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砖成(1/1)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qcxoo.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连续烧了好几天,终于等到李三爷说可以开窑的时候,整个村子都沸腾了起来!人们兴高采烈地纷纷涌向后山,急切地想要见证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大家紧紧盯着窑口,眼中满是期待……每个人都盼望着能有一个好结果。

李阳使出浑身解数,拼命地挤进人群之中,一眼便望见自己的父亲和几位叔叔伯伯正忙碌地从砖窑内一叠又一叠搬出刚刚烧制完成的砖块。

李老爷子与李三爷则站在一旁,仔细检查着每一块砖。只要发现哪位叔叔伯伯动作不够轻柔、毛手毛脚的,两个老头儿立刻破口大骂道:“你们这些小兔崽子,给我轻点搬啊!这一块砖可要卖三分多钱呢!谁要是敢把老子的砖头摔坏了,看我怎么收拾他!“

那些刚刚出炉的砖块,尚有余温残留,如果稍不留神,很容易就会碎裂开来。

一旦有人不慎弄碎或弄裂了砖块,那两位老人可绝不会轻易罢休,除了一顿臭骂之外,还得狠狠地挨上两杆子烟枪,即使是李阳的父亲李建军也不能幸免。

等到最后一摞砖被搬出之后,李建军才如释重负般地抹了一把额头上如雨般的汗水。

李建军一脸期待地看着会计眼镜,急切地问道:“眼镜啊,咱们这次一共做烧出了多少块成品呀?”

只见那位被称作眼镜叔的男人,正小心翼翼地擦拭着手中的眼镜,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书记,您知道吗?我们竟然成功制作出了七千五百六十六块成品呢!而且成品率高达七成以上,这个生意绝对有得做!”

听到这个好消息,李建军同样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情不自禁地喊出三个“好”字,表示对这个结果非常满意。

就在此时,一个中年男子奋力地从里三层外三层拥挤不堪的人群中挤了进来。他一边艰难地向前挪动脚步,一边大声呼喊着:“建军!建军……”

李建军闻声抬起头,一眼便认出了这位正在努力向自己靠近的人。原来,此人并非旁人,而是几天前提早与自己预订砖块的陈大勇。

李建军连忙向陈大勇招手示意,并关切地问道:“大勇,你怎么跑过来啦?”

陈大勇气喘吁吁地回答道:“我听说你们今天要开窑,所以就赶过来看看情况。”

李建军脸上洋溢着兴奋之情,紧紧拉住陈大勇的手,一同走向那堆积如山的砖块。他自豪地对陈大勇说:“来吧,大勇,你亲自检验一下这些砖的质量如何。”

陈大勇顺手拿起两块砖,仔细掂量了一番后,满意地点点头称赞道:“真不错啊,建军!咱们之前可是说好了的哦,一定要给我留一批砖。”

陈大勇正为买砖发愁,他家西房前段时间被大雨冲垮了,刚发了点财的陈大勇就想着学城里人一样建间砖房,到县里砖厂买砖,先是要他拿批条,千方百计弄到批条后又让他等。

弄的他苦不堪言。

“当然没问题,走,咱俩到队公社里谈。”李建军说完拉住陈大勇朝着村里走去。

傍晚,李建军哼着欢快的小曲儿,兴高采烈地回家。

老妈激动地问:“孩他爹,隔壁生产队的陈大勇买了多少呀?”

李建军得意洋洋地竖起三根指头。

老妈满腹狐疑地问:“三百?”

李建军把头摇得像拨浪鼓,说道:“三千呢。”

全家人都被这个惊人的数字震撼到了,不约而同地齐声喊:“这么多啊!”

“他买这么多砖干嘛?”

“盖房子呗。”

李阳插嘴问道:“你们一块砖卖他多少钱?”

“他买得多,三分三厘一块。”

李阳在心里快速计算了一下,说道:“才九十九块钱么,老爹你们得抓紧时间再建几口窑啊。”

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国内土坯房越来越少,红色砖瓦房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砖厂自然也是生意兴隆。

“你这癞蛤蟆打哈欠,口气还真不小啊!先不说砖能不能卖出去,那来钱扩张?”

李阳不以为然的说道:“银行贷款啊!”

现如今人,很难想象后世皮带哥从银行贷二万多亿。毕竟80年全国GDP也才四千多亿。

李建军嘴角泛起一抹不屑的笑容,冷嘲热讽地说道:“银行又不是你们家开的,想贷款就能给你贷款?贷了怎么还?”

然而面对李建军的嘲笑,李阳只是微微一笑,并没有回应什么。

但其实他心里很清楚,如果自己没记错的话,从 1983年到 1988年期间,国家为了鼓励百姓创业特别发放了一笔无期无息贷款。

当时信贷员为了完成任务挨家挨户敲门,让老百姓贷款。

大名鼎鼎的天下第一村华西村就是依靠这笔资金才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呢!

据统计,当时国家总共发放了高达 176亿元的无息贷款,但最终真正贷出去的只有区区四十多亿而已。

主要原因是条款附加了一条父责子偿,子责孙还。让许多人担心无法偿还这笔债务会牵连到子孙后代,才对贷款望而却步、不敢轻易尝试。

但当时制度的不完善,加上各种原因使得它成为了一笔烂账。

后来邓公站出来明确表示,他也是人民的儿子,变相的表达不用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