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步枪问世(1/1)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qcxoo.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锦衣卫宋世德悄悄对朱由崧道:“工部宋大人交陛下一个木箱,请陛下试枪。”

朱由崧打开木箱,是一支步枪。

宋应星对明代枪支研究非常细致,他的《天工开物》就收有火绳枪的物料、结构、制作方法。再加上传教士汤若望的辅佐,两人很快打磨出一支纯手工步枪、子弹及弹夹。

朱由崧取出步枪,拉了一下枪栓,‘咔嚓’一下,金属撞击的声音,朱由崧内心有些激动,有现代感了。

木制枪身连枪管约长1米30,流线型,手感很好。枪管上加了简单的金属瞄准装置及照门,枪管内4条膛线,右旋。

铜片弹夹,内有弹片,加5颗金属子弹。子弹约7厘米长,由金属包裹,含底火、黑火药、弹头。实际上就是将火绳枪的火冒、火药、铅弹一体化了。

将弹夹嵌入枪栓,‘咔嚓’一下到位。这至少得20个工匠花几天时间才能打造出样枪。现代社会,有电力、车床,像阿富汗这种落后地区的小作坊,一天都能造出十把AK47。17世纪的明末,能造出金属子弹都是奢求。

朱由崧掂了掂枪,约有7、8斤重。木盒里还有一把刺刀,刺刀上枪,长约60厘米,明晃晃的,有点吓人。朱由崧又将刺刀取了下来。

“走,试枪去。”

朱由崧带着嫔妃,王世德,卢九德,袁枢等军官人,找到一处空地。朱由崧命令设置靶子,200米、300米、400米各一个。用清兵甲胄,套在木桩上。清兵甲胄在明末时期的防护性能是最好的,满清八旗总兵力只有10几万,死一个少一个,满清对于八旗的武器、甲胄制作要求非常高。

朱由崧调节了一下瞄准器,举枪,瞄准,扣动扳机。

“啪。”,枪栓处冒起白烟,一声巨响,弹出弹壳。把四个嫔妃吓了一大跳,捂住耳朵后退,她们没见过打枪。

没打中。朱由崧耳朵发烧,枪械专家没中靶。在靶子木板右侧留下一个洞。朱由崧过去检查枪洞,又走回来。

这枪在古代是先进了200多年,对于现代来说是老古董了。

调试瞄准器,继续举枪。“爱妃莫怕。”朱由崧安慰了一下身后的妃子。

枪栓咔嚓一下,扣动扳机,一气呵成,‘啪’一声,子弹出膛,‘噗’,正中甲胄心口。甲胄未倒,但见胸口一个大洞。

朱由崧不待将官们目瞪口呆的神色情景,拨动枪栓,‘咔咔咔’,对着300米靶一枪,对着400米靶连击两枪。

“验靶。”朱由崧手一挥,带着大家走向靶子。

三个靶子均胸口中弹,第三个靶左右胸口均有弹孔,且均透穿甲胄。

朱由崧向众人道:“步枪是火神枪的升级产品,但工艺结构材料均大幅提升。子弹亦大幅改进,子弹的穿透力十倍与火绳枪的铅弹。”

“朕对枪管也做了改进,枪管拉膛线,确保子弹不炸膛,子弹出膛带有旋转,精度及射程大幅提高。”

“此枪的有效射杀距离是500米,射程能达到千米,人要是千米之外被子弹砸中,也会死的哦。”

“哇”

“这么厉害。”

众人惊愕的下巴快掉了。

随后,朱由崧对大家讲解了枪支结构,射击要领。又把刺刀上枪,做了格斗及刺杀的动作。“杀!”“刺杀时嘴巴要大喊,激发胆气。”

“陛下好帅。”

“陛下真酷!”

“陛下是我们心中的大英雄。”众妃大呼道。

柔柔上来对着朱由崧额头亲了一下。

“我也要。”

众妃分分过来亲朱由崧的脸。

“大庭广众之下,成何体统?”朱由崧大喝到。

众女这才后退。

“王世德,此枪的图纸及材料配比工艺流程均是大明最高机密,任何人不得外泄,违者杀无赦!”朱由崧对锦衣卫宣布命令。

“臣领旨。”

“袁将军,你来试试。”

朱由崧将枪给到袁枢,袁枢接枪。袁枢第一次接触这么先进的枪械,也无从下手啊。

朱由崧从弹夹开始讲解,弹夹如何装弹,如何退弹,如何将弹夹嵌入步枪,如何调借瞄准器,如何拉开枪栓,枪栓推进,射击。。。等等,朱由崧边讲解边演示。

“所有人都要学会,新兵手册,射击部分有讲解的。”

“袁枢,出列。”朱由崧道。

“瞄准,射击。”

‘呯。’靶子纹丝不动,子弹不知道射去了哪里。同时袁枢被步枪后坐力震了一下,差点脱了枪。

朱由崧再次讲了持枪要领。步枪的后坐力不小,没玩过的人搁着有时胳膊要脱臼了。

“继续。”

‘呯’,这次袁枢射到了甲胄的手臂上。

“有进步。换人训练。”由于子弹不多,朱由崧让换王世德射击。

每人射击两发子弹后,朱由崧命令收队。

众妃们也嚷嚷着要打把,被朱由崧制止了。

“爱妃,子弹不多。你们以后再试。现在枪支还不够完善,挂到爱妃的脸,脸花掉了,朕是不要丑八怪的。”

众妃无可奈何,只能做罢。

袁枢喜上眉开道:“陛下,臣要有这枪,能干掉5个敌人。”

“唉,袁将军,你不行。要是我有这枪,能撂倒10个敌人。”左懋第道。

“我能干掉20个。”刘肇基道。

样枪有了,性能不错。,还要改进。如:刺刀粗糙不够锋利;枪管打到7、8枪就红了,似乎有气泡;扳机、枪栓间隙大。这也与精钢还没有炼出来有关。

朱由崧让王世德记录下来,命令马上让工部宋应星、汤若望及试制步枪的工匠们一并赶到扬州。

军装有了,虽然只有一小部分,但是军队士气马上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