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圣经当史书(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qcxoo.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大秦,咸阳。

    始皇皱起眉头。

    “加强君主集权?”

    任何人都喜欢大权在握,一言而决。

    秦朝毕竟还处在皇帝与贵族共治国家的阶段,即便跨越也不能一步到达明清的状态。

    况且,始皇也不愿如此。

    感性驱使着想象,但理想遏制了始皇的欲望。

    除非皇帝真的是圣人,是神圣的天子,永远也不会犯错。

    否则做错一步,足以把王朝拖入深渊。

    即便是圣君明主,日日听、夜夜听夸赞,也会飘飘然,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朕统六国之后,是否也是这样呢?”始皇脑海里反思起来。

    “驰道、皇陵、长城、百越、匈奴……”

    “一桩桩、一件件,朕是否太过急躁?”

    “是否太过心急,想做出一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业?”

    扶苏埋着头,却又不停的悄悄打量始皇。

    始皇见状,先是食指中指做扣门状,轻轻敲在扶苏头盖骨上。

    待扶苏抬起头,始皇却又飒然一笑。

    “你我是父子,有事直言。”

“偷偷摸摸做些小女儿姿态,如何能做好大秦太子?”

    “父皇……嗯????”扶苏手忙脚乱的指着嬴政,意识到不敬又指着自己,嘴里磕磕巴巴。

    “我……太子?”

    “父皇……你……这……我……”

    始皇任由扶苏惊讶发呆,只是唤来李斯让其草拟诏书。

    始皇是个很小气又很大气的人。

    待李斯将立太子诏书草拟完毕,又道:“再拟一份,允天下人言秦之弊病,言之无物不降罪,言之有物赏金赐爵。”

    李斯虽已是布衣之身,但连忙劝阻:“陛下,不可啊。”

    始皇大手一挥,霸气侧漏道:“有何不可?”

    “难道朕不允许他们说,他们就不说了吗?”

    “与其偷偷摸摸的说,不如正大光明的说出来。”

    “真理不辩不明,朕相信天下人是分得清是非的。”

    “难道百姓愿意回到六国战争连绵不断,朝不保夕的日子?”

    李斯只觉始皇是想瞎了心,大秦的百姓可不是后人,况且后世人人读书识字,都能为一件小事吵翻天,更何况现在?

    “不要怕。”始皇抬起左手,四指握拳伸出食指。

    “大秦有王翦、有王离、有蒙恬、有蒙毅、有李信!”

    “有数十万大秦将士!”

始皇站起身来,声音越发高涨,又指了指自己。

    “还有朕在!”

    “他们翻不了天!”

    群臣瞬间洞悉始皇的心思,大秦和你们讲道理,那你们也最好讲规矩,摆事实讲依据。

    否则,大秦也可以掀桌子,一路杀过去。

    “大王万年,大秦万年。”

    在扶苏眼中,站立的始皇如烈日般,不可直视。

    “我何时才能像阿父一样呢?”

    【#小以的神奇操作#】

    【小以曾经在联合国掏出圣经说:

    “上帝在2000年前就给巴勒斯坦许诺给给我们了。”

    这种用神话故事书划地盘的荒唐行为一出,作为轮值主席的我国代表立刻陷入了沉思。

    但是现场的鸦雀无声没有保持多久,亚洲的其他小国心态就全崩了。

    越南代表率先反驳,其他代表紧随其后。

    因为如果这种行为一旦被认可,曾经作为我国附属国的日韩越缅柬,全都得回归祖国怀抱。】

    评论区:

    〖中国:我们是从明朝三宣六慰说起,还是从元朝说起,或者按唐朝惯例来?〗

    〖东南亚小国:谁都有一个强大的祖宗,但是我有一个活祖宗。〗

〖谁都有一个祖宗,不巧的是我祖宗还活着,他们的都死了。〗

    〖东南亚各国:补药啊!你的罗马没了,可我的大汉还在啊!〗

    〖别的先不说,约两千年前汉宣帝明确表示过:凡日月所照,皆为汉土。〗

    〖兔子:真的可以吗?

    以:当然。

    兔子:等着,我去给你拿书。〗

    〖华夏:啧,我翻翻啊,在哪呢?我记得有个人好像是上帝次子啊。〗

    〖周边小国:你真答应了,隔壁就真敢元神启动了。〗

    〖东南亚各国:兔子家博物馆里都是实打实的证据啊。〗

    〖洪秀全:你们的耶稣也不过是个庶出而已。〗

    〖他手里那本圣经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洪秀全版本的。〗

    〖“首先这是我国唐朝的文献记录的版图,好了接下来让我们来讲讲元代的文献记录”。〗

    〖“好了,现在已经证实的文献就记录这么多了,但是刚刚小以提到的是神话中的地图,那么我们接下来在聊一聊山海经中的板块。”〗

    〖封建派:元朝版图。

    保守派:山海经。

    激进派:盘古开天小英!〗

    〖山海经一出,地球倒欠领土。〗

大明,北京。

    “你别说,你还真别说。”

    “这蛮夷说的还挺有道理。”

    朱棣为了能找出个合理理由去打仗,书都快翻烂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自古出征要有大义名分,讲究一个师出有名。

    你要让朝臣能够理解,还要让天下百姓能懂。

    别管百姓懂不懂,你得找个过得去的理由糊弄一下,否则很可能会发生南宋旧事。

    “北方关我们什么事?”

    “何苦救一群蛮子?”

    “那地也谈不上多好,何苦来哉?”

    理由同时也是军队的信仰,不管是什么信仰,总的有一个。

    哪怕就是信仰烧杀抢掠,也比没有信仰好。

    有信仰的军队可以败而复起,没有信仰的军队……敌人一波冲击没抗住,立马树倒猢狲散。

    “元朝疆域图?”朱棣摆摆头,没戏。

    后人应该是说错了,说的是大蒙古国时的疆域。

    若单论元朝疆域,大明基本完全复刻,还略有超出。

    毕竟忽必烈时期,四大汗国已经是听调不听宣,仅仅按时朝贡,有时候还不按时,全看心情。

“行,我们朝贡,你是老大。”

    “但你别管我们干啥,反正我们不打你,你也不打我们。”

    “分家,各过各的。”

    拿元朝疆域说事,大家还能理解,毕竟是华夏正统王朝。

    拿大蒙古国说事……朱棣冷哼一声。

    “文人能编排朕不是朱家的种,反而是铁木真的种。”

    朱棣丝毫不怀疑文人能做出这种事,甚至都不用文人。

    布告贴出去,这个百姓问:“大蒙古国不是被咱们灭的吗?”

    “怎么陛下又要为他复仇?”

    那个百姓答:“我听说啊,当今陛下其实是蒙古人的种。”

    “是洪武陛下和一个蒙古女人生的。”

    “不然你想想,洪武陛下为何要把他封在北平?”

    “陛下肯定是心疼儿子,想让他离家近一些啊。”

    朱棣想想就觉得牙疼,百姓真能说的出这种话来。

    因为他们不知道大蒙古国和元朝的区别,就知道两点。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