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理发店(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qcxoo.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春耕过后,户户又忙起了新的活计,有的留下女人看庄稼守家,男人独个儿进城打工去了,得了工钱寄回来帮补家用;也有的丢不下老人、幼儿,夫妻俩在家编竹器,圩日再挑到镇上卖。楼三叔一个人带着小满,既走不出去,又缺少帮手编竹器,恰好大屋外临路有一垄菜地分给他,他就在那儿盖起一间小泥房,开起了理发店。

楼三叔的理发店很简陋,泥坯墙,窑烧瓦,墙上挂一面镜子,下钉一块木板,板上放着理发剪刀、推发剪刀和剃须刀,还有梳子、海绵、香皂、爽身粉之类的,镜前面摆一张小方凳,另外再靠墙放两张长条凳,就算开张了。村里的老老少少并不嫌弃,他们觉得大人一角钱、小孩五分钱理一个头发再实惠不过了,需要等待的也不心急,拿起墙角的水烟筒,抽完后用手抹了抹烟筒嘴,又递给旁边一个,一个一个传递着。也有路过但并不想理发的也进去歇歇脚,抽几口水烟,搭几句闲话。

拿起理发剪刀后,楼三叔发现原来扛禾筒时身子不够高,禾筒老磕后脚,还有耙田时人追不上牛等等的郁气都散去了。来这里理发的每一个人都乖乖地坐好低着头,他恰好不用弯着腰给他们剪发,他的口吃也一点儿不影响手中剪刀的利索,那“咔嚓、咔嚓”和“沙、沙、沙”的声音听来真是无比悦耳。楼三叔的心情从没如此舒畅过,他觉得他天生下来就是干这个活的。

有的时候,村里那家老人走不动了,或是小孩儿满月,叫楼三叔上门去理发。旁边站满了看热闹的人,楼三叔心不慌,手不抖,从小木箱中拿出工具,开始用理发剪刀“咔嚓、咔嚓”几下,接着拿起手动推发剪刀细细地推,最后在头发边沿涂一圈肥皂泡,只见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叉开来紧按住头皮,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轻捏着剃须刀,其他手指翘起来,构成一朵兰花的图样,慢慢地剃刮发边的小绒毛。不到喝一盏茶的时间,头发就理好了。也有附近的人趁送上门的方便,也让楼三叔帮忙理个头,于是楼三叔又把理发剪刀、推发剪刀和剃须刀重新弄了一遍。围观看的次数多了,大家熟悉了楼三叔的三把刀功夫,顺着他原来“楼三”的叫法给起了个外号——“楼三刀”。

楼三叔并不介意“楼三刀”这个称谓,也不去深究人家是吹捧他有三把刀功夫,还是轻薄他只有三把刀功夫。只守着他心里的那份满足,一个日子一个日子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