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代师观礼(1/1)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qcxoo.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入秋后,水月观庭院里的落叶更甚。

小道士何余每日卯时就得起来,匆匆做完早课便来洒扫。从山门处扫起,往上有七十九级石阶,何余每日在此只肯扫七十九下,多一下少一下都会觉得别扭,自诩这叫为了道心通顺。

台阶下是山门,登上便是观门,庭院正中是一人高的香炉,终日香火不断,观里供的是江南郡道观里最常见的【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

方圆三十里内,就水月观一座道观,周边乡里的老百姓凡有祈福、消灾、年节、生老病死、婚丧嫁娶亦或哪位天尊元君寿诞都会来这里祭拜。观主也常带着几位弟子问卦、画符、占卜,攒些个半角一分的零碎子,丝毫没有千年道门的脱尘意境。

从上俯瞰,道观的大门在庭院的东南角,紧挨着的是宿舍。

左边是祖师殿,往右去依次是斋堂、菜园、鸡圈、猪栏和茅房,正北面是主殿。

整座道观建在一个二十余丈高的小山之上,往远去,可见乡道延伸,阡陌交错。放眼望去,路旁都可见麦浪连绵,农房正泛起炊烟,一幅世外桃源般的景象。

绕庭院一圈下来,洒扫毕。梆子声从斋堂传来,“梆~梆~梆~~”三响,早斋好了。

何余立定站起,气息下沉,只听“啪~”的一声,身上的粗布蓝衫快速鼓起,震去衣服上的尘土后又泄力般垂摆下去,随即收好扫具,准备去吃早饭。

“师弟!师弟!你等一下!”

何余停下脚步,回头望去,自己的大师兄成公兴正从主殿出来,叫住了自己。

“师傅找你,你先去正殿见师傅了,再去斋堂用膳,我会让今日斋堂轮值的典造(做饭)师弟给你留饭。”大师兄走到何余面前说到。

“多谢大师兄,我这就去。”何余说罢,便抬脚准备折返大殿。

突然想到了什么,扭头看向大师兄,笑道:“大师兄,最近我食量见长,能不能和典造师兄说一声,多给我留两个鸡蛋呀。”

大师兄笑答:“放心,你先去见师傅,鸡蛋和米粥我都会多给你留些的。”

“谢谢大师兄!”何余作揖,朝大殿走去。

大殿内,水月观的观主一身青衫,双手覆在背后,约莫四十来岁的模样,正抬头望向神坛上丈高许的吕祖造像。

端坐的吕祖像金漆泥塑,形似虎体面如龙腮,未闭的丹凤眼,双眉入鬓角,鼻梁笔挺高耸,面色黄白透红润,身着浅蓝色逍遥服。

神像脚下还有神牌,上面端正写着“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之神位”。

在不大的主殿内,何余每次仰视如此高大逼真的神像,都还是会受到震撼。

何余进了大殿内,站立在观主身后旁侧,收了视线,轻轻的唤了声:“师尊,您找我?”

观主从神像上收回思绪,转身看向自己这个最满意的弟子,随即问道。

“何余,你入观多久了?”

“禀师尊,弟子是天顺七年四月十四日入的观,到今天应该是两年零六月差四天了。”何余思索片刻,朗声回道。

“嗯,你来观已有两年半之久,道法可有进步可取之处啊?”

“禀师尊,弟子道法微末,入观求道至今,只从道法第一重练精化气的第一境凡胎境挪步到了第二境点炉境。”

“练精化气,乃是道门妙法的入门之处。所谓“精”,是摄入的营养,这既有每日早晚功课要做的灵气吞吐,也包含了斋膳摄入。何余,为师问你,你道法修为即已到了点炉境,那这点炉境与凡胎境不同之处在哪里?”道官看向何余又问道。

何余沉吟片刻,回答道:“禀师尊,弟子以为,点炉之境重在养气血,只有以气血为引牵动周身。气血愈盛,则气场愈盛。运气于体内,静可凝神静心,动可身轻如燕;运气于体外,则蚊蚁不近身、暑热不汗,严冬不寒。”

“凡胎境重在练皮肉,通过锤炼身体,蓄力于身,可增胆力,可强体魄。运力于身,可开重弓,可碎顽石。其两者都是以自身为器,不过点炉境是引外气为用,而凡胎境是催内力为用。两者相较,力有竭时,而气无穷尽。”

观主听着徒弟说完自己对境界的理解,欣慰道:

“不错,看来你已经能够准确认知‘气’的存在和作用,这在你练精化气的修道上是最为重要的。”

“假以时日,你还会踏入第三境洗筋骨的藏窍境,乃至第四境塑五脏的先天境。那时你对‘气’的运用和理解也将更为深刻。”

“弟子谨遵师尊教诲。”何余沉声回答。

“今天喊你来,一是为了检验你道学修为,二是为了明年孚佑帝君七百年诞辰一事。”

听到这里,何余想起每年孚佑帝君诞辰日,周边百姓、士庶都会聚集观内,张灯置酒,好不热闹。

“这次是孚佑帝君七百年诞辰,江南郡又是帝君证道飞升之做所在。按道制,凡遇天尊、元君百年诞辰之庆,飞升之地同系道观皆要遣主事道官贺礼。”

“水月观只有我和你们师兄弟几人,明年帝君诞辰,观内也有庆典活动,我脱不开身,你那师兄弟几人,道法修为皆不如你。此去虽不是什么艰难险阻,但也是路途遥远,风餐露宿、跋山涉水也是免不了的。”

“弟子明白,弟子愿代师尊前往!”何余听到此处,也是明白师尊找自己何事了。

其实,这一趟跑腿的活,何余还是很乐意的。一来帝君诞辰庆典一定十分盛大,祖庭观礼,多少人想去都没资格。有这样的机会,当然要好好把握。二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帝君祖庭太和山,虽同在一郡,但也远隔上千余里。这一路来回,增长见识,对自己的道法修行也有良多益处。

最重要的,代师观礼,这在道门礼制上是很正式的决定,等同认定一脉传承人选。

“好,既然你愿意。那为师就遣你前往太和观,代师观礼孚佑帝君诞辰庆典。”

说罢,观主从袖袍里拿出两样东西来,一个是一本书,另一个是一折夹。

“你还未启灵识,读不来玉简藏书。这是为师为你准备的我江南郡舆图册集,你出发前多多熟读,各地路貌、人文风俗都记下,出门在外,不要闹了笑话。”

“这个折夹,就是你的道官文碟,是你出门在外的身份凭证之所系。外面的名山大观不像我们这种小道观,周围都会有阵法禁制,只有凭此文牒才会有人带你进去。”

“谢师尊赐!”何余接过师尊递来的两样东西,拿在手中。书就是普通的纸质册书,镇上集市文房店里就有得卖。

但折夹入手就能察觉到此物的不凡,巴掌大小,放在手上可以清晰感受到【气】的存在,折面上书【道官文碟】四个描金大字,偶有光晕流转,瞬息即逝,还未打开细看,便听见师尊的声音。

“好了,你先去用斋吧。黄道算来,五天后宜出行,你就先做这般准备吧。”

“弟子领命!”

说罢,何余先将册集和折夹都塞入袖口之内,叩礼后,从主殿内退了出来,奔着斋堂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