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军中(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qcxoo.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正如李昭所料,因兵力过小,王薄、郝孝德等人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此时别说向西与他邀战,连探子、斥候都没怎么派过来。

    击溃并斩杀冯孝慈后,王薄等人颇有种再无敌手的感觉,此时已堂而皇之南下再入齐郡。

    李昭保持着行军速度,既未刻意提速也未刻意逡巡躲避。持续收拢右候卫散兵。

    每日里,在行军时、扎营后都会让兵卒们操练磨合。

    他与苏定方、罗士信、武士彟等人日日都与士卒共同行军赶路,同甘苦,共同经历风吹日晒,在饮食寝居上也一直不搞特殊。

    苏定方、罗士信本就是名将胚子,很快便上了手。武士彟开始有些由奢入俭难,但也在飞快适应。

    由此右候卫士气继续缓慢提升。

    但也自此,之前一贯平稳的带兵生活开始起了些波澜。

    苏定方等人与原有右候卫军将的磨合并不理想,甚至于不断出现摩擦。

    尤其是不少还算有些家世的旅帅、校尉。很多人会刻意怠慢,或是煽动些士卒在刘广等人整军时做些小动作。

    毕竟,李昭这些班底现在大多顶着他部曲或是家将的明义在统兵,对于这些看似根正苗红的将领来说,便是名不正言不顺。

    李昭不过十七岁,家世没听说有何特殊,在高丽的战绩也并未被刻意宣扬。此时,他又不是能独立开府的一方大佬,他的班底如何能让这群将校心服?

    故而,军中虽然没什么大的声音反对,可小的摩擦却始终未断。

    苏定方等人虽然被委任领军,可到底不是朝廷官职。在治理上便很难做出处置。

    罗士信几次三番甚至气的想要杀人。可任凭他如何调整,却就是如一拳打在了棉花上,那些不合作的将校总是会怠慢些许。这让他连独自领兵的兴奋劲也都消散了不少。

    府兵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体系。作为空降者,班底们此时愈发感知到了水土不服。

    李昭没有做出什么反制,只是让罗士信等人稍稍忍耐而已。

    然而,困难此时似才刚刚开始。

随着一路东行,前来归队的右候卫中高级将领开始增多。

    踏入齐郡境内的第一天,便有两位与李昭平级的武牙郎将前来报道。

    早在李昭来山东之前,他们便已开始收拢整编部队,此时都是各带着两千人前来归队。

    其后一连几天,都有如录事参军、司骑、司兵等高级将领带兵归队。

    李昭队伍在迅速膨胀。

    李昭没有再趁机扩大苏定方等人的军权,而是令新归队的几位将官各自统管千人并入中军听调。

    原先张夜叉等人各自统兵至两百人后,李昭暂任命他们为假校尉,也不再扩充他们的兵力。

    他此举,似乎也是不想和原本的军官团体产生冲突。只是,军中原有的权力结构毕竟已被他改变。

    有时候,冲突不是想躲就能躲得开的。

    如果之前的军中摩擦还只是针对李昭班底,当这些中高级将领归队后,便隐约将矛头对准了李昭。

    “这李昭好不晓事……”

    军中一处营帐内,武牙郎将曹寅摸着刀柄,眯着眼睛看向诸人。

    “冯将军战败身死,我独自收拢兵丁归来,与他又是同阶。这军中诸事,自该与我等商议妥当再做定夺。他却还真当自己是将军,居然视我等为麾下?”

    另一个校尉也跟着附和道:“就是如此,郎将你与牛郎将各带兵两千来归队,他却只由郎将分管千人。这便是在削郎将的权啊!”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