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竟是徐庶(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qcxoo.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朱旭道:“世人兼以为皇帝就是万圣至尊,君临天下,拥有着绝对的权力。其实不然,在我看来,我们汉室的皇帝往往都是一个被架空皇权了的傀儡而已,其中,又以当今为最。而皇权之所以被架空,让皇命不出都城的,便是那些世家大族,他们自诩以经学传家,其实这只是他们用来荫庇子孙和维持门生故吏制度的堂而皇之的借口。他们利用已有的地位,提拔子孙后代和门生故吏,门生故吏自然知恩图报,死心蹋地的效忠他们,反而视皇命如无物。久而久之,那些作为国之基的诸州郡县官吏,便皆成了那些世家子弟和依附于他们的门生故吏。”

单福若有所思,点头不语。

朱旭继续道:“各大家族,表面上口口声声说效忠大汉、效忠皇帝,实际上呢?他们真正效忠的只是他们的家族,为了他们家族的兴旺发达,不惜牺牲天下人的利益。他们强取豪夺,包庇人口,拒不纳税,时而久之,天下良田和土地皆归世家所有,而百姓们,则无有立锥之地,只能依附他们。”

“如此一来,朝廷能够征收税赋的人口和田地也就越来越少。而朝廷却又要给这些官吏发放大量俸禄,如此一来二回,世家与其所依附的门生故吏,就共同编织成一个个巨大的利益之网,肆无忌惮地搜刮民脂民膏,这样,世家越来越富,天下百姓越来越穷,朝廷国库自然也越来越虚空,最终导致了如今的朝廷无能、万民皆苦、唯有世家不苦的局面。正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些世家大族呢,每日里都是歌舞升平,他们各个脑满肠肥;而天下百姓呢,却是求助无门,冻死路边。倘若这些世家豪族真的对于百姓有一丝的怜悯之心和仁德之意,那么如今的局面何以如此?天下百姓兼淳朴,若得温饱,何人愿意造反?那张角的太平道又何以如此深入人心?”

单福听了沉思许久,然后,他神色略显激动的说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好啊,子阳之言,如当头棒喝,一语惊醒局中人呀!如此说来,当今圣上当也是庸而不昏,卖官鬻爵的荒唐之事,估计也是天子的无奈之举。羌胡诸贼扰乱边疆以及国内盗寇反贼四起,都需要大军征压,而要打战,必须粮草先行,需要有足够钱粮作支撑。可惜如今国库空虚,难以成军,所以皇帝就想出了如此荒谬的点子,目的就是用来挣大族世家的钱粮,毕竟买的起官的自然是那些世家,与其被举廉白白得到官位,不如捞其一把……怎奈世家强势反击、掌控舆论,遂使得皇帝声名扫地。再则,也是世家的残酷剥削和冷酷无情,使得百姓穷困思反,让张角有了可乘之机。”

朱旭不断赞许的点头微笑,和聪明人说话就是轻松啊,这徐庶真是一点就透。看来,这成功之人兼非偶然,也只有像徐庶如此智慧之人,才能在半途弃武从文,学有所成,千古留名。

朱旭继续道:“确实,说外戚专权也好,宦官干政也罢,其实都是世家制造的表面现象,因为他们已经左右了乡闾舆论。实际上外戚和宦官的权力都是皇帝赋予的,他们都只能紧紧地依靠皇权,靠着皇帝的信任才得以生存。一旦皇帝驾崩,他们便成无根之萍,无所依仗,而世家根深蒂固,纵使改朝换代,也不会影响其根本利益。比如强大如王莽此等的外戚,纵然篡国成功,但因碰触到世家的利益,也很快便会被世家联合所败。”

“不过,回到刚才所言,除此世族之患外,还有一个非人为的客观因素,导致了如今的局势一发不可收拾,就是天灾!近年来各地天灾不断,或逢大旱,寸草不生,或遭蝗灾,米粒无收,或遭水患,万顷田园倾毁一旦。这些兼非人为,不是朝廷之错,也非世家之罪,此乃天意!”

“天意?莫非子阳的意思是,天也要大汉亡吗?”单福继而惊道。

朱旭淡淡地说道:“且不论这个是否天要亡汉,只是这些都是大汉根基沦丧的根源。元直应该知道这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此乃历史车轮之下的一大趋势,谁也改变不了。周末诸侯纷争,七国争霸,后并入于秦;秦末又开始群雄逐鹿,秦灭后又楚汉纷争,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至今已近四百年,汉室气数将尽矣。”

“啊!”

单福想不到朱旭居然如此大胆,直言大汉气数将尽。

朱旭笑了笑,道:“元直刚才也说了,那张角必反,而张角一反,朝廷要镇压他们,势必要借助世家豪族的力量。元直可曾想过,待世家豪族私募义兵、组建义军,帮助已经疲敝不堪的大汉剿灭了张角之乱后,这天下,又将是一副什么样的局面?”

单福震惊,喃喃道:“这……最后世家豪族们必然因此而实力大涨,其中势大者足可成为割据一方的霸主,势小者要么被吞并,要么就归附雄主,最终势必造成群雄并起、割据四方的局面,大汉将……名存实亡!”

朱旭点了点头道:“不错,如今的天下形势,其实已经是开始明朗,恐怕已经有不少胸怀大智者已经在暗暗准备,等待着逐鹿天下时机的到来!张角谋反,必至天下大乱,且不说他能不能推翻汉室,但却足可为天下英雄创造出崛起于四方的时势。所谓大乱之后必大治,如此乱世,唯有等到新一代的圣主出现,征战四方,一统天下,方可再现天下之大治。”

单福起身行礼道:“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子阳之所言,实乃字字珠玑,令人发深省,子阳独具慧眼、远见卓识、与众不同,子阳之才,着实令我佩服啊。”

朱旭也起身握住单福的手,笑道:“彼此彼此!”

次日,由于朱旭和单福俱怀心思,不得不忍痛作别。

临别之前,朱旭赠送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令单福感慨不已,发誓有朝一日,定与朱旭一起创一番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