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平戎策(已改完)(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qcxoo.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见到了目的达到府杨文广,早已经弃守了拱宸门转而退守数十米外的内宫最后一道防线的临华门。

    兖王此时刚刚从王汉成那里得知了赖秦理带着一支小队骑兵突围了出去。

    正打算下令让皇宫东南西北四门收起吊桥。

    平民出身一路升官发财的魏麟自然不傻。

他人少眼下不能和兖王的人马硬拼。

    他谎称是听闻兖王起兵,又与兖王麾下一个将领共事过一段日子,曾听闻兖王强干,心下慕之,觉得就应当是这样的人必然是太宗文皇帝第二,定然是大周日后的中兴之主。

    所以投奔故人谋求一份富贵的。

    正巧,之前邕王和兖王争斗的时候,二人互相攻讦,手底下的人手换来换去的。

    魏麟说的也都是真的。

    当初那人在他面前说起兖王强干的时候,魏麟当时为了不得罪人也是心向往之。

    此事正好用来当作借口。

    拱宸门守将一听不敢怠慢,因为魏麟所提之人那是兖王的亲戚。

    虽然为人能力不行,官位不高,但是利益亲情绑定之下,也不是他这个外人能比的。

    兖王得知魏麟仅率二百人来投之后,心中诧异。

    随即招来亲戚询问。

    魏麟所说都是亲戚在外宣扬兖王的好话。

    那个亲戚自然也不会否认。

    兖王虽然看出了其中多有不实,但是也只当魏麟是个投机客。

    但是为了千金市马骨,为了不让人寒心也是亲自面见勉励。

    并让他与魏麟共事的亲戚,帮着安排一下。

    不过各自的利益也都得到了划分,当时兖王也许下了高额的赏赐。

    临华门被攻打了半个多时辰,加上一些攻城器械相助

叛军将领对于打下临华门信心十足,都想在兖王这个他们认定的未来新君面前表现一番,自然不想着让别人摘了桃子。

    所以魏麟就没有分到他最想得到的攻打临华门的机会,而是被派去了拱宸门做苦力。

    由于拱宸门距离临华门较近,且皇宫外城比内城还要高大些,所以叛军在拱宸门这个居高临下的位置上,架设了不少三弓床弩对着临华门进行打击。

    被发配到拱宸门之后魏麟发觉了自己位置的优越性,汴京水系发达,所以在皇宫周边也自然而然的利用这一特征修筑了一道护城河。

    虽然并不宽阔,但是若是收起吊桥,平叛大军到了,不把护城河给填了一时半会的也拿皇宫内的兖王部没有办法。

    所以魏麟多次压下了想要在拱宸门处制造混乱,帮助杨文广的想法。

    眼睁睁的看着杨文广部的遭遇,耐心等着最佳时机的到来。

    当然若是临华门那里出了事,魏麟也会毫不犹疑的暴露自己帮着杨文广脱困。

    如今确实没有到那么糟的地步。

    顾廷烨带大军赶到。

    魏麟瞬间感觉到了时机的到来。

    带着兵马,为顾廷烨砍下吊桥。

    。。。。

    随着顾廷烨一箭射杀兖王,后又补了一枪,彻底的断绝了兖王的生路。

    叛军见到这种情况,出去少数的死忠,还有荣昌这等知道自己就算是投降也是活不了的将领,纷纷选择了和龙卫军血战。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西华门,同时告破,沈从兴与张懋二人从西华门杀了过来。

    整好抄了这些死硬分子的后路,将他们团团包围了起来。

“大军听令,撤,放箭。”

    数轮箭雨过后,兖王一党的死硬分子通通被射成了马蜂窝。

    于此同时,宫内才响起了一阵庆祝的声音。

    袁文绍将杨文广引荐给了赵祯。

    “杨家不愧我大周将门,果真是国之柱石。老将军不负祖上之声名。”二人打过招呼后。赵宗全对着杨文广夸赞道。

    顾廷烨等一系禹州人马紧紧跟在赵宗全身后,解下了身上的兵刃,簇拥着赵宗全前去面见赵祯。

    赵宗全知道这个时候,老皇帝的选择不多,他不能表现的贪恋权势,如今尽快交割兵符才能在刚刚遭受了宫变的赵祯跟前博得一个好的印象。

    这场宫变虽然有赵祯自己作的成分在内,但是二王属实没有一个好玩意。

    赵祯如今心中定然不是很安全。

    本来就因为身体册立邕王的赵祯,经历如今之事定然是大起大落。

    到时候身体只会更加不好。

    眼下他除了刚刚立功平叛的赵宗全属实在宗室中找不到什么身份地位都符合的宗室。

    而且这个时候更换储君,有种卸磨杀驴的意思,老皇帝本身身子不好,不会这么干的。

    赵宗全眼下思考的是如何在赵祯最后的日子里赚足自己的政治资源,弥补自己的根基不足。

    等到一行人见到了赵祯之后,老皇帝半坐起身看着眼前的众位臣公。

    不过他没有先和赵宗全说话,故意晾着他,“袁卿。”

    “臣在。”

    袁文绍出列单独回答道。

不过他能感觉到,众人的余光都落在他身上。

    “你是大才,又不缺忠心,跟着朕,确实可惜了你的能力了。”赵祯看着袁文绍开口道。

    “陛下是千古第一仁君,万世不遇之主!如此说着实是折煞臣了。”赵祯的话一处,袁文绍险些失了分寸,不过他反应很快,想起了后世对与他同样经历的那位仁宗的评价。

    “这份平戎策到朕手中,至今日已经足足三载了吧。可惜了,朕虽曾经有过热血,却不是能完成它的雄主。落入朕这个庸人手中却是明珠暗投了。”赵祯自谦的说道。

    “这是臣的一些浅见,登不得大雅之堂。”袁文绍继续说道。

    “卿莫要自谦,这份平戎策可是在朕的榻边足足放了三年之久,朕时不时的就要将他拿出来阅读一番。”赵祯继续说起他对袁文绍的欣赏。

    不过袁文绍倒是明白了老皇帝的意思,这是对赵宗全的一个小测试,应当是想看看他的定力够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