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利(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qcxoo.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大队的女社员们虽然知道林沐瑶定的加工衣裳的价格,但还是问了一句,“瑶丫头,这加工费咋算?”

    “一条女仔裤一毛钱。”

    林沐瑶爽快地回道,另外还不忘给人画大饼,“如果是熟练工,一天轻轻松松地就能够加工二十来条裤子,至少能够挣两块钱。”

    女社员们开始在心头盘算了,如果一天两块,那么一个月就是六十块,在城里一个干了十来年的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也就才三四十块呢,她们挣的钱顶得上城里工人两个月的工资呢。

    然后心跳开始加速,眼睛开始发光,灼灼地盯着林沐瑶,问:“瑶丫头,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干活儿?”

    林沐瑶微微一笑,“现在就开始!”

    “啪啪啪!”

    女社员们无师自通地学会了鼓掌,她们马上就要开始挣钱了呢。

    挣了钱后,她们不用每每花钱都要看男人和婆婆的脸色,逢年过节走娘家,也能够理直气壮地孝敬亲爹妈,所以她们鼓掌鼓得非常起劲。

    接着林沐瑶就找来了裁缝,是公社原来裁缝服务社的,改革开放后,市场上物资供应渐渐地充足起来,人们做衣服的热情也高涨。

    她索性从裁缝服务社出来自己单干,月收入直接翻了五倍,其实当初林沐瑶找她来给牛仔裤打版,她是拒绝的。

    但架不住林沐瑶给的太多了,首先不用每天来,一个月就给50块,另外还会给她提供牛仔布料。

    50块钱她不缺,但缺牛仔布料,有了牛仔布料,她的生意能够更上一个台阶。

    裁缝先打版,然后又教了几个女社员裁剪窄版直筒牛仔裤,裁剪好的布料交给做缝纫的女社员,让她们带回家里加工成牛仔裤。

    而负责裁剪牛仔裤的女社员工资待遇,跟缝纫牛仔裤的女社员一模一样,都是一条裤子一毛钱,不过因为没有用她们的缝纫机,所以没有缝纫机租用费,比缝纫衣裳的女社员们少了五块钱。

    但她们并不介意,谁让她们自己家里没有缝纫机呢,她们只求努力干活挣钱,争取也给家里买一台缝纫机,就算不做缝纫牛仔裤的活儿,但平常给家里人做衣裳也好啊。

    就这样林沐瑶的成衣服装厂就这么开工了,没有鞭炮,没有秧歌队,甚至连正式的开工仪式都没有,厂房和机器也没有,就这么一个草台班子,但班子成员干劲十足。

    忙碌起来时间过得很快,晚饭时间,便有女社员抱着加工好的牛仔裤来找林沐瑶,“瑶丫头,这是我今天加工的衣服。”

林沐瑶检查了一番都合格后,便当场算了工钱,一共十条牛仔裤,她给算了1块钱,女社员接了钱,激动地手直颤抖,活了快三十年了,这是她第一次独立挣到了钱,不知道为何,眼眶一酸,竟然流泪了。

    林沐瑶好笑道:“哭啥?”

    女社员抬手擦了擦眼泪,颤抖着嘴唇,哽咽道:“我能挣钱了,能给妞妞交学费,妞妞能去学校了。”

    她嫁人后生了两个儿子一个闺女,两个儿子被婆家人宠成了宝贝,但对闺女却跟一个小丫鬟一样,三岁能走稳路开始,就开始跟着她做家务,吃饭还好,跟着一大家子吃大锅饭,但穿衣却只能捡两个哥哥的旧衣裳。

    这些且不论,农村孩子没那么多讲究,但她不能容忍家里不让闺女去上学,她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是却也知道想要走出农村,就得读书。

    她不想自己闺女像她一样,在娘家当牛做马之后,又到了婆家苦熬。

    林沐瑶炯炯有神,她没有想到她不过为自己找了一个挣钱路子,竟然无意间促进了牛角岭大队女性觉醒。

    然后她就笑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能够经济独立,就是女人最大的底气,她们原先不是不想挺起腰杆子,但没有实力支撑,一切都枉然。

    不管怎么说,她也算无意间做了一件好事,俗话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做了好事,会有好运加持。

    她微笑着给自己打气,“刚开工就有好事,所以这次肯定能够发大财。”

    想着美事,却突然打了一个哆嗦,因为她站在门口,冬季的冷风穿过她身上的棉衣,吹了她一个透心凉。

    她赶紧掀开棉帘子回屋,看着屋里还在忙着裁剪布料的女社员,问:“你们冷不冷?”

    几人摇了摇头,其中一个女社员说道:“屋里烧了俩炉子,一点都不冷。”

    煤球需要用钱买,平常家里哪里舍得整天大开着火,这屋里比家里头还暖和呢。

    她们不冷,林沐瑶冷啊,她走了出去,从杂物房里抱出来一堆柴火,把火炕给烧上,再给屋里添点热乎气。

    “这辈子我还没有住过这么暖和的屋子。”

    屋里的女社员们切切私语,柴火不好打,煤炭又得用钱买,农村人家冬天取暖,也就是烧个火,让屋里没那么冰,冻不死人就成。

“是啊,真想瑶丫头能够挣大钱,咱们也能一直跟着她干。”

    林沐瑶听着大家的话,嘴唇上扬,身上好像被注入了活力,她肯定能够挣大钱。

    但第二天,她并没有去卖牛仔裤,昨天就收了五十条牛仔裤,这点量在安平县卖还成,但这次她想要去北城市卖。

    安平县的消费能力有限,再加上没有市里人消息灵通,追逐时髦的兴趣也没有北城市的人大,去了那儿,牛仔裤更加畅销。

    而且她去了北城市,家里的这一摊子总要有人帮她管着,李萍和王春花忙着纺织厂食堂的事儿,顾不过来,她熟识的人不多,还真有些难办。

    想来想去,她还是找了自己家邻居李翠娥,这人是她穿越过来后,除开支书一家子,她打交道最多的人,而且人品方面还算信得过,她再找支书在一旁看着,家里的摊子就不会出大问题了。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