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儒家一直是主流吗?(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qcxoo.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南宋.宁宗时期

    武夷精舍内的朱熹脸色淡然,似乎一点不尴尬于被天幕拆穿理学的真面目,只是淡淡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欧阳文忠亦云:达者为师。儒释道三家兼容并蓄,岂非合乎此道也?”

    众弟子闻言,皆是露出恍然大悟之色:“先生高义,不拘泥于一家之言,融三教于一体,颇有孔圣问道于老子之色!”

    “先生不愧是在世孔孟!”

    ……

    南朝梁.武帝时期

    舍身同泰寺中,身披袈裟,头戴琉璃冠,双手掐诀,好似菩萨降世的萧衍真闭目诵念佛经。

    但一双耳朵敏锐至极,天幕所说皆被他捕捉。

    闻后世竟有人融三教于一体,创造了所谓的“理学”,他会心一笑。

“阿弥陀佛,朕常说,三教虽殊,同归于善。”

    “后人得朕真传,贯通三教创理学之道,着实令朕欢喜,不错,不错!”

    ……

    【明代理学之盛不亚于宋代,王守仁王阳明发展出了心学。】

    【但是这已然是面对儒教道德在虚伪化中持续堕落的现实时,文人只有向内心寻求平衡的无奈之举,绝不是儒教复兴的表现。】

    {华夏最后一位圣人!}

    {一生俯首拜阳明!}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知行合一,文治武功样样精通,千古完人!}

    众古人纷纷惊讶,这王阳明是何人?如此受后世人推崇?

    居然还敢号称最后一位圣人,还千古完人?

    孔子怕都不敢如此夸张吧!

    一时间,众古人对王阳明和他开创的心学产生极大好奇。

    ……

    明朝.弘治时期

    王华看着家中格竹子的傻儿子,不禁发呆。

    “我儿?是圣人?”

    王华越想越离谱,这儿子虽然有些小聪明,但他能成为孔子朱子那样的圣人?

简直是天方夜谭!

    “咚咚咚!”

    “德辉兄,德辉兄,贤侄可在家否?”

    “快快快,德辉兄快开门,让我们看看未来的大圣人!”

    门外赫然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如同菜市场一般,门房本想开门查看。

    却见一群禽兽衣袍,头戴乌纱帽的官员蜂拥而进,门房挡都挡不住!

    “哎呦,李大人慢点,别摔着了!“

    “张大人小心!脚下有石子!”

    王华看着涌向庭院中傻儿子的大小官员,顿时呆若木鸡,这群人这么饥渴吗?

    连贵为南京吏部尚书的自己都没人理!

    ……

    明朝.正德时期

    朱厚照想起被贬到龙场的王守仁,不由怔住,王华之子居然是圣人?

    还号称文治武功样样精通?

    嘶!

    朝中居然有如此能人,还好自己知道了!

    “下令!把王守仁给我调回京师!”

朱厚照身边的刘瑾却面色难看,因为王守仁就是因为得罪他才被贬的。

    但也只得不情不愿的去传召。

    ……

    【清代呢,在极端的专制统治下,文人士大夫彻底沦为奴才,匍匐在权力脚下,思想再无任何的创新。】

    【最多是在先儒的文献研究上面做些屎上雕花的功夫,尽管做的相当不错。】

    【明清两代士大夫的整体精神面貌已经是全面的庸俗化、浅薄化、丑陋化。】

    【他们尽管嘴上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仁义道德。】

    【脑子里呢,却尽是男娼女盗,升官发财,神鬼佛道。】

    【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知识分子。都这样了,中国人的整体道德水平下滑到什么程度可想而知。】

    【总的来说,中国的主流思想意识一直是随着时代的演进而随时变化的,绝不存在着一种一成不变的纯粹的主导思想。】

    {夏商西周的主流思想是脱胎于原始萨满信仰的天命、上帝信仰,三代又各有侧重,正所谓夏人尚质,殷人尚鬼,周人尚礼。三代思想是非常复杂的一个系统,并不能忽略不计。}

    {知识分子从来不是社会的良心,中国封建社会盛产三种人,暴君,暴民和伪君子(走狗知识分子)}

    {理学就是华夏落后的罪魁祸首,禁锢华夏思想,再无创新!小日子都吐槽理学垃圾,还不如心学!}

    {这锅其实该朱元璋背,严格来说是朱元璋的小农思想+程朱理学产生了化学反应,理学才彻底变成了禁锢华夏的枷锁,宋儒的封建思想还没明清儒家那么离谱。}

    {朱熹只是把孔子背过的锅也背了一遍,也算是因果报应[狗头]}

    {受教了,原本以为什么理学心学都算儒学,现在才知道只是套层壳}

    {哪有万世不变的道理,几千年前人类都是饮毛茹血,难道现在也要这样?}

    ……

春秋

    孔子看完终究是一口老血喷出,他本以为邪魔乱道已经够可怕了。

    没想到邪魔居然如此多,屡次乱道,将他的儒学改的面目全非!

    经学、玄学、理学、心学!

    四次啊,足足四次魔改!

    简直是丧心病狂!

    欺老夫死了就不能说话是吧!

    “夫子夫子,您没事吧!”

    众弟子连忙搀扶。

    孔子挥手道:“无碍,吐出来气血就顺畅多了。”

    他叹了一口气,看着天幕道:“是我着相了,就如天幕所说,世上哪有万世不变的道理,吾之儒学已非周公之儒学,周公之儒学亦非尧舜之儒学。”

    “既然如此,我又怎么能要求后人一定信奉我的儒学呢?”

    “学无常师,道无定型,唯在于因时而变,顺势而为也。”

    ……

    南宋.宁宗时期

    朱熹本来淡然的面庞脸色铁青,一拍桌案道:“荒唐,明明是那蛮夷清朝科学不如欧洲人,居然把锅扣在老夫头上!简直是非不分,黑白不明!”

    众弟子面色古怪,只是低头看地。

……

    明朝.太祖时期

    朱元璋对朱标淡然道:“朕如今已兴科学,抑儒学,说朕误了华夏?天幕不过胡言罢了!”

    朱标憋笑:“父皇圣明!”

    ……

    天幕放完,明清两朝儒生尽是感觉被冒犯,居然把他们说的如此一文不值,简直是欺人太甚!

    ……

    明朝.崇祯时期

    朝会之上,钱谦益闻天幕所言大怒,手持笏板,一身正气对朱由检道:“陛下!我大明文人向来忠君体国,一心报效朝廷,人人皆以于少保为楷模!

    如今大明缺钱,哪位大人不是把家里的金库掏出来支持陛下大业?

    岂是天幕说的如此不堪!”

    “陛下放心!就算金狗杀来,我钱谦益愿当一马前小卒,为我大明江山镇守国门!九死而不悔!”

    朱由检闻言十分感动,一脸感动的看着他,欣慰道:“有钱爱卿这等忠臣良相在,我大明便稳如泰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