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选人之难(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qcxoo.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紫禁城中,崇祯一步一步的向前走着,寒冷的北风带着他的袍角一下一下的摇动着。

    大明的末期,国家穷,皇帝穷,百姓穷,但大明朝的那些官员勋贵们却不穷。这些官员勋贵利用手中的权利大发其财。且不说这次惩治阉党抄家得来的这些钱财,崇祯记得后来李自成进北京后,短短的时间之中,就从京城官员勋贵的身上搜刮出七千多万两银子,可见官员之富。

    当然崇祯不可能像李自成那样干,但是要说到‘以权谋私’,天底下还有比皇帝更大的权利吗?所以,就在崇祯派王承恩建立内账房时,一个挣钱的计划就已在崇祯的脑海中慢慢成型。

    崇祯所设想的那个计划的主要内容,就是隐秘的成立一个听命于自己的企业。通过自己暗中的扶持,让这个企业不断的发展,最终掌控大明的经济。之所以要暗中进行,是因为大明此时的国民经济,多已经掌控在官员勋贵的手中。即便是皇帝,如果强行下令收缴也必然会引起剧烈的反应。哪怕不收缴只是以皇帝的名义参与,都会受到强烈的反对。毕竟谁都清楚,真让皇权下场了,单凭一两个官员或是家族肯定是挡不住的,所以当官员们觉察出皇帝的这个意图后,就会不过一切的联合起来阻止。

    在上有天灾,下有叛乱,外有强敌的情况下,再同大部分管官员因为经济发生对抗,那样做几乎同自杀没有区别。

    再者,即便通过斗争皇权得到了最终胜利,让崇祯从国家层面上建立起这样的企业,在大明落后的行政体系与大部分官员贪腐成性的情形下,用不了多久这个企业也会变成大明的一个衙门,那样就真的得不偿失了。所以,崇祯才想出这样一个计划--利用当前的游戏规则,慢慢颠覆这个游戏。

    崇祯设想的这个计划分成两个层次。第一层,需要找到一个站在明面上的代理人,而后一切的后续操作都要以这个人的名义来进行。第二层,则需要找到一个有能力的计划执行人,这个人需要一定的商业头脑。执行人倒还好说,崇祯相信在明末这个商业还算发达的时期一定能找的出来。不过这个代理人就不太好找了。

    在崇祯心中,这个代理人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这个人要好控制,要能切实的执行自己的命令。第二,这个人要有一定的身份和地位,要能吓阻一些小人物,不能什么事都让他这个皇帝出面。

    对于这个代理人,崇祯头疼了很久,一直都找不出一个合适的。

    崇祯首先排除了朝中的那些文武官员。因为,这些人在官场中的牵绊都太深,在各方势力的牵扯下,他们很难能完全执行自己的计划。

    同时,崇祯也不想在那些勋贵中挑选。大明现在的那些勋贵,都已经烂到了根子上。如果用了他们,说不定那些银子就成了打狗的肉包子。

    而除了文武勋贵之外,便只剩宦官和外戚了。宦官崇祯也不太想用,原因是宦官的名声太臭,会给他的整体计划增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如此算下来,能用的似乎也就剩下崇祯后妃的三家外戚了。不过在崇祯后世的记忆中,这三家外戚好像也都不怎么样。周后家的就不用说了,财迷吝啬到了极处,而且目光短浅。要是将计划交给他,他绝对敢直接将银子吞了。其他的那两家和周家也差不多,毕竟在历史上,都已经兵临城下了,这两家都死守银子一毛不拔。

    “唉。。。。。。难啊。。。。。。看来实在不行只能用身边的这些太监了。”

    崇祯左思右想找不出合适的人选,不由得停下了脚步重重的叹了口气。

    一直都将注意力紧紧的放在皇帝身上的徐应元,听到皇帝的叹息,不由得一愣,“怎么好不样儿的叹上气了?”他皱着短疏的眉毛,看了看唉声叹气的皇帝,又瞥了瞥不远处的那道宫门。忽然他用力的眨了眨眼。

    不过只是停了一瞬,徐应元便拿定了主意。他伸着几乎看不到的脖子,飞快的四处看了一眼,而后凑到崇祯的跟前说道:“皇爷,您是不是。。。。。。想进去看看?老奴可以在门口候着。”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