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 胭 脂(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qcxoo.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有人家甚富,止有一男,宠恣过常。游市,见一女子美丽,卖胡粉。爱之,无由自达。乃托买粉,日往市。得粉便去,初无所言。积渐久,女深疑之。明日,复来。问曰:“君买此粉,将欲何施?”答曰:“意相爱乐,不敢自达。然恒欲相见,故借此以观姿耳。”女怅然有感,遂相许以私。克以明夕。其夜,安寝堂屋,以俟女来。薄暮果到。男不胜其悦,把臂曰:“宿愿始伸于此!”欢踊遂死。女惶惧不知所以,因遁去。明还粉店。至食时,父母怪男不起。往视,已死!当就殡殓。发箧中,见百余裹胡粉,大小一积。其母曰:“杀我儿者,必此粉也。”入市遍买胡粉。次此女比之,手迹如先。遂执问女曰:“何杀我儿?”女闻呜咽。具以实陈。父母不信。遂以诉官。女曰:“妾岂复吝死,乞一临尸尽哀!”县令许焉。径往抚之,恸哭曰:“不幸致此。若死魂而灵,复何恨哉!”男豁然更生,具说情状。遂为夫妇,子孙繁茂。

这一段原见于《幽明录》。按《幽明录》为著《世说新语》的刘义庆所作,其时代是六朝的宋,离今已有一千五六百年的了。然而这些材料还是活泼泼的流传于我们的民间。正如秋胡故事、昭君故事一样。可见有不少的民间故事,其来源都是这样的出于书本而不是真正的出于民间的。所可怪的是,秋胡故事、昭君故事等等,其现在的式样,已与原来的式样,相差得很远的了,已不止是一变、再变、三变的了。而这一段故事却始终不曾有过什么变动,前后情节以及人物都还是一个样子,仿佛其间并没有一千五六百年时间的离隔。所不同者,仅《幽明录》里原为“胡粉”,后来戏剧中却改为“胭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