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德?德个屁!(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qcxoo.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打下盘龙寨后,吴世璠照样当了个甩手掌柜,他就轻松了,可刘畅就忙得焦头烂额了。

    明明是武将出身,可这边刚脱下盔甲,还得顺道兼职一下文书工作。

    硬生生地从武官变成文官,这让吴世璠意识到一个问题——吴藩麾下的文人太少了。

    若是往大了说,则是满清定鼎中原后,肯给汉藩王们真心卖命的文人就越来越少了。

    从满清入关后,汉臣范文程就上奏清廷,应抓紧科举考试,以此笼络汉人士子。

    他给顺治奏折写道:“治天下在得民心。士为秀民,士心得,则民心得矣。请再行乡、会试,广其登进。”

    奏折中说明了除了要承认前明的士绅们的功名,以减少汉人的抵抗外,还需要选拔“我大清”自己的人才。

    当时的清廷摄政王多尔滚批准了他的提议,从顺治二年(1645年)开始,清朝正式开始实行科举考试。

    满清在征服战争之始,即匆忙开科取士。

    其政治用心,昭然若揭。

    如时人所云:“开科取士,则读书者有出仕之望,而从逆之念自息。”

    三藩之变时期,南方三大汉藩王吴三桂、耿精忠、郑经占领区内的文官们,几乎没有为他们真心卖命的。

    要么就是弃城逃跑,如泉州南安县令刘佑。

    彼时,南安乡绅以承畴、成功二家的事迹向刘佑请示南安县志要怎么写这两人。

    在大清统治下的县令刘佑,在当时铺天盖地“贬郑”的舆论下,少见地表达了对“海贼”的认可,曰“洪不可太褒、郑亦不可太贬”。

    后来耿精忠反清,刘佑逃匿山谷。

    郑经西征入泉后,闻刘佑之事,致人聘请,刘佑也不愿出山仕郑。

    连刘佑这样较为正直、对郑家有好感的文官都不愿意仕汉藩。

可见当时文人们,对几个汉藩王都是抱着极度的无信心,不认为他们几人能“造反”成功。

    逃跑还算好的,有的文官在明明已经投靠了汉王的情况下,还背刺汉军。

    如时任普宁令兼惠来令的段藻,在尚之信大军攻打普宁县时,忽悠已经举起反清的刘进忠部将刘斌,放弃县治洪阳城,出城与尚之信野战,待刘斌出城后则关闭城门,致使刘斌战败。

    不仅背刺,甚至还出现了大批为“大清”效死的文臣,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人称“朱白地”的朱国治,以及“身在曹营心在汉(清)”的傅弘烈。

    傅弘烈原本是明臣,后来投到王国栋麾下,当了韶州同治,也从此当了忠于大清的忠臣。

    在当庆阳知府时,他就发觉吴三桂有谋逆之心,于是直谏朝廷。

    康熙七年,被清廷革职。

    康熙九年,被赦免后,以罪人身份发配梧州。

    随后,吴三桂反清,广西降吴。

    被吴军所救的傅弘烈也假装降吴,在暗中却劝说广西将军孙延龄反正。

    并且暗中散尽家资,招募西南苗兵及安南兵卒,建军反吴。

    在平乐之战中,傅弘烈和莽依图合兵,结果被莽依图坑了,致使平乐失利。

    莽依图把责任推卸给傅弘烈,傅弘烈上书康熙跟莽依图吵架。

    后来,马雄死,马承荫继位。

    傅弘烈诱导马承荫投降,马承荫暗中答应,把消息告诉给周军的广西统帅吴世琮,傅弘烈被诱捕,送至贵阳。

    吴世璠欲招降,傅弘烈破口大骂,绝粒而死……

    这就是当时南方汉藩王们的实际情况,文官心向大清,不愿降“贼”。

而吴藩麾下的文官,基本都是收编满清在云贵的官绅,基本没有自己的文人基础盘。

    乃至在吴三桂死后,吴世璠新君继位,召集各地文武大臣回朝议事,也只有来度应诏觐见新皇,其余文官纷纷借口事务繁忙。

    “嗯……不行啊,得想办法把这些文人拉下水。”

    吴世璠心里暗中计较,不能跟文人讲规矩、讲道理,更不能奢望“以德服人”。

    德?

    德个屁!!

    做皇帝还用讲道德?!

    前朝的烈皇帝,但凡能缺德一点,把那些文官、勋贵抓起来过一遍铁刷,别说弄个7000万了,只需要弄出个700万,大明军队立刻就能满血复活。

    什么闯贼、流寇、东虏,根本不在话下。

    看着身边有些被冷落的胡国柄,吴世璠问道。

    “老胡啊,这支贼军我没给你安排职位,你不怪我吧?”

    此时身旁无其他人,胡国柄才敢大胆地唤吴世璠为‘少爷’:

    “奴才不敢!奴才是主子的奴才,少爷您怎么吩咐,奴才就怎么做!”

    吴世璠满意地点点头。

    “你是我的人,我肯定要把最重要的东西交给你。”

    随后就告诉胡国柄,王家山庄里那支良家子组成的“护军”,才是他最看重的,并且说明了要区别两支军队的原因。

    山贼组成的队伍,里面的人平时都是油滑、投机之辈,地位极其低下,有些难民,甚至宁死都不愿意当山贼。

    靠这群地位低下的“贱民”去打仗,往往只能打顺风战,再好点就是靠着一股狠劲,猛攻猛打,全凭一股气。

一旦遭遇硬茬,或者是遭遇纪律严明的敌人,就会心生怯意,迟缓不前。

    甚至为了利益,做出杀良冒功、劫掠百姓的暴行。

    这种军队,还能指望他们?

    至于为什么现在需要他们,因为在短时间内有战斗力的,只有他们。

    也就是说,山贼军其实就是一个过渡,为“良家子军”成军,争取时间。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