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阉党余孽(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qcxoo.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高大的养心殿一片宁静,摆放在御案一侧的景泰蓝万寿香炉,正散发着清雅的香气。

    坐在书案之后的崇祯,微攒着眉头,不停的比对着摆在书案上几本摊开奏折,偶尔还拿起朱笔在旁边的白纸上记录着。

    天启七年十一月十三日,崇祯下旨捉拿的那十五个人,是崇祯和王体乾数次商量之后才拟出的名单。在那份名单中,除了和魏忠贤关系比较密切的,便是手中权力较大,尤其是握有兵权的官员。

    在将那些人清除之后,朝中虽然还有不少官员被归入阉党,甚至有几个还算得上是阉党核心。但这些人,就像王体乾说的那样,大部分都是为了借魏忠贤的势力,来保住自己的官位,或根本就是为了升官发财才依附于魏忠贤的。这些人在魏忠贤在朝的时候,或许还能勾结在一起给政治对手,甚至给皇权带来一定的压力。但是在魏忠贤死后,这些人也就成了一团散沙,很难再有什么大的作为了。

    在崇祯看来,剩下的这些人,不过就是一群只重利益的小人,而且还是底线极低的那种。

    对于剩下的这些人如何处理,崇祯想了几天,心中已经有了大致的设想。

    首先必然要借着清查魏忠贤逆案的机会更换一批。通过更换,要将这些人中过于贪腐或过于平庸的去除掉,将朝中一些关键的位置空出来,以便安置进自己想要用的人。其次,要保留一些阉党人员,甚至要留下几名核心人员。要利用这些剩余的人员,来制约不久后进入朝堂的东林一系。

    崇祯心里很无奈,在这件事情结束后,占据着此时朝野道德高点,拥有着舆论优势,并且得到大明东南那些家族富商支持的东林党人,将不可避免的再次进入朝堂。对于这些人,崇祯的感觉还是很复杂的,毕竟在后世,有无数人说过,大明王朝的灭亡,东林要承担很大的一部分责任。可是,就崇祯所知,东林党中也不都是只作空谈,不务实事的人,也有不少能力突出的忠臣良将。比如孙承宗,卢象升。。。。。。如果将这些人才弃之不用,崇祯觉得甚是可惜。

    但是,当大批东林党人进入朝堂之后,就必然会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党争!在后世崇祯曾经看过不少网友分析明朝灭亡的帖子,在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党争。历史上明朝末期,党争已经不是为了朝政的对错和好坏去争论,已经变成了无休止的党同伐异。从属于各党的官员已经没有原则,没有是非,没有真理,只是为了利益,为了意气争吵。

    如果想要朝政能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就必须给这些酷爱党争的东林,找一个实力相当的对手。只有鹬蚌相争,自己这个渔翁才能得利。否则的话,这些人东林党说不定会将斗争的矛头,指向自己这个皇帝。

    所以,崇祯并不打算像历史上的朱由检曾经做的那样,将大部分被归属于阉党的官员都换掉。在崇祯的设想中,他不仅想要保留下一部分阉党成员,甚至还要留下几个阉党的核心成员。让这个所谓的阉党,成为一股在朝堂中有一定实力的政治力量。

    在崇祯的设想中,在自己的威望和权利没有达到完全控制朝堂的这段时间中。大明的朝堂政治势力会被成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即将回归朝堂的东林一系。第二部分,就是作为东林对手存在的那些阉党余孽。第三部分则是能完全听从皇权或是可以干一些实事官员。

    在当前这段时间,崇祯会在‘东林’‘阉党’这两个古代朋党的争斗中的做好裁判工作。与此同时,崇祯会不断的发展壮大忠于皇权的那方力量。直到有一天,当自己手中的力量强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将斗的筋疲力尽的那两拨人都踢出大明的政坛。

    当然,设想是这么设想,最终能不能做到,崇祯也没什么把握。但对于现在除了皇帝的这个名位之外,便再没有别的依仗,而且还老想着去动官员们根本利益的崇祯皇帝来说,这差不多已经是最好的办法了。

    淼淼的香烟在安静的大殿飘荡,崇祯坐在书案之后,一边想着一边仔细的对照分析着。现在摆在他面前的不仅仅是曹化淳刚刚呈上来的那两本奏折,在旁边还摆着一份----王体乾专门为崇祯编写的有关阉党官员的情况说明。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一份名单慢慢的出现在崇祯面前。

    。。。。。。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