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大事故!大抢救!(1/1)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qcxoo.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就在王向阳踏出教室门口的时候,医院的广播声音从挂在教室门上方的大喇叭中传出,声音不是很大,但是却如铜钟声一般刺激着王向阳的神经。

“请全体人员注意!请全体人员注意!南山水库附近道路发生严重翻车事故,具体伤亡不明,所有医生、护士除了必要留守的,其余的,全部到急诊科门前集合,按照既定的应急预案,等待下一步指令!“

急促的声音同样使得张维民那刻在骨子里的急诊细胞狂暴不止。

这一刻,同样都是急诊人的王向阳和张维民,心脏都在狂跳,血液瞬间流向大脑,支撑着大脑飞速地运转。

张维民看了王向阳一眼。

两人目光相对,王向阳立马会意,一挥手,便让张维民跟上。

教室里的众人也听到了广播的声音,本来还在吵闹不止的教室,瞬间安静得可怕。

大喇叭连续响了五次,喇叭中,播音员的声音也响了五次。

喇叭第一次响的时候,王向阳还没有听得很清,等到响了第二次时,已经全明白了。

水库,翻车,严重,伤亡不明。

得到关键信息的王向阳和张维民已经向着急诊科的方向狂奔而去。

众人看着两人开始奔跑的时候,甚至还处在懵逼的状态中。

只有王济仁,他的目光一直盯着张维民和王向阳的,所以他是紧随其后的。

王济仁生怕没听清,特意还听了第三次的广播。

“这狗日的张维民,也不等老子。”王济仁喃喃地说道。

像是突然想到什么似的,王济仁也迈开腿向急诊科的方向跑去了。

此时众人也都来到了教室外面,全都抬着头看向上方的大喇叭,似乎这个大喇叭有什么魔力一样。

这次的翻车事故,明显就不是一般的事故,不然,也不会调动全院的医生和护士集合。

看这个情况,哪怕是在家休息的人员也要赶回医院。

这样看来,只有一种情况。

重大突发事件,至少有3人以上,甚至更多的重伤人员。

不到一分钟,在院的所有医生和护士,甚至一些安保人员和后勤人员都来到了急诊科的门外。

“相信大家都听到了怎么回事,根据最新消息,南山水库那边的翻车事故,初步估计,车上人员至少有30人以上,都是去参加新水库修建的知青,按照时间来算,第一批伤员应该也快到了。”急诊科主任王向阳不紧不慢的说着。

大规模抢救的情况,王向阳也不是第一次碰见了,平时的应急预案演练,每一次都是王向阳做的战前动员。

现场的医生和护士也都静静地听着。

“陈国强同志,你带领一队人员先去现场救援,其他二队三队四队,跟我留在这里做好抢救准备,等伤员一到,马上展开抢救!”

“各队队长,立即检查各自的医疗设备和物资,如果有不够的,马上找黄科长补齐,特殊情况,跟我或者黄科长报备过后,可以根据需要,调动院内一切物资!”王向阳如同即将出征的大将军一般,威严,又不容置疑。

整个平远县的医院,现在都调动起来了。

不仅是中心医院,中医医院和妇幼医院此刻全部都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甚至于,靠近县城周边的一些公社卫生院都抽出骨干力量就近前往这几个医院支援了。

不过只有中心医院是这三家主力医院的主力,比较危重的患者大多都会送往中心医院,除非是超过了中心医院的医疗能力的情况下,才会往其他两家医院分流。

“维民,等下你跟我一起在二队帮忙,不要逞能。”王向阳细细地叮嘱着张维民,虽然他知道张维民的能力出色,但是像这种大规模的抢救不同其他情况,那是所有人都盯着的,个人力量极其有限。

“好。”张维民的回答简明而有力。

“突-突-突。”

随着几辆拖拉机突兀的声音在医院外传来,紧接着,一辆又一辆满载伤员的拖拉机依次开了进来。

关键时刻,还是这个东西靠谱。

“同志们,要开始了。”王向阳的声音坚定而有力。

“这个伤员脾脏破裂了,出血较多,先止血,三队接手!”王向阳紧张而有序地安排着。

一队当了先锋,已经前往现场去救援了,二队、三队和四队,各自根据队里擅长的方面,不断地用担架转移着拖拉机上的伤员到医院。

“谎报伤情!这该死的报信员。”王向阳眼看伤员越来越多,已经远超预估的伤亡情况了,极大地挑战着中心医院的承受能力,也挑战着王向阳的指挥和处置能力。

“这样下去不行,张维民!跟我去二队!先把需要缝合的伤员给处理了。”王向阳果断地下了决定。

张维民站在王向阳的身旁,随时准备着,听到了王向阳的指令,反而异常冷静。

“止血,清创,缝合。”王向阳先给张维民挑了一个较轻的伤员,然后自己则就近选择了一个伤员。

“开始处理了没有,要是有难度的话,看下我是怎么处理的。”王向阳刚做完清创,刚准备缝合的时候,抬头看了一眼张维民,生怕他在这个场面失了水准。

只不过王向阳看过去的时候,张维民已经做完第一个伤员的缝合了。

“罗雄,你去帮张维民检查一下,看有没有漏掉的地方。”王向阳还是不放心,担心张维民一个劲地求快。

罗雄将伤员的衣服掀开,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检查了一遍,问题倒是没有,但是罗雄的内心却随着目光所及之处,震撼不已。

这个伤员一共有3个地方需要缝合,每个地方缝合的技术都不一样,而罗雄只看懂了一种,也就是最基础的缝合方式。

但是,哪怕是最基础的缝合,这缝合的效果,简直是,罗雄已经找不到词语来形容这个缝合效果了。

如果有,那可能就是艺术品,或者完美来形容了。

因为罗雄干急诊这么长时间了,撇开速度不说,他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