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造纸术(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qcxoo.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皇帝管束爱子,举世无可挑剔。

    因此,此刻魏阳唯有谨慎行事,以免授人以柄。

    时光匆匆,两日光景,那曾炽烈燃烧的炉火已化为灰烬。

    巨釜之中,竹筒经水煮而软塌,纤维松散,不复往昔坚韧。

    魏阳随即差人寻来数个硕大木桶,将釜中竹筒悉数倾倒而出。

    此前,他早有先见,吩咐王全三人于烹煮之时,添入柴灰、石灰等物于巨釜之内。

    故而,竹筒一出釜,顿时,一股刺鼻恶臭四散开来。

    无奈之下,王全等人只得以布条掩鼻,方能将这些腐臭的竹筒逐一倒出,浸入清水中洗涤。

    及至清洗完毕,魏阳又命人取来更多大木桶,将洗净的竹筒尽数移入。

    随后,以石锤、铁锤交替,在桶内不断击打、捣碎,直至所有竹筒化为面团般细腻的浆液。

    几个时辰过去,桶中景象已变,竹筒尽皆化为面糊状物,宛若一团团待塑的生面。

    至此,造纸工艺仅余最后,亦是最为关键的两步!

    在此之前,王全三人虽通造纸之法,其所知却颇为粗浅。

    无外乎洗、压、晒三部曲。

    然而,以此法制得之草纸质地低劣,书写困难,甚至擦拭亦感粗糙不堪!

    否则,魏室之士大夫与文人墨客何以仍以竹简为书籍之首选?

    历史长河中,直至五胡乱华之后,

    士族南迁,造纸技艺方迎来飞跃式发展——东晋巧匠之手笔。

于南国竹林深处采撷灵感,历经无数次试验与探索,

    在蔡伦造纸术的基础之上,创新工序,终得质地优良、书写流畅之白纸。

    自此,纸张渐替竹简,成为书写新纪元的开端。

    随着时间的推移,造纸工艺日新月异,世间涌现了琳琅满目的精致纸张,宛如百花齐放,各展风华。

    与此同时,大型的造纸工坊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标志着这一行业步入了规模化的新纪元。

    然而,在魏阳眼中,这一切似乎尚欠火候。

    鉴于当前条件的局限性,他决定采取更为谨慎的策略——先以手工小作坊为起点,精心打造出一批白纸样本,以此作为后续扩张的基石。

    至于那宏大的规模化白纸生产梦想,他心中已有蓝图:那应当是一座矗立于皇宫之外,最好坐落于自己领地之上的巍峨工坊。

    如此一来,既能确保技术的秘密与生产的自主,又可免去朝廷赋税的重负,实为一举两得之策。

    一日,魏阳细细审视了一番那经过反复捶打已成细腻浆液的竹料,沉声命令道:“继续锤炼,勿使力懈!”

    言罢,他又召来了宫中掌管膳食的太监,当着三位匠人的面,朗声道:“今夜加设宴席,酒肉不限,务必让诸位匠师尽兴。”

    说时,他随手掷出一枚小巧的金饼,那太监见状,脸上顿时绽开了花一般的笑容,连忙点头哈腰,满口应承。

    这位九皇子,仿佛脱胎换骨,不仅深获皇帝的宠信,对待下属亦是出手阔绰,豪爽非常。

    正因如此,近来宫中之人,无论有事无事,都喜欢前来此处徘徊,一则是为了混个脸熟,二来嘛,说不定哪天就能有幸得到些意外之喜。

    这小小的角落,不知不觉间,竟成了宫中人趋之若鹜之地。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