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十八路诸侯(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qcxoo.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袁绍,祁乡侯、渤海太守的荣耀,源自他家族世代为官的辉煌历史和广泛的社交网络。

    最后是曹操,作为骁骑校尉,他的名字既象征着治理太平时期的能臣,也预示着他将在乱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一个既能成就大事也能引发争议的复杂人物。

    这十八路义军,每一镇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贡献,他们共同的目标是推翻董卓的暴政,恢复汉室的尊严与和平。

    随着各路兵马的陆续抵达,洛阳周边的景象变得异常壮观而紧张。这些部队规模不一,有的带来了数万精锐,有的则率领着数千勇士,但无一例外,他们都携带着最精良的装备和最坚定的决心。每个阵营中,既有运筹帷幄的文臣,也不乏冲锋陷阵的武将,他们共同构成了这场宏大起义的核心力量。

    这些诸侯军马沿着通往洛阳的道路依次展开,形成了绵延数百里的壮观阵线。帐篷连绵不断,旗帜随风飘扬,士兵们的号角声和战马的嘶鸣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战争气息的画面。尽管人数众多,但得益于事先的周密计划和严格的纪律,整个过程井然有序,没有出现混乱的局面。

    曹操深知,要想成功推翻董卓,必须先统一内部意见,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作战方案。因此,他迅速组织了一场会议,邀请所有已到达的诸侯参与。为了表达诚意和团结的决心,他还特意安排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并亲自监督宰杀了大量牲畜,准备了丰盛的食物和酒水,以此款待各位来宾。

    在一片热闹非凡的氛围中,诸侯们围坐在一起,开始就下一步的行动计划进行深入讨论。曹操利用这个机会,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战略构想,并积极听取其他人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这样的交流,不仅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也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诸位!”曹操对着率先抵达此地的数人朗声道,其声如洪钟,震得在场之人耳膜嗡嗡作响。他目光炯炯地扫过众人,继续说道:“那董卓老儿倒行逆施,祸乱朝纲,实乃天人共怒之举!曹某虽无甚才能,但亦心怀天下苍生,故而发布檄文讨伐此贼。幸得各路豪杰仗义相助,不辞辛劳,会师于陈留之地。今日在此相聚,便是要共同商讨如何进军京城,铲除奸佞之事。”

    此时,王匡站出来高声提议道:“如今吾等皆是秉持着正义之名起兵,理应首先确立一位盟主,如此方能统一号令,指挥调度各方兵马,而后方可顺利进兵。”此言一出,引得众人均频频点头,表示认同。

    紧接着,张超也开口附和,提议道:“既是孟德兄召集大伙儿前来,那么这盟主之位是否……”然而,还未等他把话说完,便被曹操果断地打断了。

    只见曹操一挥手,慷慨激昂地说道:“孟高兄啊,切莫如此抬举曹某。以我的德行和能力,实在难以胜任如此重任。依我之见,应当推举祁乡侯、渤海太守——袁本初为盟主。袁家四代皆位列三公,门生故吏遍布朝野,且又是名门望族之后裔。论声望、资历与实力,这盟主之位非袁本初莫属!”

    一旁的袁遗闻言,脸上露出一抹微笑,接口道:“本初兄当时在朝堂之上,敢于当面怒斥那逆贼董卓,随后更是毅然决然地辞官而去,如此义举,着实令在下钦佩至极。这盟主之位,确实非袁本初不可!”

    在曹操的提议下,会场内的气氛达到了高潮。诸侯们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终达成共识,一致推举袁绍担任此次联盟的领袖。这一决定不仅基于袁绍显赫的家世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更因为他所展现出的领导能力和对董卓深仇大恨的态度,使得他成为了众人心目中最合适的人选。

    随着决议的通过,现场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对未来胜利的信心和对共同事业的热忱。这种团结一心的精神,无疑为即将到来的挑战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然而,就在大家沉浸在喜悦之中时,鲍信提出了一个实际的问题:“袁氏一门惨遭董贼毒手,袁本初现在正处于守丧期间,我们是否应当尊重他的悲痛,暂时不去打扰?”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了在座诸侯的深思。虽然大家都渴望尽快行动,但传统礼教和对个人情感的尊重同样重要。

    面对这一情况,曹操展现出了他的决断力和灵活性。“我明白大家的心情,但我们不能让个人的情感影响到大局。”他沉稳地说,“既然我们都认同袁绍为最佳人选,那么我们就应该尽力争取他的支持。至于具体的宣誓仪式和其他准备工作,可以先行着手进行。”

    说完,曹操便起身离席,表示将亲自前往袁绍处,向他传达大家的意愿,并试图说服他放下心中的哀伤,为了共同的目标站出来领导这次伟大的起义。这一举动再次证明了曹操在关键时刻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人性深处的理解和尊重。

    随着曹操的离去,会场内的讨论继续进行,但此刻更多了几分务实和紧迫。诸侯们开始细致规划各自的分工和任务,确保一旦袁绍同意加入,能够立即启动全面的军事行动。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