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qcxoo.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易青娥一直听说,连他们炊事班,都要穿角儿上台呢。她还有些激动,不知穿的啥角儿,用不用腰、腿功。她最近关起门来,可是加紧在练着的。果然,在戏都快要上舞台跟乐队结合的时候,把他们叫去了。宋师和廖师,是穿的打旗旗过场的龙套。廖师自嘲说:“就是‘吆老鸹的’。”他们连脸都不用画,旗旗刚好有一尺多宽,把脸能遮得严严实实的。在人家主角快上场时,他们在侧台,就“噢噢噢噢”地喊叫起来。上场后,一直围着主角在台上转来转去,“噢噢噢”声要不断。直到走进下场门,才能“噢噢”结束。难怪叫“吆老鸹的”,倒是蛮形象。

    

    易青娥个子太矮,人太碎,但也给分了个角儿,叫“逃难过场群众若干人”。她是扮的一个小孙女,由一个老婆子拉着,既不要腿功,也不要腰功,就是跟着一堆人,朝前跑就是了。戏太长,要演将近四个小时。她的戏,是在靠后边的位置。为了演好这点戏,易青娥在灶门口,还反复练过很多次跑圆场的。结果,第一天晚上对外演出,她在后台等着,发了会儿迷瞪,就失场了。等那老婆子演完下场后,在一个拐角摇醒她说:“看你这娃,昏头昏脑的,连哪儿上场都不知道,还当演员呢。”当天晚上处理事故,易青娥就榜上有名了。并且“失场”还算是一个重大演出事故,不仅扣了当晚的一角钱演出费,而且还给古存孝老师交了一份检讨。那检讨一共就十几个字,很多年后,易青娥还记得:

    

    古老师,我错了,睡着了,以后再不赶(敢)了,我检讨

    

    易青娥

    

    这就是一代秦腔名伶的第一次登台演出。别人给她把妆化好了,衣裳也穿好了,但没有上场。她是在后台打瞌睡,把“群众若干人扶老携幼”中的那个叫“幼”的角色的过场戏,给彻底失误了。罚款一毛。并有书面检讨为证。