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阶层的慢慢固化(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qcxoo.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并且,宋朝还非常重视知识分子,这也就造成了一个情况,那就是读书的变多了。”

    “以前是几个人争夺一个位置,但到了宋朝,很有可能是几十个人争夺一个位置。”

    “而除了男性之外,女性也是有可能会去争夺这些位置的。”

    “所以,为了自己的位置不被女性争夺,也为了不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对外宋朝不行,那就只能对内转移着矛盾,进行着压迫。”

    “压迫女性,让她们不要出门,更不要读书,不要和男性争夺官场上的位置。”

    “那抹黑武则天就很好理解了。”

    “因为武则天坐上了皇帝!”

    “要知道在武则天死后,太平公主等等的女性,可以说把武则天当成了榜样,都想像她一样坐上皇帝的位置。”

    “男人坐的,我们女人坐不得?”

    “只要是能读书的,知道武则天的,那些家世好的女性,恐怕都会有这个心理在内。”

    “毕竟哪个男性读到那些皇帝历史的时候,没想过做皇帝呢?”

    随后,李恩凡无奈的说道:

    “阶层的固化,会排斥一切想参与进来的人。”

    “这里面不止是底层,还有性别!”

“因为家世好的女性,也是有可能参与进来的。”

    “但为了固化阶层,那就只能排斥女性,并且极力的把她们的地位打压。”

    “所以,我们看宋朝历史的时候,前期、中期、后期,伴随着宋朝土地越来越狭小,对女性和底层的压迫力度,就越来越大。”

    “而作为工具,儒学的解释也越来越不利于女性。”

    世家在的时候为什么不限制女性?因为女性是要嫁出去,做主母的。

    如果不读书,不明理,那女的嫁出去,就真的是泼出去的水,收都收不回来了。

    只有让女性读书,让她的智慧变高,才能嫁出去之后,为家族争取利益。

    “在宋朝,李清照其实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是进士,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并且还是苏轼的学生。”

    “这种就是我们之前说的宋朝家世好的女性。”

    “如果不限制,是不是很可能走上官场?”

    “但李清照只能嫁给赵明城,随波逐流。”

    我的学生?苏轼眨了眨眼睛,听着这些没说话。

    “没想到,竟然是这样的原因。”

    罗阳皱了皱眉头,没想到宋朝抹黑唐朝,还有这样的原因在内。

    “这个世界根本的运转,其实就是为了利益的争斗。”

    “抹黑武则天,那是整个利益阶层的诉求罢了。他们不可能让女性来争夺朝堂上少的可怜的位置。”

“当然,还有可能就是他们本身看不起女性,认为武则天为了自己的野心,就该杀女。”

    “这说到底,还是一种压迫女性罢了。”

    从宋朝开始,因为读书人大量的出现,也为了不让女性来争夺朝堂上的位置。

    所有人几乎都默契的开始了压迫女性。

    程朱理学确立压迫制度开始,明清到了巅峰。

    而从心理压迫开始,身体的压迫也开始逐渐的出现,缠足等等陋习,就出现在明清时期。

    “说到底,还是资源的争夺。”

    李恩凡感慨了这么一声后慢慢说道:

    “宋朝之前,因为读书人稀少,资源还是很多的,漏下来一些给女性吃,他们是无所谓的。”

    “因为那时候能读书的女性,和他们都处于同一个阶层。”

    “阶层那个时候还是很稳固的,哪怕让女性吃,也不会破坏阶层。”

    “但,宋朝新出现的士大夫阶层,这个阶层的维持,不是靠家世,也不是靠血缘。”

    “靠的是什么?吃饭的工具!儒学。”

    “男性能学儒学,女性就不能学么?”

    “并且吃饭的人越来越多,资源又只有那么多,可以说更少。因为宋朝的土地是比唐朝少很多的。”

    “那排斥女性就很容易理解了。”

    “阶层的陡然变化罢了。”

    “之前是靠血缘和家世维持的阶层。之后就又要加上师徒关系、同学关系等一些社会关系了。”

“所以,看似阶层的变化很美好,知识陡然扩大普及。”

    “但阶层这个东西,只会越来越固化的,不会放开的!所以无非又多了一些受压迫的群体罢了。”

    越容易获得的东西,为了固化阶层,限制的手段也就会越来越多。

    这是李恩凡研究历史时陡然冒出的一个想法。

    这样的事情,可以说是成反比的。

    从最早权力的获得,仅仅只是靠血缘关系开始,限制的手段非常少。

    但后来权力的获得方式越来越多,上层为了固化阶层,限制的手段也就越来越多。

    所以,向上的通道,真的打开的越来越大么?

    李恩凡不知道,他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唉...”

    这个时候,旁边的苏轼轻叹了一声,这个时候他心里不怎么好受。没想到自己忠于的大宋,竟然会慢慢的变成这样。

    “大宋啊,大宋。”

    轻声念叨了两声,苏轼决定,回去之后,一定要帮助王安石,让他已经要改革成功。

    如果大宋再不改革,只能慢慢的走回老路,几百年之后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其实我还是觉得明朝的土木堡之变挺遗憾的,从这开始,整个明朝,都开始走下坡路了。”

    曾宇感慨了一声,语气中颇有些遗憾。

    而李恩凡听到这句话,诧异的看着曾宇说道:

“你知道我前两天看了一个短视频,是一个历史学家评价土木堡之变的话,你知道是什么吗?”

    “什么?”

    “他说:我不知道是什么下坡路,让大明整整的走了快两百年!这个下坡路,未免也太长了!”

    在座的众人都不由得一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