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贯穿南北!终南山隧道!(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qcxoo.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唐朝。

    唐高宗羡慕的说道:“南水北调工程,竟然是真的完成了?”

    “后世的华夏国力真的是恐怖啊!”

    “虽然朕不知道后世建筑工程的技术,发展到了何种程度?”

    “但是朕知道,想要完成如此伟大的工程,背后必须要有一个强而有力的伟大的国家!”

    “这是毋庸置疑的。”

    明末。

    李自成看着天幕上那滚滚的南水调往北方。

    看到示意图上,南水北调工程惠及了沿线上亿的百姓。

    内心也是感慨不已。

    看到天幕上的百姓,喝着从南方调来的水,李自成说道:

    “虽然这朝廷实在是该死,但不得不说,当初我起义也是因为陕西大旱。”

    “而现在河南又是大旱,赤地千里,人相食而草木俱尽。”

    “又将产生无数的灾民。”

    “本来就天灾不断,再加上这朝廷的人祸,我可以在此预见到,我们闯军和朝廷之间,实力发生反转的时间就快要到了……”

    在古人们的惊叹中,天幕开始讲述最后一段。

    【而最后,也就是最难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众所周知,我国西部地区地形复杂,各种崇山峻岭险阻。】

【所以目前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还在前期论证阶段,尚未正式动工。】

    【全国最顶级的专家,花费几十年上百年的论证,这也体现了在建设超级工程时的严谨。】

    【德国工程师来了都得直呼内行!】

    【规划中的西线,是利用大量的水下通道和穿山隧道,将长江和黄河的西部连接起来。】

    【一旦完工,将可以为我国西北方向的诸多传统干旱省份,每年提供170亿立方米以上的淡水。】

    【这条路线也是难度最高的一条。】

    【在彻底的完成论证之前,西线工程不会急着开工。】

    【据传最早于2050年左右开工,也就是南水北调工程提出100周年的时候。】

    【真正的百年国策!】

    隋朝。

    杨广看到这里,不由得皱了皱眉。

    “这后世的南水北调工程,确实很伟大,功绩不亚于朕的大运河。”

    “不过就是速度太慢了。”

    “后世华夏堂堂大国,修个工程竟然要论证百年?”

    “让朕去后世当皇帝,朕10年就把这些都搞定!”

    “让后世见识一下大隋速度!”

    明末。

李自成看到南水北调的西线工程,竟然会直达自己起家的陕西!

    也是瞬间一愣。

    作为游击战的行家,在川陕地区反复拉扯,走过草地的人。

    李自成心里很清楚,陕西等西北省份是多么的缺水,多么的急需南方充沛的水资源!

    但李自成同样也很清楚。

    从四川输水到陕西,看似是相邻的两个省份,但其中途的崇山峻岭道阻且长!

    即使是行人轻装行走,都需要费很大的功夫。

    更何况凿穿山体,输水到千里之外?

    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如果是之前,有谁告诉李自成说,可以将四川的水调往陕西?

    李自成绝对会说那是做梦。

    但现在李自成也意识到了。

    后世的华夏,可能真的能够完成这一伟大的逆天工程!

    想到源源不断的长江水,灌溉陕西的农田。

    想到自己认识的,那些因为干旱而活活饿死的米脂县乡里乡亲们。

    李自成不禁在悲伤之余,又开怀大笑起来!

    “虽然还不算特别清楚,后世的华夏王朝到底是何等气象。”

    “但已经可以肯定,那绝对是一个伟大的王朝,一个伟大的时代!”

心怀着南水北调工程,假如出现在明朝会是怎么样的景象。

    李自成的视线也投向了西南方向。

    远远的望过去,仿佛还能看到秦岭的样子。

    而新的天幕也出现。

    天幕出现的第一幅画面,就让李自成觉得很熟悉。

    “啊这,这不就是秦岭吗?”

    新的天幕,在一片崇山峻岭的航拍图中缓缓的展开。

    【秦岭,西起甘肃白石山,向东经天水南部进入陕西,是横贯我国中部的东西走向山脉。】

    【也是我国的南北分界线之一。】

    【秦岭地势险峻,北麓为一条大断层崖,山脉交错,形势雄伟;河流深切沟壑纵横,形成许多峡谷,密布着茂密森林和悬崖峭壁。】

    【整体环境非常的复杂,甚至危险!】

    【而就是这样一座我国地理的南北分界线。】

    【一座神秘而气势磅礴的超大山脉。】

    【被尊为华夏文明龙脉的庞大山系。】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