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武举改革(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qcxoo.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看到几个人严肃的样子,崇祯微微笑了笑说道:“朕曾听先帝说过,人君之治天下,文德武备相资并用。武备莫先于将,将得其人则武备自修。兵威王振可以慑伏四夷,潜消奸宄矣。我大明,自太祖高皇帝立基伊始便下有明旨,开文武两科取士。而此后,列位先皇也都对武举重视非常。几位都是重臣,当知我大明此时边境并不安稳,所以朕想加强武举选士之能。”

    听到皇帝如此说,几个人不由得暗暗松了一口气,原来皇帝是想要更改武举啊。武举虽然也是国家的选材大典,但跟文举想比,无论是重要性和影响力都不可同日而语。

    这时,孙承宗和袁可立才明白为什么皇帝要叫自己两人参加这次会谈。两人心中都已经拿定了主意,只要皇帝提出的要求不太过分,便会支持皇帝决定。两人都知道,大明的军队的确到了,要变革的时候了。。。。。。

    。。。。。。

    细说起来,武举制度始创于唐代,《新唐书·选举志上》记载:“长安二年,始制武举。其制,有长垛、马射、步射、平射、筒射,又有马枪、翘关、负重、身材之选。”

    而明代的武举的确如崇祯所说,在明太祖朱元璋刚刚建立大明朝时就被提了出来。不过,当时也就仅仅只是提了提,雄才大略的朱元璋并没有真正举办武举选士。之后的几十年内,大明也都没有开办武举,直到明宪宗朱见深当政时,才公布了大明的第一部《武举法》。也就是从那时起,大明才开始真正有了武举,但此时已经离朱元璋提出武举选士,将近百年了。

    当然,崇祯为了证明大明的各位皇帝都对武举这件事十分重视,有些事情便说的比较含糊。崇祯相信,坐在下面的几个大臣都会明白自己的意思。

    果然,听崇祯不分真假的说着,坐在下面的几个人,都是一脸严肃的轻轻点着头。

    崇祯微笑着继续说道:“朕此次同样想将武举分科。嗯,就如同文科举分成进士,明法,明算三科那样。将武科举分成知兵与善战两科。”

    “知兵?善战?”几名大臣不由得再次皱紧了眉头。稍倾,孙承宗起身问道:“陛下,不知知兵科与善战科如何分际?”

    “知兵科考兵法策略,善战科考弓马杀伐。”崇祯说到这稍稍停了一下,才继续解释说:“我大明的武举一直是重在弓马兼取策论。但朕观历史,文武双全,能够出将入相的人才,如凤毛麟角。如果以文武兼考的方式选出的人才,取中的恐怕多是平庸之才。呵呵,就比如三国时期的典韦与诸葛亮,一个有万夫不当之勇,一个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谋。两人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可他们一个大字不识,一个手无缚鸡之力。要是让他们参加我大明的武举,恐怕都不会被选中吧。”

    “万岁。”听皇帝如此说,李标皱了皱眉说道:“您所说的应该是那罗贯中所写的演义小说,并非汉末史实。那典韦诸葛也并非如此。。。。。。”

    听李标还要向下说,崇祯连忙摆手制止了他笑着说:“呵呵,李汝立,朕知,朕知。朕只是用那小说中的人物做个比喻。按朕所说,不难看出,原来的武举所得,多为中庸守成之士。国泰民安之时,倒也可慢慢求索文武全才。然而此时我大明之情形,想必你们也都知道,此时,恐怕也没有时间再去等,只能在或勇或智中则一而任。呵呵,如此一来,或许也真能为大明找出一两个典韦或是诸葛也未可知。”

    崇祯边说边微笑着看着几个人。

    几名大臣沉思了半晌,相互看了看,纷纷拱手说道:“万岁所言甚是。”

    “嗯。”崇祯点点头,“朕想着,将武举知兵善战两科的考试定在四月。也就是文科明法明算科之后的一个月,如此那些文三科没有中式的文举子也可参加武举知兵的考核。”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