不是刘德华的亚洲新星导计划,他都拉不到投资。

更不用说于辛一个北电表演系的大一新生,靠唱歌火了以后想要拍电影。

这种情况不会有任何一家公司会给他投资的。

刘施施劝了于辛一会,见他心意已决,只是说了句:“我看你是失心疯了,不知道你为什么这么拼命的赚钱,搞得好像欠了赌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