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史料的缺失与修改(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qcxoo.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现代时空。

    “现在着重说一下这些文臣。”

    “在土木堡之变中,死去了六十六位大臣,因为记载的有一些缺失,但是我们还是能够知道,这六十六位中有一半的数量是文臣。”

    “大多数人认为是南北之争,南方的文人,直接把北方的文人葬送了。”

    “那我们来看看这些死去的文人籍贯!”

    “兵部尚书?邝埜,湖广宜章人,也就是现如今的湖N人,湖南是属于南方。”

    “刑部右侍郎?丁铉,江西丰城人,而江西是南方。”

    “户部尚书王佐,海丰人(今山东庆云县),北方人!”

    “工部右侍郎?王永和,苏州府昆山县(今属江苏)人,南方人!”

    “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曹鼐,河北人,北方人”

    “翰林院侍读学士?兼阁臣,张益,应天府江宁县(今江苏南京)人,南方人。”

    “通政司左通政?,龚全安,浙江兰溪人,南方人。”

    “还有一些就不说了,但南方北方的都有。除此之外,最后的就是一些小官,因为资料的缺失找不到他们的籍贯。”

    “所以,要说是因为南北之争,南方人把北方人葬送了,那是说不通的。”

    “并且还是无论如何都说不通!”

    “除非在大明真的有一个庞大的势力,让他们心甘情愿的赴死,不然怎么可能说得通是南北之争?”

    “葬送一个兵部尚书,再送几个侍郎,再送几个学士和阁臣?”

    “多大的势力可以这么玩?”

在座的人众人点头,认可了冯建说的话,如果真是南北之争,那确实是说不通。

    “如果非要说是南北之争,并且还要找出一个理由来的话,那就只能是一个理由!”

    “那些南方的文臣抱着迁都的目的。”

    迁都?众人这下才恍然过来,他们一直都忘记了这在明初非常重要的事了。

    “如果说是抱着迁都的目的,想让这京师重新迁移回南方的应天,那确实是有可能的,但这个可能非常小。”

    “因为兵部尚书和侍郎,并不是什么小官。”

    “他们也不可能心甘情愿的赴死,就为了迁都这个微乎其微的目的。”

    “而且南方的文人就真的团结么?怎么可能?”

    “南北之争这个东西,其实是因为政治斗争的抱团。”

    “但政治斗争这个事情,在需要的时候,南方之分就非常的重要,但不需要的时候呢?”

    “你说是南方的?哦,那又如何?朝堂上南方的人少了吗?”

    “所以南北之争这个事情,在需要的时候,他们就抱团对抗。不需要的时候呢?谁在乎你是南方的?谁又关心你是北方的?”

    “不要把南北之争想的多么的重要,多么的严重。在需要的时候,它确实是严重。”

    “但关乎生死的时候,让兵部尚书和侍郎还有阁臣心甘情愿的为了南方赴死?”

    “大家都有各自的利益,并且也都有各自的诉求。”

    “至于说弃子?也是不可能的。”

    “这些文臣完全可以说是一股庞大的势力,要让这些文臣成为弃子?”

“还是那句话,多大的势力可以这么玩?”

    众人也都想象到了,如果真要有这么一股势力潜藏在其中,怎么可能会让朱棣和朱元璋好过?

    不然的话,二三十年的时间,这股势力就可以随意的葬送兵部尚书和侍郎?

    那这股势力的其他人是什么职位?朝堂上全是他们的人?怎么可能呢?

    现代的大漂亮财阀确实敢这么玩,但那是别人经营了一百多年的底蕴才让他们敢这么玩。

    并且大漂亮还是姓资的国家,不是封建时代那种权力至上王朝。

    在封建时代权力至上的王朝,皇帝有权的时候,是真的可以为所欲为的。

    朱元璋和朱棣,这两个就是典型的例子。真的是想杀谁就杀谁,锦衣卫逮到谁,谁就死。

    自己想打仗就打仗,朝堂的事全部丢给自己的儿子,其他人都还不敢说什么。

    “天湟玉蝶这个东西你们知道吧?”

    “在天湟玉蝶皇明本纪之中记载,朱祁镇其实只是带了几千人,然后就匆匆的上路准备御驾亲征。”

    “这个记载的有可信度吗?”

    “有的,如果朱祁镇真是带了几千人,那完全可以说的通为什么是只准备了两天。”

    “并且,也可以说明,大同的军报是什么军报!那就是猫儿庄之战的军报!”

    “因为只有猫儿庄之战的军报传来,朱祁镇兴致一起,准备御驾亲征,然后带了几千人,就直接准备赶赴大同。”

    “因为那时候第二份七月十五日的战报还没有送来!朝堂上的人都认为大同还有军队,所以就只带了几千人就直接上路。”

    “不然的话,几十万人就只准备了两天?”

    冯建用扣了扣眼角,觉得这记载的着实有些无语,这是不是把几十万人当成了什么奇怪的东西呢?

知道几十万人排成队列的话,有多远吗?

    假设二十万人肩并着肩排在一起,一个成年人的肩宽0.5米,那么二十万人排在一起,就是十万米长。

    也就是说是一百公里。

    而从成都到绵阳,差不多也就是这个距离,汽车跑高速,要跑两个小时,骑自行车,休息一晚上,要骑两天。

    也就是说,要真是几十万人的话,两天时间?

    想什么呢?两天时间,瘟疫都传染不了几十万人!

    最新发现的传染最快的病毒,奥密克戎,4天内引起另外6例,8天时36例,12天后216例。

    2天?说真的,瘟疫都想学习一下到底是怎么传播的如此之快。

    况且,当时的大明京师有这么多的军队吗?

    就算是真的有,并且朱祁镇还真的带了二十万的军队。

    从京师到土木堡,一共110公里的距离,二十万人?

    大多数的人真的以为二十万人能站满一个学校的体育操场。

    因为大多数的人,都没有意识到,二十万人到底是有多么的庞大,多么的无边无际!

    所以最有可能的,反而就是几千人。

    但话说回来,天湟玉蝶,值得相信么?

    历朝皇室家谱中,唐以前的玉牒均全部亡佚;

    宋代皇帝家谱《仙源类谱》、《宗藩庆系录》仅有残册存世;

明玉牒仅有《四库全书》“存目”中着录的《天潢玉牒》一卷存世。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