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qcxoo.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小石白天借着游玩、吃饭、饮茶,将姚安城逛了个七七八八。入夜后,在秋筠雅舍的客房内睁开眼,换了装束翻出窗外。
一路飞奔至府衙,小石藏在墙边树上,静静等待打更巡夜的人走过。观察了约一个时辰,几队巡逻的人的规律已经基本摸清,小石纵身翻墙入院。
整个院子黑黝黝的,在南方郡县,夜晚里府衙里并没有当值的吏员,只有一些兵勇,在外面巡逻。一般情况下府衙里也没什么遭贼惦记的,而且姚安承平已久,对于安全问题,官员和当差的也都松散了。
各地府衙均有定例,小石借助对布局的熟悉,轻车熟路地摸向案牍房。
案牍房存储着大量行政记录、历史文献和地方志,这就是小石的目标。他想知道那首小诗是什么意思,到底意味着什么,“回首蓬莱山”后真的能“清澄宇”吗?
案牍房内有一排排的架子,上面摆满了书籍、文册、甚至还有竹简。小石打亮火折,在架子上翻找着。
书简很多,但小石有足够的耐心和经验。
又耗费了一个多时辰,整个房内的书简都翻遍了,仍没有找到玉皇山和蓬莱山的只言片语。
不应该啊,玉皇山就姚安城管辖范围内,不可能没有任何文字记录,有点奇怪。这时小石想起他找的时候河流山川的记载都有一个架子上,那个架子有一排已经空了,而且上面没灰尘。近期这些记录被人移走了!
小石恍然。
有人跑到小石的前面了,他们可能了解的更多,下手更快。
只能再想办法了。小石还有别的方案。
灭了火折,小石小心的从院墙上又翻了出去,一路向住处去了。
府衙对面的楼上有人在黑暗中盯着小石走远,回身在纸上写道:乙字1号在姚安,进入案牍房。
消息迅速传播向各方。
第二天,小石去玉皇山游玩。玉皇山是姚安城第一名山,山上有寒山寺,名气远播四海,游人如织。
小石在人群中拾阶而上,一路看着绿树如荫,小溪潺潺,鸟鸣啾啾,如画风景使小石心中块垒稍消。
正转过山涧,旁边一阵香风袭来,两个女子从旁边走过。其中一个女子打扮似丫环,大约十五六的年纪,扶着旁边一个小姐打扮的姑娘,一边低声说道:“姑娘出来应该坐车的,何苦委屈自己一路走来。到山脚下已经不近,这上下山之后,不得腿脚酸软,几天出不得门?”
另一个姑娘个头稍高一些,头戴面纱,体态风流,行走间摇曳生姿,如风拂杨柳,又似琴声流淌诗歌行走。听到这声抱怨,只低声浅笑,没有应答。
小石看她觉得有点眼熟,稍稍驻足,上下打量了一下。
山路很窄,小丫环见他看她家小姐,翻了个白眼,然后扶着人过去了。经过小石身边时,那丫头说道:“穿得像个正人君子,我呸~”
声音不大,但正好让小石听见。
小石被说的有点啼笑皆非,伸手摸了摸鼻子。后面要走慢一点了,不然以他的脚力,以这山路的宽窄,他会一直跟在她们身后,那也未免过于尴尬了。并且今日诸事宜慢,只有耽搁的足够久,晚上他才可以留宿在寒山寺。
小石仰首望天,今天阳光极好,澄空万里。
一路登顶,游客虽多,在山里也觉得幽静。但在寒山寺山门则是另一番景象,墙角放着扁担人们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而且都很兴奋,彼此在议论着什么,旁边一个小和尚一脸无语。
小和尚眉清目秀,唇红齿白,年龄看起来只有十一二岁,脸上尚存稚气。虽然一脸无语,仍尽力劝导。
“大家不要挤,前面的施主排下队,里面道场给大家准备了蒲团。后面的人在廊下有尽可站得下。这样挤成一团都进不去啊。”小和尚絮絮叨叨地说道。
