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qcxoo.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春风迎面,杨柳纷飞,是个骑车人倒霉的日子。
林飞没有头盔,也无墨镜,更没有口罩。这一路骑行,吃了满嘴的杨柳絮,到城里的时候,鼻子眼都快堵住了。
不过他第一件事,还是赶快就百货大楼的三层。
别看牡丹江城市小,但她是个节点城市,照顾着十几万东部片区的后勤保障。
跟省城之间,只有大小的区别。凡是哈城能买到的东西,这里几乎都能买到。
百货大楼的三层,各种五金电器,尤为齐全。而且还有兵团无线电爱好者组织的俱乐部,也在这里。
搞摄影的,技术成长主要靠交流,自然也有自己的小圈子。
到了楼上,林飞直奔东侧柜台,奔向了“摄影器材”区。
边上有五六个小哥们,正在聚堆儿讨论柯达的彩色交卷,研究黑白乐凯感光值与柯达之间的差别。
“兄弟,插个嘴。我也是个摄影爱好者,最近想自己组个暗房,正缺点东西,哪位哥哥能给指点指点?”
要是放在后世,大可以找个论坛或者圈友那要份指南,但现在就得靠当面请教。
听见有人插嘴,还是个陌生人,大伙停下谈话,齐齐的瞅着这个新人。
“我是274农场的,用海鸥df-1,刚入门不久,向各位哥哥学习。”求人么,姿态低点不丢人。
不过想融入圈子并不容易,其中就有位小哥问:“拍过几张啊,就想着弄暗房,鼓捣药水跟按快门可不是一回事儿。照相顶天就遭尽点胶片钱,暗房那可是个无底洞。”
摄影穷三代,数码毁一生。
现在摄影刚刚兴起,哥几个还没机会烧钱玩“画幅”、“镜头”、“素材”,暗房这两个半钢镚,也好意思说是无底洞。
不过林飞得顺着来,他会的那叫数字暗房,玩胶片他还真得从头学起。
“我那都是工作任务,最近要给六师拍春耕,以前也就拍拍集体照啥的。”嘴上谦虚,但也得亮亮家伙吓吓人。他把去师部面试的几张274样片拿出来,分给大伙看看。
图片锐利,前后通透,人物个性,故事性强。
这伙圈友是各大院的小青年,有的无业,有的在机关打杂。
因为生活苦闷,才投身进了摄影圈,想用艺术创作解放自己干枯的灵魂。
“兄弟,有点意思啊!这些片子都是你拍的么,师傅是谁,可太有水准了。”
“看着就舒服,主体突出,画面分配合理。你是学美术的吧,有没有啥技巧分享分享?”
刚才出头挑刺儿的哥们也不言语了,拿着一张机修班的合照,愣愣的数不出来话。
那是一张林飞模仿“波音工程师合照”的案例拍摄的。
背景是敞开的仓库大门,八个人围绕着一台四轮拖拉机站位,高中低、前中后,错落有致,神态各异。
在拍合影这方面,绝对可以碾压同时代的摄影理念。
圈子的老大是铁路大院的彭飞,他母亲是牡丹江段的工会负责人,对于拍集体照和大合照,他最熟悉不过了。
轮到他翻阅照片,顿时就愣住了。
这特么简直就是天才,照片这么拍,里面的人才是活的。
尤其那种强烈的叙事感,简直就是在看列宾的油画。
这是多少新闻记者都做不到的事情,没想到摆拍,居然还能玩出来这种境界。
“兄弟,尊姓大名啊?我叫彭飞,是铁路工会的干事,也是咱牡丹江摄影学会的小组成员。”
“客气了,咱俩同名,我姓林。下一步可能去六师当通讯员,专职拍摄。”
小圈子一看老大开口了,其他人也纷纷自我介绍。
粮食局的李建国,机关的张胜利河张百泉,新安江林场的胡跃进。
“我请大家喝汽水吧,咱们先找个地方坐会儿,哥哥们给我讲讲暗房的门道。”
几位公子哥当然不差汽水,差的是别人的恭维以及“专业人士”的信重。立即表示同意,并且要请林飞吃饭。
百货大楼边上已经支出了遮阳伞,哥几个点了汽水,然后就展开了交流。
暗房这东西只是对外人神秘,一旦进入摄影,不出俩月就能门清。就像数码时代的修片一样,谁还不会用个光影魔术手呢。
“你为啥要自己弄暗房啊,现在彩色胶卷也有了,用不着自己上色。”
“省钱啊,哥哥们。一张十二寸的冲印,照相馆要十块钱。兵团的兄弟们赚点钱容易么,天南海北的过来支边建设,赚钱还得邮回家里。临毕业了想拍点合照留念,要是把家底儿掏空了,那也对不住他们啊。”
也就只有小赵能识破林飞的道德大棒,这几个头一回见他的人,显然还没有防范意识,都被他的高尚情操所打动。
“而且我还有个想法,暗房是摄影的第二核心。比如重置曝光,图像裁切,色彩调整,都可以通过暗房进行二次创作。”
彭飞自认为见多识广,平时练手的机会也多,一向都是圈子里的技术大拿角色。
但林飞这么一说,仿佛他平时吵吵的快门运用、光线选择、胶片挑选都成了小儿科。
“暗房真这么有用?我们平时也就是图方便才自己做的暗房,没想到还能用来进行二次创作。”
林飞就像魔法师遇上了麻瓜,心里痒痒的不行,恨不得拿点亮人眼球的东西来晃瞎人眼。
“就说这个曝光,你们肯定玩过多次曝光,用遮盖法能玩出很多花样。我要说的是暗房二曝,就是有些拍摄,当时曝光不足,怎么在冲洗时进行二次曝光,调整成片的质量。比如说,咱们光线足的地方拍阴影里的景物,就会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但是没发觉,等冲完底片,一切都晚了。这时候就可以进行二次曝光,裁切掉过曝的部分,保留真正想要表现的主体。”
这时候测光跟白平衡都需要手动调整,而且不像数码时代,可以立即进行结果反馈。很多珍贵的机会,如果不拍个十几张,很容易错过或者浪费了当时的拍摄机会。
彭飞喜欢拍火车,就会经常遇到这个问题。
尤其是阳光炽烈的夏日,从一片浓郁的色彩里冲出一条巨龙,是他最喜欢最想得到的景象。
不过拍了很多次,效果都不是很好。
要么快门太长,拖曳效应出来,容易失真。要么快门太短,表现不出阳光下铁轨两侧树木花草的旺盛生命力。
其实想要解决也容易,就是拍多张进行合成。火车没来时拍好景色,火车来了专拍主体。
一人两瓶汽水喝完,哥几个带着他回楼上采购。
药水、镊子、夹子、相纸、托盘、固定架、灯泡,等等等等。
无需票据,更不用付钱,哥几个全给包了。唯一的要求,就是允许他们将来跟林飞学习,大家多多交流摄影技术。
末了,林飞提出放大机的问题,没有这个,暗房就缺了真正的核心。
张百泉极其敞亮,“我那有现成的放大机,你就别费劲自己组装了。以前也是个老师傅用哈苏镜头改的,后来他回城了,东西一直也没人用,你拿走了正好。”
这一趟,林飞是空手来的,回程时满载而归。
同行的,还有省报的采访记者,不过人家开的是吉普车,不用像他这样吃满嘴的杨柳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