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qcxoo.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江北,淮西之地随着张浚到来,逐渐有了人气。
一船接着一船到来的货船满载粮食而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封公文。
按理说,赵裕是张浚的下属,事实上却是另外一码事。
赵裕的太子身份让他在大宋做什么都合情合理,现在已副使身份下令,让正使听令,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更别说其中还有张浚跟赵裕的密谋。
淮西十万饥民,加上整个淮南西路,淮南东路的海量百姓如何安置,让他们发挥出作用,赵裕跟张浚虽然有分歧。
但在抗金上面,大家都是一体的,都是自己人。
“大人。”
一员二十余岁的书佐卢大成将一封公文递给张浚,道:“张相公,这是太子殿下送来的公文。”
“什么公文?”
张浚头疼,淮西饥民大大小小的事务在她的梳理下虽然有条不紊,但危机仍在。
可以说,淮西之地的混乱并非是一次饥荒,或是洪灾导致的。
而是自从靖康元年的混乱之后,这片土地就没有恢复过秩序。
作为书佐,卢大成有权利看一切公文,此刻充当秘书的职责,道:“回禀大人,太子殿下要求肃清码头,将码头控制在朝廷手中,码头工人转为地方乡军,忙时码头卸货,避免有人从中获利。”
“码头工人?”
张浚面色一沉,这种时候赵裕将心思放在码头上,他颇为不解。漕运虽然是大宋的重中之重,但现在北宋都亡了,汴梁没了之后,大宋不需要漕运。
准确说是大宋北方的人口经济重镇被摧毁之后,漕运的重要性大打折扣。没了汴梁百万人口,中原乃至于整个北方,哪还有那么多需求。
漕运减少,最直观的变化就是百万曹工意识所系的漕运没了,大量人口流失,南下之后的漕运混乱不堪,但也给了赵裕一个重新整肃的机会。
一个机构从零开始建立最容易成功,其次便是眼下这种不破不立的时候。
改革没有阻碍,任何政策都可以推行下去,才能让码头起死回生。
“给我看看。”
张浚没有多说,之事将公文翻开,仔细看了起来。
公文不长,但这一次张浚却是看的十分认真,半晌之后,他才开口说道:“殿下不愧是殿下,竟然深谋远虑。将码头工人编练为乡军,我淮西之地便一夜之间多出万余辅兵。”
“这些人从事生产,我大宋也能有稳定赋税来源。”
乡兵也就是民兵,这些人战斗力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可以出现在报表上面,数据完美。
在战争来临的时候,他们也能发挥出比漕运的码头工人更多的作用。
乡兵也是兵,在战争时期也是需要听从军队上层调度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赵裕先建立的体系是以乡兵存在为基准的。
日后禁军要从厢军当中挑选,厢军的来源便是这些粗壮的汉子。
除此之外,只要控制码头,将那些喝人血的既得利益者驱逐,将原本的利益分给这些码头工人,他们就会一心一意得为大宋效力。
这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甚至赵裕还要求将一部分饥民安置在码头上工作,将一部分愿意进步,想要往上爬的码头工人编入厢军,送到当涂去挖矿,或是编练成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