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重华宫(1/1)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qcxoo.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皇宫,重华宫。

“给王爷请安。”宫女见到萧皓瑾,行礼问安。

“免礼平身。”

“今早宫里桂树枝头有雀的叫声,原是五殿下办差回来了。

前两天娘娘还在念叨什么时候能回来?”

茵兰听到宫女的行礼,已经在内殿门口候着,看见萧皓瑾立刻上前行礼并说着。

茵兰是慧妃的陪嫁丫鬟,一直陪在身边,已过了出宫的年岁,就留在宫中继续侍候。

从小看着萧皓瑾长大,即使他封王建府,称呼没变,还是叫五殿下,得到慧妃和萧皓瑾默许。

“兰姑姑,免礼。母妃在吗?”

“在内殿,殿下跟我来。”准备接过萧皓瑾手中的食盒。

“兰姑姑,本王来拿。”萧皓瑾跟着茵兰,一前一后进了内殿。

一位身着丹色襦裙的女子,斜倚在黄花梨木雕成的弥勒榻,手上拿着绣团,绣着吉祥云纹。

听见有脚步声,抬头看见来人,有一瞬间惊奇,立刻面上挂满欢愉,起身坐直。

“儿臣给母妃请安。”萧皓瑾行礼,茵兰接过食盒,放在香几上。

“快起来,坐到榻上,让母妃好好看看。”

“这些日子,在外赶路,定是风餐露宿,休息不善,看着脸色白得让人心疼。”

“太后的千秋宴还有些时日,怎得会这么着急赶路呢?回来之前也不送封书信。”

“回来后,先去你父皇那里请安,禀报了吗?”

慧妃看着儿子眼里满满的心疼。

萧皓瑾看了眼殿里的宫女,慧妃用眼神示意茵兰。

“殿下许久未来宫里看娘娘了,定要多留一会儿,奴婢们这就下去准备茶点。”

茵兰带着食盒,领走殿内侍女。

“儿臣想母妃了,一来母妃就问个不停,儿臣都不知道先答哪一句。”

萧皓瑾撒娇地斜倚在慧妃肩上。

“坐好,都到能议亲的年纪,还跟个小孩子似的,向母妃撒娇。”

“路上遇到难事,差事没办好,这是需要母妃求情?”慧妃含笑问道。

“母妃,路上总是阴雨天气,骑马行路非常不便。

行至上谷郡,有几日一直暴雨不断,儿臣险些被大雨冲走。

此次请旨接皇祖母回京,本来就打算出京散心游玩,轻装便衣,带的护卫很少,又遇到阴雨天气,全无赏玩之心,又怕路上遇到危险,就折返回京。”

“没有接回皇祖母,儿臣怕父皇责罚,所以先来母妃这里,想着你跟父皇求情。”

萧皓瑾坐直,收起嬉笑的样子,认真地说道。

“瑾儿受伤了吗?快让母妃看看。”

慧妃听得面容出现紧张神色,萧皓瑾说完,她立刻拉着他的手急切问道。

“儿臣没事,就是怕遇到不测,就返程回来了,母妃不要担心。”

“那儿臣的差事?”

“人平安回来就好,母妃会去父皇那里说情。

虽说没有受伤,你的脸色过于煞白,似是些病态。

叫宫里的太医诊诊脉。”慧妃说完,准备喊人进来。

“母妃,儿臣无病,着急赶路,有些疲累,休养几日又能生龙活虎。

儿臣回来尚未即刻向父皇请安,现在又在宫中叫太医诊病,更是于礼不合,平白惹人口舌非议。”

“说的在理,那先静养几日。”

母子二人说了快半个时辰,茵兰敲门,进来送了点心和茶水。

“母妃,你尝尝今晨做的点心,这清雅白茶消解油腻,相配适用。”

慧妃笑着点点头,拿起一块五仁酥小口咬着。

萧皓瑾绘声绘色讲了,路上遇到的商队,镖车,集市上的摆摊,货郎,以货易货的交易,不同郡县的地道风味小吃。

慧妃笑得柔和,纵使天公不作美,出京一趟还是满心满脸的喜乐。

萧皓瑾饮了口茶,身子斜倚靠着母妃坐着,愣愣地问道,

“母妃,这么多年三舅为什么一直不回京呀?

自儿臣幼时那场大病后,再也没见,也从未听你提过三舅,三舅可有寄过家书。”

他感知到母妃身体的片刻僵硬后,身子略微后倾,肩背挺直地端坐,脸色的笑意消失,带着惊诧地对视上他的目光,语气冷硬问道,

“路遇奇闻讲得多好,怎么突然问起三舅,是遇见什么人,还是听到什么话?”

“母妃,你怎么突然变得严肃冷硬了,儿臣只是路遇去西北贩货的商队,想起三舅在西北军营驻守,这些年也没有往来,由此顺嘴一问。”

萧皓瑾笑着回答,他完全出乎意料,母妃反应会如此之大,记忆中永远细声细气的母亲竟然如此生气,表情没来得及掩饰。

慧妃意识到自己紧张过度,急忙收起外露的情绪,软语缓声地微笑说,

“三舅在西北为国镇守,保边境安泰。

母妃知你记挂三舅,以后不要再提起。”

“今日你进宫时辰不短了,母妃累了,你早些回府静养吧。”

“母妃,早些休息,儿臣告退。”

慧妃点点头,准备喊茵兰进来。

萧皓瑾起身后,含笑对视母亲的目光,问了一句,

“母妃,儿子幼时那场病后来怎得好转?

真如父皇所说,母妃祈福诚心感动上天,佛祖保佑吗?”

“那场病都过去多少年了,母妃早忘了。”慧妃笑着移开眼神,平视前方,小声地应了句。

萧皓瑾转身出门了,看到守在门口的茵兰。茵兰行礼后,进门服侍慧妃。

“兰姑,替我更衣,去静思斋,静一静。”

“娘娘,时下天气尚有早春寒气,静思斋处在背阴处,当心身子寒。

您要是想心事,奴带着奴婢们都下去,您自个在正殿坐着,一个人静静地想。”

茵兰阻拦着说道。

“更衣吧,不必说了。”

慧妃换上一身清秀的净白襦裙,去向静思斋。

缓缓在静思斋佛像前的蒲团上跪下,双手合十。

“都下去吧,不用留人伺候。”茵兰不再规劝,带着人下去。

“佛祖在上,信女有惑,请佛祖示下。”

“我家三郎十年再未归家,一封家书不曾寄回。

每逢鞑靼、瓦剌进犯西北边陲,信女日日提心吊胆,生怕一世永绝。

当年的事,失了公正和善心,这些年的良心忏悔也是惩罚。

今日,吾儿旧事重提,请佛祖保佑,当年冤枉郑太医一事,全是信女的过错,请不要降罪到瑾儿和三郎身上,信女愿承担一切罪责。”

慧妃佛像前一拜再拜,念经祈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