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秦之旅(1/1)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qcxoo.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回咸阳的路程出奇地顺利。

不同于邯郸的繁华,路途经过的大多是史书没有记载的小地方,有时候甚至赶上一天路也见不到一个村庄。连年征战,即使有村庄,也都是些老幼妇孺,百姓勉强度日,还要应对沉重的徭役,面黄肌瘦、乞讨度日者不在少数。

赵政虽然从小作为质子,寄人篱下,至少温饱不成问题,他从来没想到,饥寒交迫、生灵涂炭会如此具象化地呈现在眼前,如果他们都能像那个世外山村里的人一样,或许才是真正的所谓尧舜之治吧。

子方仍旧没有什么情绪波动,虽然同情这些百姓,但也知道这某种程度上也是历史的必然,即使是所谓盛世,富者田连纤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也算不上罕见。

贵族们靠着血脉坐吃山空,吸吮着平民和奴隶的每一滴血液,等到下面的人终于忍受不了,揭竿而起,又诞生了新的贵族,周而复始,然而总是会有人被盘剥——直到这个制度终于扭曲和破碎。

一路上,除了卫厘拉着子方分享这几天的见闻,告诉他现在朝堂的局势,子方一直安静的赶着路,偶尔被赵政问几个问题。

说起来,无论是他还是赵政,对秦国都不甚熟悉,赵政就算了,从小不在母国,子方这两年来主要跟着吕不韦的商队在三晋附近活动,到秦国还是不久前的事,而且没多久就被派出去了,因而资料收集的工作还没能开展。

子方本来应该在路上偷偷收集一些语言资料或者考察一下风土人情之类,但是他连续好几天不眠不休,再撑不住了。于是在卫厘惊疑的目光下,似乎永远不会困倦的子方,居然在艳阳高照的大白天主动钻进马车里去睡觉,临了还叮嘱他看好公子。

“先生他不会是病了吧?”卫厘皱起眉头,担忧地看向马车。

“请将军继续领路吧,我去看看子方先生。”赵政也有点犹疑,虽然子方看上去一直很正常,不过也不排除在山村里被感染的可能性,尤其在自己生病的时候还贴身照顾自己好几天——他下了马,走进子方的马车,虽然有帘幕遮挡,里面还是隐隐透着阳光,可能太累了,即使在颠簸的马车上,子方也很快就睡着了。他身子躺的很板正,脸上还是那副表情,像是凝固了一样。

赵政试探着摸了摸他的额头,又摸了摸自己的,应该没有发烧?子方的脸色也不像痛苦的样子,或许真的是太累了吧。虽然与子方相识不过数日,但也算生死之交了,赵政心里想,虽然比起他所熟识的公子王孙,子方显得尤为怪异,说他老成吧,又不像那些利欲熏天、老谋深算的政客,一个从小流离失所的孤儿竟然能让大秦将军对他毕恭毕敬,子方身上肯定还藏着许多会让自己大为惊讶的地方……不过没关系,子方反正会在大秦为官,以后还有的是时间。

按照子方的说法,他从小应该吃过不少苦,又在各地辗转来回,但是他脸庞白净,身形虽称不上壮实,也绝不瘦弱,更不像征战沙场的将士们身上有数不清的伤疤,手上也没有老茧,不像是吃过许多苦的样子。虽说举目无亲,也没有半点怨天尤人或自怜身世的意思,倒是像诗里的所谓“美如玉,殊异乎公族”,难道也是哪里跑来的化外之人吗?

赵政也想不出个所以然,见子方无恙,就盘腿坐在他身边,查看这些天和咸阳往来的密信。子方睡相很好,甚至动都不动,要不是耳旁能听到他均匀的呼吸声,赵政甚至忍不住想要上前探探他的气息,从烈日高悬到夜色入侵,子方一直没有醒,看来是睡得很沉。

突然间,子方皱起眉,像是梦到什么不好的事,他嘴里说着什么,赵政凑上去听,只听到几个断续的音节,子方骤然坐起来,和来不及躲开的赵政“咚”地撞了个满头,马车内发出了沉闷的一记响声,赵政身子小,差点被撞得摔倒过去。

子方半响才回过神来,急忙扶住赵政:“公子,你没事吧?”

“没事,”赵政揉揉被撞红的脑袋,问道:“子方,你怎么了?一觉睡到现在,没有生病吧?”

好不容易和时空管理局联系上,数据传输果不其然地失败了,幸好不会对自己造成什么影响,子方摇摇头:“臣只是有些累了,并无大碍。”

马车仍在寂静无人的道路上行驶,车窗外,皎月被云雾蒙住,像浮在水中的光影,静静地倾听着蛙声一片。

“咱们明天就能回咸阳了吧?”

