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夷其三族(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qcxoo.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为免夜长梦多,李恽回到秦王府后,就立即下令公布了李隆基的诏命。

    三日后,韦氏一族一千多人,被全部处决。

    王氏在京之日也被一并处决,至于在地方之人了,也下达了海捕文书。

    随后其余参与此次政变的各家家主和官吏也被一并处决,其余人则被流放边疆。

    李恽原本以为自己这一次一口气杀了四千余人,会被骂成屠夫。

    谁知道在百姓口中却成了仁义之主。

    这不禁让他哭笑不得,就连李白也言其过于仁厚。

    确实,比起武后以及其后的几次宫廷政变,这一次李恽杀的人确实太少了。

    处理完长安城中之事后,李恽又马不停蹄的赶回陕州城。

    ……

    长安这场如同儿戏一般的政变,虽然没有对李恽造成多大威胁,反而加强了其对朝廷的掌控,但同时也让叛军获得了宝贵的时间。

    利用这个时间,严庄从叛军控制的各郡抽调了七万大军入洛阳。

    驻扎在陈留的尹子奇也抽调了五万人入洛。

    如此加上早先驻扎在洛阳的大军,以及蔡希德所部,叛军终于凑足了三十万大军。

    不过因为还要防御东南方的赵广汉和郭子仪,实际能够动用的军队大约二十万,与李恽手中的机动兵力相当。

不过经历了长期混战的消耗,安庆绪可以拿出来的部队质量已大不如前。

    尤其是以契丹-同罗人为主的核心的骑兵,已经在关中和潼关等地折损过半。

    因此,叛军可以动用的军队乃是以步兵和新募兵为主。

    他们的机动能力不但大为下降,实际战斗经验和装备比起以往的老兵也差了许多。

    天宝十七载十一月十二,就在李恽离开长安返回陕郡的当天,严庄请领二十万大军出了洛阳,向陕郡进发。

    严庄此时的战略是在陕州城与洛阳之间的山地与唐军展开决战,以此来抵消唐军骑兵和炮兵的优势。

    考虑到唐军可能的迂回攻击,叛军也将数万部队置于后方的山地中隐藏,并准备利用他们进行自己最擅长的侧翼偷袭。

    数量较少的骑兵,主要被用于组成一线步兵的总预备队。

    得知洛阳叛军出动的消息后,唐军也按照提前制定的计划出击。

    天宝十七载十一月十三日,唐军刘策部首先出发,接着其余诸部也相继出发。

    沿着黄河前进的唐军,总兵力也达到了十八万,在数量上与叛军数量相当。

    不过在洛阳南面,郭子仪与赵广汉两人的联军也再度向洛阳逼近,两部合计约十二万,另外李野的骑兵也进至洛阳东南。

    整体来看,这一战唐军在兵力上占有优势,装备和训练上更是超过了叛军。

    作为前锋的刘策军很快在陕州城东三十里处与叛军相遇。

    此时叛军前锋已经占据高地,拥有了地利,而且叛军在数量上也占有优势。

    刘策发动了两次试探性的进攻,都被叛军击退。

    唐军炮兵也进行了大约半个时辰的炮击,但效果并不太好。

    叛军虽然击退了唐军,不过也见识到了唐军炮兵的火力。因此也不敢主动出击。

如此双方都选择了暂时进行对峙,等待后方大军的抵达。

    唐军南线这边,郭子仪不愿意让从赵广汉军抢走风头,主张以自己可以节制的兵马担任主力。

    李恽接到请求后,经过一番考量,很快批准了这个要求。

    郭子仪考虑到当面的蔡希德叛军的作战风格,于是下令分兵。

    让赵广汉领军从右路迂回,并辅以李野部骑兵支援。

    为了以防万一,他也选择将少量朔方骑兵留下,作为自己的预备队使用。

    天宝十七载十一月十八,南线的唐军在郭子仪的指挥下,首先向驻扎在绳池附近的蔡希德叛军发起进攻。

    蔡希德一开始接到的命令就是拖住南线唐军,因此面对唐军的进攻,蔡希德选择了坚守。

    蔡希德在叛军之中本就以善于防守而著称。

    郭子仪与赵广汉两人从西、南两个方向轮流对其发动进攻,但都没有取代太大的效果。

    南线展开大战之时,李恽带着仆固怀恩等人也回到了大营。

