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厂里的老队员和那些牛人们(三)(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qcxoo.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荣宝宝小时候还是个富家少爷,好像还是一个豪门家族的旁系,不过父母亲应该都属于坐在家里按股份拿钱的那种,好不容易有个儿子,更是娇生惯养,连起名都叫宝宝。

或许从小锦衣玉食自由散漫惯了,当年还是孩子的荣少爷充分具备了纨绔的素质,基本上吃喝嫖赌坑蒙拐骗五毒俱全,在败家的光辉大道上一路飞奔。除了没敢杀人越货,小小年纪却也干了几件让大人心惊肉跳的事情,为他摆平各类稀奇古怪破事着实花了不少钱。

父母赔钱之余整天唉声叹气,一天听朋友说政府有个专门管教调皮捣蛋孩子的地方,效果出奇的好。于是到处托人找关系把荣宝宝送了进去,后来荣少爷才知道那个地方叫少管所。

几个月下来,进了少管所的荣少爷脾气确实改了不少。父母定期去探望,看着孩子一天天变化,倒也有些许欣慰。可惜世事无常,政策突然就有了变化,原来教养性质全部定为改造,而且人员整体迁移到安徽。就这样,荣宝宝稀里糊涂地进了厂,开始了他十几年由一名队员变成一名光荣的工人阶级的另一种人生轨迹。

不过有过少管所的经历荣少爷倒也随遇而安,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倒是父母来了合肥几次,看着荣宝宝,哭天喊地,捶胸顿足,发誓想尽各种办法也要把荣少爷给办回去。不过这次荣少爷倒是出乎意料地断然拒绝,只是淡然表示自己在此过得挺好,父母只好怏怏而去。

从那后静下来心的荣宝宝整日埋头干活,苦心专研技术,一来二去在车队里倒成了他们那一行的技术标兵,在厂里被评了好多年的先进生产者。

不知道这算不算浪子回头的典型。

上面说的是那个年代阴差阳错进厂几个人的故事,到了七十年代初,工厂里人员的组成基本也就固定为以下几部分,一部分是恢复了身份的老队员和原来的管教干部,还有在珍宝岛上和老毛子掰过手腕的退伍老兵,上山下乡后分配进厂的返城知青,还有一些下放基层的知识分子,这里面,也出了不少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