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殿前议事(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qcxoo.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臣谢陛下恩典。”陛下发了话,顾廷煜领旨谢恩。

    对于顾廷烨的事自然不用他来操心,当面驳了赵祯好意。

    等到时候将顾廷烨气死亲爹的罪名扔出去,到时候找几个御史参上去,自然能剥夺了顾廷烨的荫封。

    “顾偃开是陛下一手提拔的将军,在当兵的里头他是三军宾服的上将,戍边十余载在军中威望颇高,可否从上四军中调拨三百士兵护送灵柩聪资戎行?这不是臣灯能做主的,伏请陛下圣裁。”参知政事欧阳修站起身询问道。

    顾廷煜含着感激的眼光看着欧阳修。

    “嗯。”赵祯点了点头,还打算说什么,见皇城司副使郭恺急匆匆的走了进来。手里还捧着两份信。

    便询问道:“是哪里递来的?”

    “南边刚递过来的。”郭恺将手中的信件递给赵祯,后退一步,哈腰说道,“一封是扬州知州胡世通,一封是杭州知州高云从的,都是八百里加急送过来的。臣得了信不敢懈怠。。。。”郭恺话还没说完,便看见赵祯已经拆开的信件。

    郭恺大气不敢出,蹑脚儿退了下去。

    一众朝臣不知道出了什么事,都坐直了身子,蓄势待发。

    顾廷煜跪在那里不知道如何是好,原本身子骨就不好的他此时强忍着自己的不舒服,避免君前失宜。

    赵祯比之两个信封看了看,都是火漆加印封书简,其中扬州的那封,因着路途遥远,已磨得稍稍有点儿毛边。

    赵祯先拆开了胡世通的信,浏览了一遍放到了岸上,接着拆开看高云从的。

    转头又看了看落款的日期。

    赵祯神色阴沉的可怕,福宁殿之中顿时静的一点声音都没有。

    皇城司使李弼见状知道有大事要发生,所以赶紧领着顾廷煜下去了。

    众位臣公都屏息看着赵祯。

    那两封信用的纸不多,字小行密,似乎很长。

赵祯的脸色初时木然,渐渐涨红了脸,眼睑微张着愤怒的光,一时又暗淡了下去。

    张张嘴想要说什么,不过被一口浓痰卡住,嘴里发出齁喽喽的声响。

    还是大相公韩章率先打破沉寂,“陛下,可是有要事发生。”

    赵祯回过神来,让一旁的吴内侍将信给众人传阅,“怕出事,还是出事了。”

    赵祯站起身子来,在殿中徐步徘徊。

    是极少见的情形,赵祯的坐功一直很强。

    虽然私下里爱光脚走在木地板之上,单独召见臣子的时候以示亲近也会如此,但是像今日这种正经的商议军国大事的时候从来都是端坐的。

    时常都是两三个时辰。

    “陛下出什么事了?”薄鼎臣询问道。

    “杭州发现了贼军,扬州一个县失落。”赵祯突如其来的一句话,让众臣心中一颤。

    两封信在六七个宰执手中传阅。

    袁文绍接信是最后一个看信的,要不是他是如今出征的主帅,这封信还轮不到他来看。

    “江南两路驻军还不足一万,广南东西两路多些却也只有两万。如今淮南两路倒是有一万五千兵。”曾公亮出言建议道。

    富弼母亲病逝,丁忧在家,如今官家有意让他入主中书,与韩章对抗。

    “淮南的兵驻守本地还行,淮南两路地盘不小,这些兵若是放出去只怕淮南有失,到时候反贼距京不过数百里。”薄鼎臣出言反驳了曾公亮的说辞。

    从军事的角度出发,曾公亮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场上已经开始辩论了,袁文绍才刚刚接过信件看了起来。

“如今江南,广南都已经乱成一锅粥了,南征的事不能再拖了,必须从快从速。这次比侬智高那次闹得还大。”赵祯喘着粗气说道。

    赵祯目光扫视殿中,一副要找人出气的模样。他虽然是个老好人,但是却不代表着他没有脾气。

    如今这个场面必须得发泄出去。

    他目光看向张昇,“银州军中缺菜,枢密院怎么没有奏报。”

    张昇如今满心思都在南征的准备上。不禁一怔,也坐不住了连忙起身躬身,“臣进来管着南征的准备,粮饷,调了五万斤青菜从京兆府到银州,只是听转运司的抱怨,青菜五文钱一斤,才值二百贯,要用三千贯才能运过去。”

    “三万贯也要运。”赵祯皱着眉头,“如今西夏屡屡扣关,银州兵一半是夜盲,要是半夜攻城只怕根本顶不住。都是甘正德丢了夏州,让银州屡遭兵祸。叫转运司的火速押韵蔬菜过去,敢有耽搁,都给我抄家。”

    “是。”张昇应了一声就要行动。

    “不急,等着议完你再去。”

    张昇又坐了回去。

    赵祯眉头紧皱,等着袁文绍看完了信,去年他还准备对河湟用兵完成袁文绍先取河湟两面夹击西夏的战略。

    为后世帝王灭夏做出准备。另外也是给自己添一笔军功。

    不至于后人评价只有文治。

    可惜如今内地军政民政四面漏气,八方走风。

    外有西夏叩关,内有南方反贼作乱,处处乱像。

    “原本对南的计划只怕也来不及细细筹备了,仲宣你是征南的主将,你来说说。”

    “现在这群反贼是乌合之众。仓促起事,立足不稳,还不成气候。确实不能再拖了。拖的时间越长越难征剿。”袁文绍起身说道。

    “南方叛匪号称十万之众,你可有增兵?”赵祯说道。

    “蒙陛下恩重,让臣编练新军,神卫军这一年多好吃好喝供着,早就按耐不住了,贼匪虽号称十万,然其多老幼妇孺。此战获胜不难,当从速从快。朝廷近来也不好过。臣就不为陛下增添烦忧了。只神卫军,加上地方禁军。还有厢军,臣有信心打赢这一仗。”

“鼎臣怎么看?”赵祯听完没有下定决心:转头问向薄鼎臣。

    “左传《曹刿论战》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仗打不下来。匪寇站稳了脚跟,再打就难十倍,仲宣所言有理,如今从速从快才为正招。”薄鼎臣说道。

    “一万兵马够吗?”曾公亮询问道。

    “足够了。”袁文绍斩钉截铁的说道。

    “好,朕给你江南道行军大总管的身份,你到江南去,此战郭恺随行,他有从军经验,不会对你掣肘。”

    “你能懂兴大兵与政治不利。看来又有长进,此次征南,一要打贼,二要护良民,不可杀人太多。二是要有善后措施,即使是小敌也不可轻忽。宁可打慢些,不能失利。你打败了,朕不能护你。”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