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家电下乡(1/1)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qcxoo.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朴正勇拍了两下巴掌,立即所有人噤声,然后有人负责拉窗帘,有人负责插门。

“林飞,剩下的都是想一起干的,可以开始了!”

林飞瞅瞅徐建章,又看看朴正勇,在瞧瞧李修来,他要开始啥啊?

李修来一看林飞瞅他,赶紧翻兜,找出来两张记笔记的横格纸,递到林飞手上。

《老兵计划之代理联盟》

字迹倒是像他的,内容稀里糊涂,都是一些行业名词,然后还有些省份地区,蜘蛛网一样连着数不清的连线。

徐建章咳了一嗓子,“实话说吧,兄弟们过得并不太好。有跟家里七八口人挤一间房子的,有处了三年对象还不敢结婚的,今天不是少两个人么,去年冬天伤寒走了一个,春天痢疾走了一个。十几万知青回城,省里根本解决不了承诺咱们的待遇,都是勉强过日子。刚才离场的那些,是觉得自己还能坚持的,比剩下的这帮兄弟过得强。”

“你把这个干销售的事儿给大伙说说,不过你放心,有多少萝乱,都是兄弟们自己兜着,绝不会把你牵扯进去。”

在众人期待的眼神当中,他慢慢的回想起来昨天酒桌上的记忆。

面对一帮没出过省的大老粗,他人前显圣,给大伙分析了一通未来的产业发展形势,吹嘘了一番对社会发展的见解。

该死,自己怎么挖了这么大一个坑,还吹牛逼说要带着一帮哭穷的老大哥干事业。

不过,没想到喝醉了的自己也不傻,还知道想个招把自己摘出去。

看着一个个面有菜色的饿狼,今天要是不把这个饼画圆了,肯定走不出去这个门。

“事儿得一步一步来,前途是美好的,道路是曲折的。”

“咱们这五十个人,不敢出来点成就,也不好意思联络外省或者其他地区的战友。”

“眼下我这有个关系,是省报新闻部农业版的大领导。”

众人围城一圈,林飞的压力很大。

朴指导善解人意,伸出双手示意大家稍安勿躁,“怎么个送法?”

“咱们是计划经济,还是城乡二元结构,商品它流通不动啊。城里面想要买副食,那就得拿着票进商店;农村想要买工业品,一样要拿着票进供销社。关键是,需求和计划吻合不上。”

林飞走上讲台,拿起一个粉笔头,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城乡经济循环图。

“农村有副食,要卖给供销社,供销社转给城里,城里制作票证下发,然后大家凭票购买。工业品正好反过来,差不多的流程。现在的问题是,人口增多了,企业变化了,计划委员会根本处理不了七亿多人的需求。”

“我们的机会就在这里!”林飞把代表城市和乡村的圆各切出一小块,然后用双箭头连接上。

“自由调济!名头么,找日报崔老师做个【惠民工程】,就叫【家电下乡】。”

投机倒把,囤积屈奇,扰乱物价,破坏市场秩序。

罪名很多,判起来蹲的日子也不少。

但还有一句话,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随着首都春天的新指示,破坏统购统销的罪名,已经缩小了适用范围。

只要不直接去兑换粮食,杀头的事儿绝对找不上门。

徐建章扒拉手指头盘算着,一台计划内生产的风扇成本18块,走计划返款25,如果下乡以货易货,绝对能卖到40。去了运输成本和经营成本,一台多卖10块钱绝对没问题。

朴正勇是四十六街区就业促进小组的负责人,他更关心的是这个买卖能带动多少人。

“林飞,家电下乡,都卖哪些家电?”

“农村缺啥咱卖啥,电视机、冰箱、收音机、电风扇、手电筒,能找到货的,全都卖!”

“你说的这些玩意,有的咱城里还不够卖呢,上哪儿淘腾货去?”

“指导员,农村人他不一定非得要新的啊,在城里收旧翻新,不是一样卖么?”

旁边有人接茬,“对,旧的也是稀罕货。我舅舅家在农村,前一阵子刚让我给攒了一台半导体,都是旧零件拼的。”

徐建章跟了一句,“这么整好,有新卖新,无新卖旧。在城里的也不用辞了工作,利用空闲就把东西收了。不只是家电,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有卖的咱就收。”

他这一句话,打开了大家的思路。

家电能下乡,日化也能下乡,旧货也能下乡。

只要有了日报竖起来的惠民大旗,不犯法的就往死里干。

具体形式,前期可以搞一台卡车,做成流动销售点,先把哈城周边的农村跑一遍。

徐建章和朴正勇,一个连长,一个指导员。做起来行动部署,那是又快又周密。

不一会功夫,谁负责蹲家收获,谁负责旧货市场捡漏,谁负责学习修理,谁负责下乡售卖,全安排完了。

李修来突然想起来一件事儿,“换回来货,咱们吃不了怎么卖啊,就靠小市场,可怼不下去这么多货。”

“开超市啊,这么多战友,还有各自的家属,自己开个市场不就完了么?”

大伙虽然不明白超市是哪来的新名词儿,但是望文生义,也知道啥意思。

“以街道的名义,为解决当地就业困难家庭生活,开设惠民超市啊。”

朴正勇一拍脑门,自己还是不如年轻人狠啊,一个惠民,让这小子挖出井了都。

以正当之名,行私利之事。

虽然显得不那么正确,但当前形势,谁又顾得上谁呢,眼看日子都要过不下去了。

供销社、稽查处,玩蛋去吧!

自己这边几十个转业青壮年,不出去找事儿已经是好的了,谁敢查到他们头上啊。

农村的花生、瓜子、鸡蛋、山货、杂粮,哪一样现在不是城里紧缺的好东西。淘腾点城里更新换代的旧货,这是双方得利的事情,到时候谁敢找茬,他就带着五十个家庭堵大门去。

散局,各自回家。

李修来把林飞送到了昨天睡觉的地方,他白天醒来的那个二楼宿舍。

一进屋,小客厅里堆满了生活用品。

脸盆、暖瓶、毛巾、被褥、锅碗瓢盆,一应俱全。

“小飞,你就安心住着。274的人到了哈城,必须是这个待遇。过几天,我约上几个人过来给你暖灶。”

“这也太过了吧,徐连长说这是你的房子,我住了你住哪儿啊?”

“看你说的,松花江风扇厂还能没宿舍么?再说,这是我爸妈分的房子,他们现在去十堰了,平常我也不住。”

习惯了一个人在外漂泊,习惯了不依靠别人,林飞冷不丁面对李修来的好意,倒不自在起来。

他俩当时一个在办公室当文书,一个在机耕组当驾驶员,交情真没那么深。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战友情?

晚上,他躺在崭新的褥子上,鼻孔里钻进新鲜棉花的味道,一时间有点感动。

这帮家伙,明明自己都过得紧巴巴的,还想着照顾战友,真够傻的。

屋里这些家伙什儿,说不上是怎么你凑三块,他凑五块才买齐的。

估计接下来,老哥哥们,一个月都得戒烟戒酒了。

夜色已深,窗外渐渐安静,一轮圆月当空,照亮了楼前的树丛。

也不知道小赵怎么样了,会不会也在想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