“是啊,大王和夫人正在宫中等着公子呢。”

“以后是不是就没有机会出来了……”

“嗯?公子还想去哪里吗?”

“我听说齐国在大海之滨,我还没见过大海。”

“您会有机会见到的。”陛下一统六国之后,广修驰道,巡游四方,到处勒石记功,说起来也算是早期的旅行家了。

“那你见过大海吗?”

“……在外随吕大人奔走时,有幸见过。”实际上何止是见过,时空管理局就在太平洋公海的一个小岛上,自己从“出生”到来到这里之前,基本上每天都能看到一望无际的汪洋蓝海。久居陆地的人们,或许很少会意识到,他们所居住的地方,大部分都是蔚蓝的海水,广阔而深邃,包围着几片陆地,静静看着万亿生物的繁衍生息、更新迭代。

咸阳比邯郸更为繁华。

商鞅变法后,秦地本就民风彪悍尚武,几乎全民皆兵,但秦律严苛,百姓也不敢私下打斗,虽然不至于路不拾遗、夜户不闭,也算秩序良好。

秦百年积淀,又有几世英主,虽然多被山东六国嘲讽不知礼仪,近来也多有招贤纳士之举,周邻各国想要在乱世成就一番事业的野心家们,都被招揽至秦,远有百里奚、商鞅、张仪,近有范雎、蒙骜,秦能汇集六国英才而尽用之,焉有不强之理。

如今尚处权利交接过程中的动荡,且先王去日不久,咸阳宫内还一片肃穆,不见往日楼台歌舞之象。

赵政第一次踏上章台宫高高的台阶,青黑的大理石粗犷而厚重,尽情铺展开,绵延到高高的宫殿,檐牙高啄,似入云天。左右士兵重甲以待,长矛上红缨飒飒。

秦王坐在正中,周围是一帮近臣,本应该是父子久别重逢的温情时刻,赵政心里面却颇有些不自然,崇敬的父亲比印象中更加威严,上位者的气息此刻尽数显现,行过礼之后,他看见父亲从王座上站起身,走到身边,似乎想把他抱起来,但中途又改了动作,转为拍了拍他的肩膀,感慨道:“我儿长大了,我恐怕掂不动了,来——”

秦王拉着赵政的手,回到王座上,让赵政坐在自己怀里,对底下的臣子说道:“我儿一路艰险,才从赵返秦,是有大福之人,诸君啊,以后这就是我大秦太子,诸君待太子当如寡人。”

这是要为太子铺路了……近臣们也多少知道一些内情,无论心里如何想,面上也不表现出来,都点头称是。

君臣寒暄一番之后,秦王又把目光转向陪同而来的子方和卫厘,和颜道:“寡人听说你们护送政儿回来的事了,我儿能平安归来,尔等有大功,你们两个小子虽然年纪不大,都是少年英雄,寡人打算派蒙骜将军攻韩,你们可愿随蒙将军去历练一番?有了军功,寡人好名正言顺给你们封赏。”

“谢大王,臣等从命!”

去打仗还是算了,子方不禁皱眉,自己如果参与,战争的走势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变化,自己也不能随意决定人的生死,不过这个时候不能拂秦王的面子,或许可以去军营考察秦国的军制、武器装备之类,到时候再找个由头蒙混过去。

虽然大秦王后和长公子归来的消息已经在朝中传开,但毕竟是国之大事,秦王令人占卜吉日,让奉常准备王后和太子的册封典礼。赵政甫一归来,沐浴换洗之后,就在内官的引导下来拜见秦王,父子之间久未相见,赵政虽然想念父亲,还是觉得有些拘束,和父亲简单交谈了离别以来的遭遇之后,就提出想去见母亲。

秦王脸色有些不自然,他摸了摸赵政的头,叹气般说道:“你母亲她……一路上受了许多苦,也好,你去看看她……多宽慰宽慰。”

“是。”

“殿下,我等不便入后宫,这便先出宫了。”

赵政点了点头,问道:“子方,册封典礼,你会来吗?”

“小臣人微言轻,怕是不能参与此等大事。”

“好吧,那你要入军营了吗?蒙将军出征前,我还能见到你吗?”看到赵政脸上明显的失落之色,子方有些于心不忍,手搭上他的肩膀,曲下身子,与赵政的视线齐平,道:“公子只是回到家,又不是被关起来,我也并非会被一直拘在军中,自然还有机会见面。”

“要是你也能一直在宫里就好了。”赵政低声说,踢着脚下的小石子。

“什么?”

