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太子独大(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qcxoo.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迟明杰带着一腔热血上了战场,不出所料,西夏大军并不恋战,而是摆出阵法。

不管迟明杰带着先锋如何破阵,都败下阵来,两军就这样僵持着互不相让。

大殿之上,听完前方战报,皇帝面色凝重。

蔺洵阴阳怪气:“关大人,你非要主战,你看如今这局面,就算即刻将高安公主送到西夏王帐中,怕西夏也不肯罢休,这如何收场!”

关长林面不改色:“蔺少师,慎言,我大梁的公主可不是物件,怎可轻易送出。”

蔺洵冷笑一声:“关大人不必同我咬文嚼字,如今这局势,你可有良方?”

关长林对着皇帝拱手:“陛下,微臣建议换帅,以振士气!”

葛正浩一声冷笑上前:“关大人果然是文官,没有上过战场,你可知临时换帅,兵心必乱,何谈振奋士气?”

关长林并不正眼瞧他,声音洪亮:

“微臣虽没上过战场,但跟在我父王身边耳濡目染,也知晓几分。若有高位者亲临,将士士气必然大涨。从前方战报来报,西夏王拓跋乾已经御驾亲征,大梁为何不可换高位者作为主帅!”

关长林此话一出,太子少师蔺询急了眼,高位着亲临?如今高位除了陛下就是太子,关长林这个意思是要太子亲征?蔺询并未着急开口,而是斜眼看向关长林。

关长林向前一步,继续说道:

“陛下,若由太子亲征,必可鼓舞三军士气,军队士气高涨,方可一鼓作气,势如破竹,一举拿下西夏五万大军。”

皇帝还未开口,蔺询已经坐不住:

“关大人糊涂!战场上瞬息万变,太子亲征可能战死,或被生擒。太子乃大梁的储君,未来的君王,不管发生以上哪种情况,大梁将陷入极为被动的境地。陛下,万不可让太子陷入危险当中,伤了国本。”

蔺询话音刚落,几位重臣齐声附和:“陛下,万不可让太子陷入危险当中,伤了国本。”

关长林转过身来,看向几位大臣:“列位,是否是杞人忧天,太子尚未出征,哪里来的危险,你们是不是小瞧了太子行军打仗的才具。”

皇帝眯着眼睛,看着眼前的这场大戏,刚才附和蔺询有尚书令葛正浩、礼部尚书闻玉书、户部尚书程雨华、刑部尚书贾俊名,看来这些人都是太子的心腹。

皇帝并不参与关长林与蔺询的争论,而是看向太子:“太子,孤想听听你的见解。”

太子对着皇帝拱手行礼,语气恳切:“父皇,儿臣愿前往边境,与西夏大军一决高下。”

此话一出众臣纷纷阻拦。

“不可,殿下不可啊。”

“殿下请三思!”

“殿下还请为大梁国本考虑。”

皇帝没有说话,却将说话之人一一记下,看来太子在这朝堂上独大太久,是应该有人与其制衡。

此时一个声音在角落响起:“陛下,并不是只有太子一位皇子,还有二皇子晋王,六皇子秦王。”

此话一出,众人如梦初醒一般,又议论开来:

“对啊,还有晋王,还有秦王。”

“不一定要太子亲征啊。”

蔺询上前一步清咳几声,大殿瞬间安静:

“陛下,何不让晋王亲征。晋王常年在外剿匪,论实战经验理应强于太子。”

又用余光看向关长林:“晋王乃陛下二子,身份尊贵,我想关大人亦没有意见吧。”

关长林默默不语,面上毫无表情,心里暗想,这群重臣不知自己的心目中出征的人选,从来就不是太子。

皇帝这才想起,被自己派往岭南调查赈灾一事的晋王,也不知道他查的如何了。

正在此时,宫人来报:“禀告陛下,晋王回京,现在身处殿外求见。”

什么?皇帝大吃一惊,自己并未将晋王召回,难道岭南一事他这么快就查得水落石出。皇帝整理好思绪,传晋王觐见。

晋王一身戎装,大步走入大殿,站定行礼:“父皇,儿臣游历回来,特来觐见。”

皇帝见晋王如此穿着,心里已然明白几分,晋王与高安兄妹情深,如今西夏大军压境,要强娶高安,晋王必然是得了消息,快马加鞭的赶回。

皇帝还是故作疑问:“晋王,你为何一身戎装上殿?”

