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qcxoo.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四皇子府。
幽深安静的芷晴院。
苏云柔正闲坐在窗前绣着一朵百合花,一针一线,百合花渐渐展现在绣布上,如有人看见,一定能认得出这绣法是当前市面上很热门的真实绣。
这种绣法出自京城名绣之家安家,苏云柔花了两万两银子悬赏,终究达到了目的。
现在,真实绣在京城和各大州府都有贩卖,价格居高不下。
她的两万两银子早就回本了。
可惜,殿下现在对推广真实绣已经不感兴趣了。
短短几个月,大赵出了不少好东西,光是忙着推广那些,殿下已经够忙了。
苏云柔轻轻咬着下唇,不敢相信那些好东西都是出自自己的五妹妹之手。
五妹妹是何许性格?莽撞、不学无术,做什么都三分钟热度,除了一副好相貌,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十几年来,一直被她死死压在下面,她想像不出那样一个人,怎么能爬到如此之高的地步?
名传天下,青史留名!
许多朝廷大臣都做不到的事情,她这般年纪就做到了。
曾经她看不起的人,站在了她再也够不着的地方,这叫她如何平静?
“呀—。”绣针不小心刺破手指,一滴鲜血流了出来。
她怒气上涌,将绣棚一摔,站起来,叫人打水来。
小丫鬟立马从门口进来,看到地上的绣棚忍不住一惊,赶忙出去打水。
这时,进来另一个年岁较大的丫鬟,她走到苏云柔面前,小声说了什么,苏云柔一脸惊怒:“你说的是真的?”
大丫鬟神情凝重地道:“是真的,正房那边的小丫鬟亲耳听殿下说的,想必现在圣旨已经出城了。”
苏云柔喃喃道:“云安郡主,她竟然被皇上封为郡主了……。”心被狠狠揪住,为什么五妹妹这么好运?
当太监风尘仆仆赶到云山县颁旨时,苏云岚正在青石街的院子里奋笔疾书赶稿呢!
《张安见鬼记》写到张安被水鬼追杀,遭遇生死危机时,被玄门的一对师兄妹所救。
苏云岚决定在这本小说里引入道门法术的概念,为此,她还专门花了不少篇幅来写隐士的玄学门派,以及玄学的主要分类山、医、命、卜、相五术等。
在大赵,是没有道家玄门法术的知识的,人们驱鬼除妖用的是才气和功德,才气护体,功德驱邪,所以没有发展出玄学术法的概念,就连佛门,也是弟子们苦修经书,以入青玉才子榜为荣,说到底,还是以才气来驱除妖邪。
苏云岚也不知怎地,写到鬼怪,她脑海里就会浮现有关道家玄门的知识,还是一整套成体系的知识。
不过她没想着照搬那些知识,而是有选择性的,根据小说情节的需要来加入这些知识。
张安所遇这对师兄妹出自一个隐世的玄学宗门,师兄周远,师妹莫飞飞,两人天资高绝,不到弱冠已然出师,行走江湖,斩鬼除妖,对于水鬼这类小鬼,他们轻易就能斩杀。
消灭水鬼后,张安松了口气,他对这对师兄妹斩杀水鬼的手段很好奇,得知这世间还有玄门一派颇为震惊。
“周兄,请问贵派所在何处?”要是知道地址,他一定亲自上门拜访。
周远微微笑了笑:“张兄,抱歉,门派地址只有有缘人能得知,请恕在下不能相告。”
张安皱了皱眉:“何为有缘人?”
周远解释道:“能入玄门者为有缘人。”
张安定了定神,问道:“我的眼睛能看到常人不能看到的东西,不算有缘人吗?……”
新一期《大赵日报》出版后,读者反响热烈,纷纷写信给苏云岚,请她多写一些玄门相关的东西,尤其是玄门的一些符箓和术法丹药方面的知识。
她还看到有一位读者来信写道,他的眼睛特殊,真的能看到常人看不到的妖魔鬼怪等,那些鬼怪每天缠着他,不甚其烦,他想去玄门拜师,询问苏云岚关于玄门的地址,要是拜师成功,必有重谢云云,叫她好笑不已。
还有读者来信要购买玄门的符箓、桃木剑等。
更有甚者,有读者说自己购买了相当数量的朱砂、黑狗血等放在房里,感觉夜里睡觉安稳多了。
苏云岚眉眼弯弯,笑得肚子都疼了。
本来想来问问题的青木见状,灰溜溜又退了出去。
采荷在门口扯住他的袖子,问:“怎么样,问到了吗?”
青木僵了下,没好气地道:“你想知道,为什么不自己去问?”
采荷不好意思笑笑道:“这不,你先问了嘛!”
青木扯扯嘴角:“我觉得肯定是假的,你瞧你家小姐看到那些来信笑成啥样了?我还是别问了,显得自己很蠢似的。”
采荷探头往里看看,嘴角抽抽道:“说的有道理。”
小姐有时候就是有种恶趣味,喜欢看人犯傻,她要真跑去问玄门存不存在,肯定要被笑话很久。
想到自己偷偷买的一把桃木剑,叹口气,还是别让小姐知道了。
京城某处破旧的小房子。
一个山羊胡的中年男子弓着身子坐在小凳子上,沉默不语,一旁的地上掉落了几张当日的报纸,那上面赫然写着《大赵日报》。
“老胡,你还没想通吗?”杭州日报的邱主编坐在一旁皱着眉头问道。
此时,屋外呼呼刮着寒风,透过土墙的缝隙吹进房内,没有几件家什的房子显得更冷了,而隔壁房间不时传来一两声压抑的咳嗽。
名叫老胡的中年男子站起身,从桌上拿起一壶还有些热气的茶水,倒了一杯,送去给了房内的人,然后又走了出来,重新坐回小板凳上。
邱主编满是无奈地道:“老胡,你在犟下去也没用,玉简售出去的越发少了,现在是报纸的天下,而报纸,现在没有哪家不用全白话的,相应的,话本也要用全白话的。”
“你的作品刊了几期,之前卖的还好,现在不行了。”
他是希望对方能认清事实,将话本改成全白话写作,像花花散人一样,人家毫无压力就改了,改了之后写的也挺好的,卖的就更好了。
不懂老胡在坚持什么?
老胡眼里闪过一抹挣扎,邱主编耐心地等着,今天他必须要一个答案,要不然,只能说对不起了,《杭州日报》已经统一意见,为顺应百姓的呼求,话本区也改成全白话话本,他手底下还有几个作者,未必不能填补老胡的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