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世界大战(九)(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qcxoo.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先前德意联军进攻西班牙失败,后德军单独展开行动,意大利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大为不满。这时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来电相邀,愿与意大利一起组建一支联军进攻英国,占领英国后平分英国本土。埃马努埃莱大喜过望,任命路易吉.卡多尔纳为陆军元帅,准备征召八十万大军攻取英国。奥皇虽有野心,但是奥匈帝国的军队却呈现出一片衰败!除了那一身花里胡哨的军礼服,还有吹拉弹唱样样精通的军乐队,帝国军队在其他方面可谓是一无是处:装备方面在欧洲强国中排列倒数第一:步枪中有三分之二是旧式的,使用年份已达四分之一世纪之久;野战炮除了数量少、射程短以外,有的还在用铜制炮管;制式运输工具少到必须调集五花八门的农用马车补充的地步;战术理论方面很奇葩:弗朗茨·约瑟夫皇帝对于欲扬弃长矛和马刀、代之以卡宾枪和手枪的思想和作为,都一律反对;靠一本战术性着作《论战术和步兵的战斗教育》而一举成名的康拉德主张战斗成败取决于心理素质更甚于身体素质。认为“不怕苦且勇敢,一往无前且不惜牺牲性命的部队,即使面对人数更多且挖壕固守的步兵和炮兵,都会打赢。”军事训练方面很悲催:深受曾亲自为奥军汇编教范的康拉德的影响,训练纯粹以攻击为目的。而老皇帝则满足于大体上流于形式的演习。军事人才方面堪忧:大部分最优秀的中层军官离开薪水微薄的军队,到金融界找发财机会去了;只有穷苦的中下阶层子弟还在报考军官,仅仅是他们的父亲看上一流军事院校——例如维也纳的工学院或位于维也纳新城的军校——所提供的免费教育机会。军队基层面貌无语:很多人都在逃避兵役,把参军打仗这种事情丢给地位卑微的平民百姓去做。一顿鼓捣后,上了年纪的人发现自己上了前线,年轻力壮的那帮家伙却留在后方,非常忠于职守的把守着桥梁和车站。什么兵种都缺人,尤其是医生……更头疼的是德意志籍人占大多数的军官团几乎无法使那些讲斯洛文尼亚、乌克兰或罗马尼亚之类语言的士兵迅速搞明白他们的各种指令……军队高层面貌更不敢恭维,在这种情况下,奥皇居然想靠这样一支军队占领英国。奥匈帝国拼凑了一百万大军,奥皇任命弗朗茨·康拉德·冯·赫岑多夫陆军元帅为总司令,卡多尔纳本想让奥匈帝国康拉德指挥奥意联军,但一看奥军那个熊样儿,就憋不住想笑,于是毛遂自荐要当联军总司令。康拉德不相让,后见奥匈帝国军队数量居多,提供的军需物资也多,加之意大利军队在前期战斗中表现拉垮,损失颇重,几经沟通,双方达成一致,由康拉德担任联军总司令,卡多尔纳副之。

  1912年1月5日,奥、意联军乘坐五百艘各类军用、民用运输船,在二十多艘军舰护卫下,经过激战,登上了朴次茅斯军港,奥意攻英之战正式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