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qcxoo.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河东,马邑郡,鄯阳城外。
此时,城北烟尘大起,大股骑兵正自北方呼啸而过,喧哗呼喝声不绝于耳。
郡丞李靖站在城楼上眯眼去看,神色微微凝重。
定襄、榆林两郡均未示警,突厥却有一股千余人的骑兵抵达了马邑境外。
虽然这波骑兵没有展开任何敌对行动,可这样的军事力量出现本就能说明太多的问题。
自打始毕可汗继位以来,突厥的势力愈发壮大,且南下试探的动作也愈发变得频繁起来。
李靖拍打着夯土制成的墙体,有些凝重的看向骑兵远去的方向。他回头对身旁的书吏问道:“报去朝廷的文书,还没有回信?”
回答他的仍旧是消极的答案。李靖不由得显得有些焦躁。
他已记不清这是第多少次上书,希望朝廷加强边军力量,次第布置防线。可惜,所有上书均是石沉大海。
当然,也不能说全无作用,毕竟今上也还是在不断修筑长城的。
只是,把长城筑好就能消弭边患么?
自幼年起,李靖便不断展露出自己的才华与能力。舅父韩擒虎、吏部尚书牛弘、楚国公杨素都曾对他表达过赞赏。“王佐之才”这等称誉他已不知拿了多少次。
若论及仕途,他自长安县功曹起家,一路升迁至一郡郡丞也已算得顺遂。
只是,与他的精干文治相对比,他更被长辈们看重,自己也更加自傲的一身武功却始终不得机会施展。
而今,他已是四十二岁年纪。
虽然此时位居马邑郡丞,可他却总觉得此生已蹉跎过半。
他本想名留青史,可迄今为止,他在世人心中最大的印象却只是红拂夜奔。
如何不称一句可悲、可叹?
边塞多年,他多次向朝廷上书,请筹备应对边患。他的备边戎策条理分明,且已按十余年的光景拉开了规划步骤。可朝廷给予的反馈却始终都是消极的。
先帝也好、本朝皇帝也好。
虽然都下了大力气修筑长城、征发民夫,可对边军的投入,对北边突厥的军事打击却始终都没有提上日程。
无兵备边,长城又有何用?
况且,李靖始终觉得,与东北那个小小的高句丽相比,横亘北方的庞大突厥才是帝国真正的心腹之患。
安顿好城头防务,李靖下城后没有再返回衙署,而是径自回了在马邑的府邸。
妻子张氏见丈夫愁眉不展,赶忙上前殷勤相问。
按理说,隋庭是不许家眷随官吏一同赴任的。只是李靖这结发妻子有些特殊,他是楚国公杨素暗赐给李靖的歌姬,迫于时人议论,李靖并未明媒正娶。
也是因此,他得以带妻子随行身边。
边境戎事,李靖平时不愿与妻子多说。可是今日或许是胸中块垒不吐不快,他便向妻子抱怨了几句。也在感叹自身的怀才不遇。
“当年,楚国公算是对你我有恩的。他识我才华,重我韬略,居然能拊其床说出‘卿终当坐此’这等话。
“你我倾心后,他故作昏聩,却实则是放了你我一马。我知他是在为国惜才。可是……呵,我这所谓大才,蹉跎至今,却是一事无成。”
张氏抿了抿嘴,攥住李靖的大手宽慰道:“夫君未免消颓了些。夫君可对自己的判断有信心?”
李靖点头道:“那是自然。”
“既如此,夫君坐镇边陲,早晚必得重用。天下之大,岂还有比这里更好的位置?”
李靖先是愣了愣,随即恍然点头。
确实如此,既然突厥必为国中大患,那此时自己镇守国门,岂会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一时间,李靖只觉得心神激荡。
张氏见丈夫已重新振作,表情却复又严肃道:“夫君,楚国公于我等有恩一事,今后切莫再提。”
“为何?”李靖愣了愣。
“因为当今陛下不喜。”
“可楚国公门生故旧遍布天下……”
“正因如此,所以陛下更加不喜。”张氏顿了顿,道:“其他门生故旧或已立足朝堂,或已成陛下左右手,陛下自有精力扶持安排。
“可夫君你立足边地,仅是文职,心中若还时时念念楚国公恩惠,怕是难得青睐。”
李靖心中一凛,他看着自己妻子,缓缓点了点头。
-----------------
洛阳,明义里。
此时的李昭正带着两女子在街上步行。另一院落距李家不过百步距离,很快便到。
李昭在这里安排了几名仆役帮忙打扫,并未再安置旁人。进了院子,一阵阵呼喝与叫好声便迎面而来,不绝于耳。
正院中,苏定方与罗士信正用两根长棍较量着,两根长棍舞动伴着两人不时闪赚腾挪,打得煞是好看。
一旁张夜叉和张亮自在围观,张夜叉、汤五看得颇显热闹,张亮则似有着些许心事。
稍远处,刘广则在与阿布古达请教着射术,后者正用一张猎弓为他做着讲解。
见李昭三人进门,几人各自收了架势,俱都围拢过来。
李昭团团行礼道:“诸位兄弟,近几日昭忙着治丧,一则劳诸位帮衬,在此道谢。二则是怠慢了诸位,还望各位见谅。今日教学完毕,我请大家晡食时去城中酒楼用膳,虽不能饮酒,却请大家尝尝这洛阳美食。”
几个汉子开始时都不甚在意,七嘴八舌的说的都是“无妨”。听闻美食后,多少来了兴致,纷纷改口“好说”。
众人自都见过李雪琪,自然见礼。
李昭便只对他们介绍了李慧芸扮的“万宣道”,众人忙又与这位万家子见礼,随后李昭便准备去后院讲学。
只是他目光扫过罗士信后,突然顿了顿,戏谑的问道:“士信,你早年可曾读书?”
刚与苏定方打得一身汗水的罗士信闻言一愣,用袖子随手擦了擦额头,道:“识过字,不过认得也不全,大概百十个吧。书嘛,未曾读过。”
于是,扫盲班里便又多了一人。
这一次李昭自来授课,本就是议定好的事情。只是李慧芸算是临时加入,李昭便安排她坐在靠边的位置旁听,李雪琪与她坐的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