但人群人太多了,就算有几个人想听小和尚的排个队,但大部分人根本都听不见啊。所以小和尚说得口干舌燥,但几乎没有效果,人群还是拥在一起。
小石在山门外有些无语。在李船主船上时,听他说过海外蓬莱山的轶事,并说是亲耳听闻玉皇山上有道高僧讲过的。所以小石想来寻访一下这位有道高僧,并不想这佛门并非清净之地,反而如闹市一般。这挤进去都有点麻烦啊。
在人群外还有一对主仆,正在是行路时擦肩而过的主仆二人。小丫头还在嘀嘀咕咕,说什么看这样子可能进不去了,应该再早点来之类的。小石听得有趣,随口说一句:“今天是什么特殊日子吗?怎么会这么多人。”
小丫头回头看见是他,立时又情不自禁地翻了个白眼,“有道高僧哪次登坛讲道不是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家不只是弘扬佛法,也解人生困惑。很多人经他提点之后都解了人生困局呢,不然这玉皇山平时哪有这么多人来。”
小石见她虽然稍显无礼,但年纪幼小,形容娇俏,心里只觉得小丫头很有意思,忍不住想要逗逗她,说道:“那这位姑娘,你是遇到了什么人生困局了?”
小丫头跺了跺脚,显得很气愤的样子,“什么啊?是我家小姐有事要问。”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多话了,小心地看看小姐,看她不像生气的样子,自己吐了吐舌头。
小石见状转移了话题,“这位有道高僧法号是什么啊?”
小丫头无语的看着他,“说了啊,他法号有道啊。”
小石慢慢张大了嘴,呵呵,你这名起的也太随意了吧,另外,谁给你起的名,是有多大的信心给你起名叫有道的。
小丫头在旁边嘿嘿地笑着,像是想起了什么有趣的事。她叽叽喳喳地说道:“寒山寺主持这一代有字辈八圣名字都很有趣呢,有道是小师弟,却做了寒山寺方丈。另外七位师兄叫做有权、有钱、有名、有利、有情、有常、有悔。”
小石的嘴已经合不拢了,有道高僧听着还像那么回事,这有权高僧,有钱高僧画风就有点怪异了。他们的师父是怎么想的。
“他们下一代还是无字辈呢,也有几个有趣的和尚……”小丫头原以为小石是个浪荡无行的男人,对他有点不齿。但听他说话风趣,直觉上不是坏人,而且到底年幼,容易相信人,几句话聊上,话匣子就打开。
旁边小和尚听到了这几句,转过来看着他们,脸上感觉更无奈了。
旁边戴着面纱的女子注意到了,微微咳了一声,小丫头小心地看了她一眼,惭惭的住嘴了。那位姑娘清澈的声音响起,“这位公子,这寒山寺里各位高僧的名字是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来排的,‘权钱名利,情常悔道’也另有深意。小丫头觉得有趣,说笑间对高僧们有些冒犯,倒是没什么恶意。”
她的嗓音清亮优美,辨识度极高,这一句就让小石想起来了,她是昨天在谪仙楼弹唱琵琶那位令人惊艳的女子,他还听大家高声议论过名字,应该叫郑可儿。昨天那手琴技和唱功超凡脱俗,小石对她颇有好感。
看了看人群,小石忽起玩心,“今天你有事要问?”他问道。
“是的,小女子原本之前得有道高僧指点,这次一为感谢,另也有事相求。”
“你着急进去不?”
“能进去当然好,”郑可儿顿了一下,“其实不怎么急,可以等的。”
“那就是有点急了。”小石说,接着又转向小和尚,“这位小师傅,这样乱成一团不行啊,如果有人因此摔倒受伤或丢了东西,你会被方丈责骂的。”
小和尚说道:“我已经尽力劝导了,但人太多了,都挤在门口,都等着门开了抢在头里能离师父近一些。你有办法吗?”
“咱们这广场有侧门吗?”