“唉,没什么,你们走吧,我去见母亲。”

起身告别之后,几个内官和宫女带着赵政去另一处,王城内宫宇林立,宏伟而肃然。他转过身,看见卫厘正一手勾着子方的脖子,笑着说些什么,子方的声音已经几不可闻,二人肩并肩一同往宫外走去,身影越来越小,夏日正午,明媚的骄阳热烈而炫目,他却莫名地感到孤独。

君子曰:“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比起儒者们所宣扬的繁文缛节,在这礼崩乐坏的时代,大多数人不会真的这么在意诸如冕旒上的珠子、帽带的颜色和长短、左右手的前后顺序这些所谓礼教。但是毕竟是大秦太子的册封典礼,初掌王权的秦王还是让奉常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去准备,务必研精毕智,让山东六国的所谓礼仪之邦也看看大秦的礼乐之盛。

秦历以十月一日为元朔,此时秋风虽起,暑热犹盛,又正值秋收之时,大秦王廷迎来了王后与太子的册封大典。

为这繁琐的典礼,赵政还要斋戒多日,穿着花纹繁复、华美之至的玄色朝服,腰间玉环琅珰,沉重的冠冕压在头上,缀珠如繁露垂下,遮住了眼前的景物。但此时他并非为礼仪所累,让他烦忧的是另外一件事。

当初母亲和自己分开之后,到自己回来之前,他本以为母亲已经平安返回,应该没有大碍,没有人,甚至父亲也没有告诉他,母亲在得到接应之前,在山中躲藏,被赵人所放山火波及,虽然没有性命之忧,但是脸上留下了一块如野兽啃噬的丑陋疤痕。

赵政虽然不是女子,但也大概可以想象这对母亲来说是多大的痛苦,它不仅长在一张容颜出色的脸上,惹人注目,更长在心里,时时刻刻提醒着自己被丈夫舍弃的难堪。

父亲很久没有去看母亲,虽然知道朝政繁忙,但却有时间时常和成蟜共享父子天伦之乐,后宫中的郑姬越女也越来越多,她们风姿绰约、明眸善睐,歌舞笙箫更胜前朝。后宫的权柄尽在华阳太后手中,母亲虽然名义上是王后,其实也处处受限——但母亲很平静。

她没有像在赵国那样与父亲争吵,似乎也没有因为丈夫的薄情而哀伤,她说:“你父亲不仅是因为我脸上的疤痕而厌弃我,或许也不敢面对……这道疤会时时刻刻提醒他,但凡他有一点愧意,你的位置都会更加稳固。”

赵政头一次这么痛恨自己的无能,发泄般地想把头上的冕旒重重摔下来,但是他忍住了,挥手让帮他穿戴服饰的内官和宫女都出去。

此时却有一个人走了进来,赵政看也没看,怒声道:“不是让你们都出去吗!”

“殿下这是怎么了?”

“子方?你怎么会在这里?”赵政惊喜道,立马起身离开原来的位置,走上前去。

“嘘——”子方却神神秘秘地,他弯下腰,轻声对赵政说:“今日大王召臣入宫,臣见过大王之后,偷偷溜过来的,要是被发现,恐怕就要去蹲大狱了。”

赵政有些吃惊,他印象里,子方应该是个注重规矩到有些迂腐的人,居然也会干这种事情,他不由得疑惑道:“你想来见我,跟父王说不行吗?父王肯定会答应的。”

“咳咳,殿下是否还记得之前曾许小臣一个承诺的事?”

“自然是记得,你有什么想要的东西吗?”

“倒不是什么想要的东西,臣听说,您身边有个小内官病了,您参加册封大典,身边怎么能缺少内侍呢……”

“啊?什么内官……”赵政云里雾里,突然明白过来:“哦——你的意思是,要扮作我身边的内官?”

子方点了点头,示意赵政小声,“臣出身卑微,十分向往大秦的礼乐盛典,殿下能否满足臣这个小小的愿望呢?”好不容易能见证秦国如此盛大的礼仪活动,错过就太可惜了,用点旁门左道应该也无碍吧?

赵政扒开冕旒上的珠子,仔细打量了一下对面的人,子方年纪不大,还没开始蓄胡子,面上也白净,打扮一下应该还真的能混过去?本来觉得冗长无聊至极的典礼,突然好像就有了点盼头,这个主意真是妙极。

“哎呀,确实不巧,既然那内官病了,那就只能换别人来顶上了,这是要站在本殿下身旁服侍的人,当然要自己挑啦。”赵政狡黠地笑着,一本正经地说。

就这样,原本要站在离太子殿下最近位置的小内官,莫名其妙地被通知自己病了,还领了一大笔养病费,开心地带病休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