    在仔细了解了当前的情况后,李恽决定三日后与叛军决战。

    于此同时叛军也决定与提前唐军展开决战。

    叛军之所以会如此决定,是因为河北方面传来消息,李光弼在河北击败了史思明,史思明被迫退守邯郸。

    东面,李岘军也再次渡过了黄河,北海郡不战而降。唐军已经包围了琅琊郡。

    天宝十七载十一月二十日,决定大唐未来命运的陕州之战正式打响。

    双方近四十万人马辎重在黄河与山地之间展开,双方都有一口把对方吞掉的架势。

叛军一边由其丞相严庄挂帅,唐军一方的统帅自然是李恽。

    双方此时都很谨慎,严庄格约束部众不要轻易离开山头阵地。

    李恽也担心正面发起仰攻可能会导致许多不必要的伤亡,因此更期望用侧翼打开局面。

    因此在战役的初期,大部分军队始终都在原地观望,小规模的交战却是一直持续不断。

    不过虽说是小规模的交战,但这种相互的试探绞杀往往更加残酷。

    叛军自然希望唐军主动来攻,因此派遣小队轻骑兵出阵挑战。

    但面对众多结成方阵的步兵,这些人马根本不足以撼动任何防线,反而在唐军的复合弓齐射下迅速败退。

    唐军同样时不时派出小股军队,主动出击,试图引诱叛军主动出击。

    这日叛军又派出约三百骑兵前来叫阵,并成功吸引出一些官军骑兵迎战。但他们不经交手便选择逃跑,并吸引唐军追兵一起爬上山坡。

    李恽见状,也只能下令步兵立刻前进,免得因骑兵的牺牲而影响全军士气。

    但当唐军爬至半坡,就遭到叛军阵线的猛烈阻击。

    尤其是在战线的两侧,叛军在两侧部署了更多弓箭手,着重加强对唐军侧翼士兵的投射压力。

    由于大部分唐军没有盾牌,只能在前排盾兵掩护下以手里的复合弓还击。

    但居高临下对方无疑在对射中握有先机,并可以轻松将箭矢越过前排重装部队的头顶,直接扎向后面的普通士兵。

    结果,进攻者的阵势逐步由矩形转为梯形,并继续尝试以近战击杀对方。但已被远射火力削弱的两翼,根本顶不住高处对手的紧逼,进而让最当中的分队陷入被包夹的危险。

    李恽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便下令,出动的军队立即下山,逐步同对方脱离接触。

    叛军见状忍不住出兵追击,但他们一离开原有阵地,就受到唐军炮兵的猛烈轰击。

    严庄赶忙下令撤退,不过因为军队素质下降而导致出现混乱。最终叛军的伤亡竟然远高于唐军。

叛军退回山上之后,也不再主动出击,不管唐军如何引诱都只待在山头等着官军来攻。

    “殿下,是否动用臼炮!”

    这时王虎向李恽请示。

    叛军如今也有了不少对抗唐军炮兵的经验。

    他们构筑的阵地让唐军直射的野战炮难以发挥威力。

    如果使用臼炮,配合霰弹则可以有效杀伤叛军。

    李恽思忖片刻道,“不急!”

    李恽这一战要的是歼灭战而并非是仅仅击溃。

    此时动用臼炮发动进攻,虽然有很大的可能击溃叛军,但李恽显然是不满足于这一点的。

    此时他正等待着从侧面迂回的唐军传来好消息。

    不过此时原计划配合夹攻的唐军却是遇到了麻烦。

    配有马匹代步的他们,在迂回过程中突然和叛军的伏击分队遭遇。

    李嗣业立刻让士兵下马,并在山间同对方也陷入了混战。

    配合他们行动的突厥和室韦骑兵,也无法在狭窄的复杂地形上发挥全部实力,只能依靠单兵战力与对方血拼到底。

    因为地形的原因,李嗣业手下的陌刀军也同样难以发挥出实力。

    不过唐军不管是装备和训练,战斗经验都远在的叛军之上。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唐军还是逐步将同样缺乏准备的叛军逼退。

收到有唐军从侧面迂回的消息后,位于正面战场的严庄也开始命令军队进行变阵。

    因为确信李恽的后备兵力已被牵制,他就用自己的预留骑兵和临时抽调来的精锐步兵,共计三千余人准备从左翼进行一次小范围夹击,尝试截断唐军步兵的后路。

    这个举动还是取得了一些效果,左翼的唐军确实出现了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