“有的,在东侧有一个小门。”
“那就好。”白小石又问:“抄过佛经没?”
小和尚点点头。
白小石就凑到他耳边低声嘱咐了几句,只见小和尚听完眼睛亮了,他觉得这办法应该行,转身兴冲冲的跑掉了。
小石回头又和郑可儿主仆说道,“一会你就能进去了,而且应该还可以先进去。”
郑可儿轻笑:“那可多谢了。”
小丫头在一边看着小石,半信半疑。
不一会儿,小和尚带着几个和尚跑来了,几个人还搬着桌子和凳子。小石迎了上去,帮他们摆放整齐,桌子上还放上笔墨纸砚。几个和尚也在桌子后面坐好。
小石回来和郑可儿她们说道:“行了,你们去那领排队文书吧。”说着指了指小和尚那边。
两个人不明所以,但还是轻移莲步,向桌旁走去。小和尚在那问了几句,一边问一边写了一张纸。两主仆一边说,一边抬头看了看小石,脸上有恍然的神色。写完后,另一个和尚帮着用了印。两个姑娘拿着那张纸,小丫头还高兴的向小石挥了挥手,转身向另一个方向走去了。
小石这时才走向人群后,大声喊道:“这边门不开了啊,各位乡亲想听有道高僧讲道的,请到那位领取文书,然后会有人引导大家从别的门进去。”
听到的人不多,只有人群最外面的回头看着他。小石微笑着对他们点点头。有人试着问了一声:“真的吗?在哪领文书?”
小石给他指了一下小和尚那边。
那人一看,那边坐着一群小师傅,登时就信了。噔噔蹬地跑过去,很快就兴高采烈地向侧门去了。
后面有人看到了,又有人去了。慢慢消息在人群中互相传着。
“听说这边门不开了,要先领进门文书?”
“不用挤了?领了就能进去吗?”
“好象已经有人领了,从另外一边走了。”
小石在外面又给他们加把劲:“先领的能先进去,在这堵着也没用啊,这门不开了。”
这时人群很快就散开了,都跑到小和尚他们那边去了。
小石和他们早有嘱咐,这时候几个和尚帮着维持秩序。
“都排队都排队啊,要一个一个写文书才行。那位壮士,你小心别把旁边那位婆婆挤倒了,如果婆婆受伤了,我们可不给你写文书。”
“各人有各人的吉时,不用争不用抢啊。自己的命格和进门时辰不配,也不吉利啊。”
整个人群很快有了秩序,领了文书的人也被人引导着往侧门去了。
小石走到小和尚旁边,问他:“怎么样?回头也帮我个忙?”
小和尚喜笑颜开:“好啊。”
“一会帮我安排个客房,我要借宿一晚。好不?”小石问道。
小和尚扬头看了看他,“没问题,最近客房还有空余。”
小石帮他处理文书,等人群散尽才和他们一起进入殿前广场。
广场上已经起了个高台,高台上只有蒲团和伞盖,周围围坐着人群,郑可儿她们坐在最前面,再向外也有没有蒲团的人站着。整个广场很大,刚才在外面的拥挤的人群居然都进来了。而且人群间分区还留出了过道,可使人从外围直上高台。
等人都进来后,广场的门关闭了。有人敲响了大钟,“铛铛铛”三声钟响,从大殿处走过来一个和尚,那和尚中等身材,须眉皆白,体型胖大,脸带笑容,看起来就像弥勒佛一样。
只见他登上高台,一挥袍袖,就坐到了蒲团上。四下看了一下众人,哈哈笑道:“今日讲道比往日人倒更多了些,佛道大昌,贫僧喜不自胜。”
然后从声闻乘讲起,讲如何闻经音而悟道。继而又讲缘觉乘,讲观十二因缘觉真谛理。这和尚号称有道,果然口才便给,下面信徒听得如痴如醉。
讲着讲着,有道和尚突然望向一处,微笑着问:“这位有缘人,今日此时,因缘聚会,但观之似有所悟,你有没有问题要问贫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