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觉醒之前的认知过程(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qcxoo.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前面我们说到,在生活中早已经“消失的自己”,就如道教里面所说:“保真者少,迷惑者多!”

但是就在我们寻找到“自己”之前,我们会有一个寻找且认知“自己”的过程,它和我本身仿佛就是许久未见的亲人。虽说这个“消失的自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但是却和我相隔天涯。有一种老死不相往来的假象。因为它是我们无法在现实中的派出所有所备案,也无从去别的地方去探听它的线索,这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就像自己家的孩子丢了一样,它的丢失让我们心中充满失落,也会容易惊慌失措。所以当我们发现有一个方法可以找到“自己”的时候。难免会有一丝窃喜,等它到来时,我们会发现这就是一个找自家“孩子”回家的过程。谁不希望自己家的孩子回家在外流浪呢?但是过程中我们通过很多的因素来帮助自己来达到这个认知的过程,比如:

一、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

这是一门关于掌控自身命运这一人类需求的研究成果,内容包罗万象且数量与日俱增。这其中就有包含一些有助于人类动机,效能和表现的概念。我们可以通过外部的学习来增加对自己的认知。这门学科就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科,研究的就是人的高级心里过程,也是认知过程。

二、实践出真知

运用自己本身在社会中经历过的和所遇到的事来总结出整个过程,分析结果。这个比上一个建议呢会更苦,但是却是很多人选择的方向,因为通过心理学的这种专业学科来了解自己,光学习的时间,都可以在社会的磨砺中成长了。更多的时很多的家庭有限,无法通过进修高等学府,只能通过社会实践。而且在古代的先贤们观念中也一直要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三、各家经典

我的国家是一个文化大国,有着千年的文化。在这千年的时空里,不知道出来多少圣贤,留下了不知道多少经典。在先秦时期更是诸子并出、百家争鸣!他们也是通过斗争和借鉴来弥补自家不足。我们先不去讨论那些经典的对错。先尊重那些先贤经典,有句话叫“存在即真理”。

我们就像是在讨论学术,再得到真理结果的前提下,必须去交流、辩驳、争论的过程中去认知对方、认知自己。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才能促进文化的进步。何况人呢?

很多时候人总是“拿活着为什么”这种事来折磨自己,相当于一个不想活的人,割腕自杀一样自残自己。

当然,也有别人常说的“天赋论”。因为有的人的确是天赋异禀,它可以缩短这个过程或者跳过。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