晋王拱手,一身正气,声音洪亮:“回禀父皇,儿臣请求父皇恩准,允儿臣赴边境,助迟将军抗敌!”

晋王此话一出,几位老臣肉眼可见的松了一口气,蔺询赶忙开口:“陛下,既然晋王有如此雄心壮志,何不成全?”

皇帝看着蔺询,腹诽,这老狐狸什么好事都想着太子,上阵杀敌到让孤成全晋王,可如今似乎晋王是唯一的人选,思量片刻开口:

“晋王,你可知此去凶险,与你往日剿匪不同,你面对的是训练有素的强兵猛将。”

晋王坚毅眼神中透露出视死如归的无畏,语气坚定:

“儿臣,必不辱圣命。”

晋王即将奔赴战场的消息传到后宫,高安就止不住的哭泣,晋王、皇帝轮番上阵的劝说亦是无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加入书签返回书架迟明杰带着一腔热血上了战场,不出所料,西夏大军并不恋战,而是摆出阵法。

不管迟明杰带着先锋如何破阵,都败下阵来,两军就这样僵持着互不相让。

大殿之上,听完前方战报,皇帝面色凝重。

蔺洵阴阳怪气:“关大人,你非要主战,你看如今这局面,就算即刻将高安公主送到西夏王帐中,怕西夏也不肯罢休,这如何收场!”

关长林面不改色:“蔺少师,慎言,我大梁的公主可不是物件,怎可轻易送出。”

蔺洵冷笑一声:“关大人不必同我咬文嚼字,如今这局势,你可有良方?”

关长林对着皇帝拱手:“陛下,微臣建议换帅,以振士气!”

葛正浩一声冷笑上前:“关大人果然是文官,没有上过战场,你可知临时换帅,兵心必乱,何谈振奋士气?”

关长林并不正眼瞧他,声音洪亮:

“微臣虽没上过战场,但跟在我父王身边耳濡目染,也知晓几分。若有高位者亲临,将士士气必然大涨。从前方战报来报,西夏王拓跋乾已经御驾亲征,大梁为何不可换高位者作为主帅!”

关长林此话一出,太子少师蔺询急了眼,高位着亲临?如今高位除了陛下就是太子,关长林这个意思是要太子亲征?蔺询并未着急开口,而是斜眼看向关长林。

关长林向前一步,继续说道:

“陛下,若由太子亲征,必可鼓舞三军士气,军队士气高涨,方可一鼓作气,势如破竹,一举拿下西夏五万大军。”

皇帝还未开口,蔺询已经坐不住:

“关大人糊涂!战场上瞬息万变,太子亲征可能战死,或被生擒。太子乃大梁的储君,未来的君王,不管发生以上哪种情况,大梁将陷入极为被动的境地。陛下,万不可让太子陷入危险当中,伤了国本。”

蔺询话音刚落,几位重臣齐声附和:“陛下,万不可让太子陷入危险当中,伤了国本。”

关长林转过身来,看向几位大臣:“列位,是否是杞人忧天,太子尚未出征,哪里来的危险,你们是不是小瞧了太子行军打仗的才具。”

皇帝眯着眼睛,看着眼前的这场大戏,刚才附和蔺询有尚书令葛正浩、礼部尚书闻玉书、户部尚书程雨华、刑部尚书贾俊名,看来这些人都是太子的心腹。

皇帝并不参与关长林与蔺询的争论,而是看向太子:“太子,孤想听听你的见解。”

太子对着皇帝拱手行礼,语气恳切:“父皇,儿臣愿前往边境,与西夏大军一决高下。”

此话一出众臣纷纷阻拦。

“不可,殿下不可啊。”

“殿下请三思!”

“殿下还请为大梁国本考虑。”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