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qcxoo.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倪家人穿过人流,不一会儿就看到了自家的食铺。彩娥自从开张来过食铺里,之后再没有来过。此时再看自家的小店,却是大变样了。门口挂了一块牌子,拿了红色漆了四个大字“倪氏食铺”,两面各挂一角小旗,左书“味美”右书“价廉”。开了门,只见屋子中央原来翠绿的竹桌竹凳,早都发黄了,上面被磨得起了亮亮的油光,原本的灶台也重新搭了更大的,原来的炉子旁还起了一个大烤炉,是彩娥设计的烤饼干和蛋糕的。起初别个听说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是彩娥这样一个七岁小屁孩想出来的,都觉得倪家夫妻是疯了才会跟着孩子一起胡闹,可他们吃了东西见了设计的实物,却个个佩服的五体投地。最开始彩娥以为自己的伯乐是苏老先生,可是最后从外婆口里知道苏老先生的过世的妻子也是农家女却爱学习,加之他这人性善又喜欢孩子,才对她好,却也还是把她看做孩子,教授她懂礼识字而已,每每到了彩娥有了新点子,他也不过只是远观欣赏以之为奇而已。只有杏娘和倪三郎,才会放手让她随便想随便做,做坏了就当是小孩子的异想天开,做好了就更好,还会帮着推广她的设计。彩娥设计了那么多东西,也不是个个都能被大众接受,可是倪家爹娘从不打击她的积极性,对每个发明都高度赞扬,所以其实倪家爹娘才是彩娥这匹千里马想要的真伯乐。
倪家爹娘进了门丝毫不敢再耽误,马上起了炉子,一个人准备材料,一个人烧灶台预热烤炉。这年根红糖酥饼和芝麻酥饼是卖的最好的,材料早都混合好冻住了,此刻赶紧拿了出了,擀成面饼,又切了小块。几个小的也没看新鲜,娇娥去帮竹签菜串了,彩娥把煮的半熟的馅料放进竹里糕的竹筒里,连小少方也去帮忙抱了柴火。
众人拾柴火焰高,一家人办事就是效率快,没一会儿小作坊里就活起来了,第一炉红糖酥饼也热腾腾的出炉了,高汤也煮的冒了香气,此时也有客人陆陆续续上门了。
在小店子吃的都是熟客,一般都要一碟子醋,沾了竹签子菜吃,或者称上一斤香喷喷的酥饼,叫倪三郎拿纸细细包了,好拿去送人。小铺子不大,有时候人多了,还要挤一挤,都在铺子里等了,实在卖了没有位置堂食的,倪三郎就饶人家几块酥饼,或者多打一勺子高汤。因为出门之前早做好了原料准备,只是剩下最后加工,且冬日里也不会坏,倒是这么多人也应付的来。
一家子人忙忙碌碌,人陆续少了,终于闲下来的时候,天已经暗了。看了时辰,倪家爹娘才关了店门,却是没有走,点了油灯,一家人就着热锅热灶就做起了晚饭。这自从有了生意,每日的劳累也不分时日,倪家又变成了一日三餐。想着三个小孩子这么懂事,又是今日第一天团聚,铺子里什么食材都有,杏娘就多炒了几个菜,一个木耳鸡子,一个萝卜腊肉,还有一碗竹签菜,另加上一盘子刚出炉的红糖酥饼。一家人围了竹桌,和和美美的吃饭。
等吃过了饭,倪阿爹锁了门,抱着儿子,杏娘拉了女儿,一家人谈谈笑笑的又往家里去。等到了家,杏娘点了炉子烧了水,又热了炕,每个人都热乎乎泡了脚,几个小的又争着给两个大人捶背。
不知不觉也忙忙碌碌到了年根上。古代的过年也不比现代人讲究,可能是因为资源匮乏以及人素质的普遍低下,倪三郎只是买了年画和红纸贴了门口,连鞭炮也没放一把。一家人中午也是普普通通吃了一顿,搞得彩娥觉得这古代过年怎么没有仪式感。明明腊月二十三还祭了灶王爷,今日却这么无聊。
却不想这整天的重头戏都在晚上,这年夜饭就有讲究,只能男人做,整天下午倪三郎都在灶上忙活,炖了鸡蒸了鱼,还做了一罐子羊肉汤,拿小火煨了几个时辰,简直香飘满屋,几个孩子都跑了好几次灶台要倪阿爹偷偷给他们喂一口。等上了桌,一家总共才五口人,还有三个小孩,却足足上了九道菜,连杏娘都开口责怪:“你作甚弄这些个菜,才几个人哪能吃了这么多。”
倪三郎却不以为然:“今年是我们转运气的一年咧,应该谢祖宗保佑老天爷看护!再者今年挣了这许多,还不能舒服过个好年节了!又是给自家人吃喝,哪能舍不得!”杏娘嗔了他一句烧包也就随他去了。
倪三郎摆了香炉,领了一家子先敬拜了祖先,磕了头上了香,才开始吃年夜饭。足足九道菜,还热了酒和点心,这倪家人本是乡下农人,再没有过过更好的日子。倪阿爹早年也见过些世面,做了九道大菜,一道炖鸡汤,一道烩羊杂,一道蒸鲤鱼,一道干笋腊肉,一道煎豆腐,一道酸菜肥肉,一道木耳炒鸡子,一道菌菇黄豆汤,一道粉丝炒白菜,再加上红糖酥饼竹杯蛋糕点心。这时节没有新鲜菜蔬,只能拿了大肉摆盘,五个人这么一大桌子菜,摆都摆不下,却是吃的个个肚饱眼不饱,想不到倪三郎做菜也是香,仔细一想又怎么不香,用了这一下午时间,又舍得放盐放油,哪有不香的道理。要不是杏娘阻了几个小的,恐怕都要撑得得病了。恨得杏娘咬了牙:“难道是我平日里菜做的难吃了?你们几个怎的都跟小狼一样!”几个小的捂了肚皮笑,倪三郎自是又开心又骄傲。
等一家人吃过了饭,杏娘夫妻俩开始忙活的包饺子,几个小的拿了倪三郎早都扎好的灯笼出门去了。这是当地的风俗,小孩子大年夜都举了灯笼在街上玩,传说是为了驱邪。彩娥三个也举了灯笼约了邻家的孩子去街上玩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